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营养师证报名 / 正文

公共营养师证考试重点知识

公共营养师证考试重点知识

基础知识

1、营养学基本概念

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含量、作用、代谢和利用规律的科学,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六类,分别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这些营养素在人体内起到不同的生理功能,如提供能量、构成细胞结构、调节生理功能等。

3、营养素的摄取与消化吸收

营养素的摄取是指通过口腔摄入食物,经过消化系统(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的过程,消化吸收过程中,各种消化酶对食物中的营养素进行分解,使其能够被人体利用。

4、营养素的储存与利用

营养素在体内的储存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肌肉组织,而能量则主要以糖原和脂肪的形式储存,当人体需要能量时,这些储存的能量会被分解并释放出来供身体使用。

5、营养素缺乏与过量

营养素缺乏会导致生长发育障碍、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问题,而过量摄取某些营养素则可能导致中毒、肥胖、高血压等疾病,保持营养素的平衡摄入是非常重要的。

饮食指导

1、膳食结构的合理搭配

合理的膳食结构应包括五大类食物:谷物类、蔬菜水果类、奶豆类、肉类禽蛋类和油脂类,各类食物之间应保持适当的比例,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2、膳食指南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人每天应摄入以下五类食物:谷薯类250-400克,蔬菜水果300-500克,畜禽肉鱼蛋奶及大豆制品200-300克,奶或其制品250毫升,植物油25-30克,还要适量食用盐、糖等调味品。

3、膳食调查与评估

膳食调查是对某一特定人群的饮食习惯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以便为其提供科学的膳食指导,膳食评估则是对个体或群体的膳食质量进行评价,以判断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的问题。

食品安全与卫生

1、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包括原料安全、加工过程安全、贮存及运输安全和销售安全等。

2、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安全监管是指政府部门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督管理,确保食品的安全与卫生,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法规的制定与实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食品安全监测与检验等。

3、食品安全事件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主要包括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和诚信经营水平等,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扩大,并依法进行查处。

公共卫生与健康教育

1、公共卫生的基本概念

公共卫生是指通过预防疾病、延长生命期和促进健康的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公共卫生的核心任务是降低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2、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健康知识传播、健康行为引导和健康环境营造等方面,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讲座、培训班、宣传资料、网络等多种形式。

3、健康促进策略与措施

健康促进策略主要包括制定健康政策、开展健康教育、加强疾病防控等,健康促进措施主要包括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等。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