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收缩、抽动、痉挛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中医推拿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在治疗小儿抽动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小儿抽动证推拿穴位,以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1、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是大脑皮质的抑制区,具有平肝潜阳、镇静安神的作用,在治疗小儿抽动证时,可以轻轻按揉百会穴,以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减轻抽动症状。
2、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颈椎第一椎体下缘旁开1.5寸,风池穴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小儿因外感风热引起的抽动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大椎穴:位于颈部第七椎体上缘,是人体督脉上的重要穴位,大椎穴具有调节气血、平肝潜阳的作用,对于小儿因肝肾阴虚引起的抽动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太冲穴:位于足背部,第一跖骨间隙凹陷处,太冲穴具有平肝潜阳、疏风解表的作用,对于小儿因肝肾阴虚引起的抽动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5、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约三分之一处,合谷穴具有疏风解表、平肝潜阳的作用,对于小儿因外感风热引起的抽动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6、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3寸,尺侧腕横纹上1寸处,内关穴具有宁心安神、调和气血的作用,对于小儿因心神不宁引起的抽动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7、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下3寸处,足三里穴具有健脾益气、宁心安神的作用,对于小儿因脾胃虚弱引起的抽动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8、曲池穴:位于肘部外侧髌骨端上方凹陷处,曲池穴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利咳的作用,对于小儿因外感风热引起的抽动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9、液门穴:位于膝关节内侧,当膝关节屈曲时,髌骨下缘凹陷处,液门穴具有滋阴降火、清心安神的作用,对于小儿因心火旺盛引起的抽动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10、阳陵泉穴:位于脚背部,当第一跖趾关节前方凹陷处,阳陵泉穴具有滋阴降火、清心安神的作用,对于小儿因心火旺盛引起的抽动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除了以上提到的穴位外,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选择其他适当的推拿穴位进行调理,在推拿过程中,要注意手法轻柔、节奏均匀,避免过于用力或过于频繁的操作,以免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推拿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小儿抽动证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推拿穴位进行调理,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家长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关爱的成长环境,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战胜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