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心理咨询行业逐渐兴起,对于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的认证问题却一直存在争议,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国家曾对心理咨询师证进行过多次调整,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国家是否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证?如何办理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解答。
我们需要了解心理咨询师证的历史,早在2001年,国家就已经开始推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2005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2008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又发布了《关于暂停实施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通知》,表示将暂停实施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工作,2017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再次发布通知,表示将自即日起取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从上述历史可以看出,国家曾经对心理咨询师证进行过多次调整,在2017年取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后,一些机构和个人开始寻求其他方式来获得心理咨询师的资质,目前,国内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来获得心理咨询师的资质:
1、参加培训课程,一些培训机构会针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特点,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学员完成课程学习并通过考试后,可以获得培训机构出具的结业证书,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门槛较低,但缺点是证书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相对较低。
2、考取专业学位,部分高校开设了心理学专业或相关专业课程,学生在完成学业并通过论文答辩等考核后,可以获得学校颁发的专业学位证书,虽然这种方式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较高,但门槛也相对较高。
3、申请实习证明,在取得心理学相关学历背景后,可以向心理咨询机构申请实习,实习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实践任务并通过考核,实习单位在确认申请人具备一定实习能力后,可以为其出具实习证明,虽然这种方式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相对较低,但对于求职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积累工作经验,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当工作经验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颁发执业资格证书,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权威性和可信度较高,但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
目前国家已经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证的认证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心理咨询行业失去了规范和监管,对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来说,依然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和期待,政府和相关部门也会继续加强对心理咨询行业的监管和指导,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