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丰富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的心理咨询师,课程内容涵盖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咨询方法与技巧、心理评估与诊断、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以全面提高学员的心理咨询能力。
1、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2、熟悉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能够运用心理咨询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进行心理评估和诊断,能够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4、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5、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能够在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6、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1、心理学基础
-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理论
-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心理咨询方法与技巧
- 咨询伦理与规范
- 建立信任关系的方法与技巧
- 倾听与沟通的技巧
- 提问与引导的技巧
- 反馈与评价的方法与技巧
3、心理评估与诊断
- 心理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 心理评估的方法和技术
- 心理诊断的基本原则和过程
4、心理危机干预
- 心理危机的定义与特征
- 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危机采取的干预措施
5、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6、具体案例分析与实践演练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学习心理咨询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实践演练中,提高学员的心理咨询能力。
本课程共分为五个学期,每个学期包括理论课、实践课和实习三个部分,具体安排如下:
1、第一季度:心理学基础、心理咨询方法与技巧(20学时)
2、第二季度:心理评估与诊断(20学时)、心理危机干预(20学时)
3、第三季度:心理健康教育(20学时)、具体案例分析与实践演练(20学时)
4、第四季:实习(80学时)
5、第五季度:总结报告撰写、答辩(20学时)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实习表现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表现。
2、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主要测试学员对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咨询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实习表现(占总成绩的30%):评价学员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