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加强心理卫生工作的意见》(卫健发〔2018〕3号),自2018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开展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新政策对心理咨询师证的要求和条件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品行端正;
3、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4、通过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
5、具有一定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
1、考试科目: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笔试,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两部分;第二阶段为面试,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2、考试内容:基础知识部分包括心理学基础、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专业能力部分包括咨询技巧、咨询方法、咨询案例分析等方面的技能。
1、培训机构: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的机构应具备国家认可的资质,并在卫生健康委员会备案,学员需选择正规、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2、培训学时:根据新政策规定,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的总学时不少于300小时,其中理论学习不少于200小时,实践操作不少于100小时。
1、笔试合格标准:总分不低于60分,其中基础知识部分不低于40分,专业能力部分不低于20分。
2、面试合格标准:综合评分不低于70分,其中形象气质评分不低于20分,沟通表达能力评分不低于20分,专业素养评分不低于30分。
1、考试合格后,学员可获得由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2、证书有效期为5年,逾期未申请继续培训或换证的,证书将自动失效。
3、证书持有人需定期参加后续培训,以保持其职业资格的有效性。
1、心理咨询师在执业前需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单位同意后方可执业。
2、心理咨询师在执业过程中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接受行业监管和指导。
3、对于违反职业资格要求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理。
新政策对心理咨询师证的要求和条件进行了全面调整和完善,旨在提高心理咨询行业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心理咨询服务,想要取得心理咨询师证的人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严格的考试和培训才能获得证书,心理咨询师在执业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接受行业监管和指导,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