肠外营养的禁忌证不对的是

营养师证报名时间:2025-04-22阅读:17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简称PN)是一种通过静脉途径提供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需要的治疗方法,肠外营养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作为患者的主要营养支持方式,如胃肠道功能障碍、严重烧伤、手术后等,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肠外营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肠外营养禁忌证:

1、肠道梗阻:由于肠外营养需要通过肠道吸收,因此在存在肠道梗阻的情况下,肠外营养无法正常输送至机体,可能导致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2、严重肝病:严重肝病可能导致肝功能不全,影响肠外营养的代谢和排泄,肝脏是维生素K的合成场所,肝功能不全可能导致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3、未控制的感染:肠外营养可能导致细菌污染,增加感染的风险,在存在未控制的感染时,应先进行感染控制,再考虑使用肠外营养。

4、肠穿孔或坏死:由于肠外营养需要通过肠道输送,因此在已经存在肠穿孔或坏死的情况下,肠外营养可能加重病情,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5、严重水电解质紊乱:肠外营养可能导致水电解质失衡,如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在存在严重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下,应优先纠正水电解质异常,再考虑使用肠外营养。

6、肠梗阻性腹痛:由于肠外营养需要通过肠道输送,因此在存在肠梗阻性腹痛的情况下,肠外营养可能加重病情,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7、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对肠外营养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乳糖不耐受、氨基酸不耐受等,在存在过敏反应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肠外营养。

8、血栓形成风险:长期使用肠外营养可能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在存在血栓形成风险的情况下,应谨慎使用肠外营养。

9、终末期肾脏病: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可能出现尿毒症综合征,此时肾脏无法正常排泄代谢产物,肠外营养中的脂肪乳剂需要经过肝脏代谢,而尿毒症综合征患者的肝脏功能可能受损,因此应谨慎使用肠外营养。

10、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胆道闭锁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患者无法正常摄取和排泄胆汁,由于胆汁在脂肪乳剂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因此先天性胆道闭锁患者不适合接受肠外营养。

11、恶性肿瘤晚期: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往往出现消瘦、恶病质等症状,此时肠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可能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肠外营养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反而加重患者的负担。

12、孕妇:孕妇在使用肠外营养时需特别注意,因为肠外营养中的脂肪乳剂可能增加母婴传播疾病的风险,孕妇在使用肠外营养时还需要考虑胎儿的发育情况。

13、儿童:儿童在使用肠外营养时需特别注意,因为儿童对脂肪乳剂的耐受性较差,可能出现脂肪泻等不良反应,儿童在使用肠外营养时还需要考虑生长发育的需要。

在使用肠外营养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其适应症和禁忌证,确保安全有效地提供营养支持,患者在使用肠外营养期间也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状况的变化,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