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按摩师证哪里可以办 / 正文

小儿疳证针灸推拿

小儿疳证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面色黄瘦、食欲不振、消瘦无力、大便稀溏等症状,中医认为,小儿疳证的发生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针灸和推拿作为中医的两种治疗手段,对于小儿疳证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将从针灸和推拿两个方面来探讨小儿疳证的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

1、取穴原则

针灸治疗小儿疳证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进行选穴,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脾俞、胃俞、大椎、百会等。

2、操作方法

(1)针刺疗法:选用毫针,直刺穴位,得气后采用补法或泻法进行治疗,如足三里穴,可采用补法,使之产生温热感;胃俞穴,可采用泻法,使之产生酸胀感,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电针疗法:在针刺的基础上,通过电刺激穴位,增强治疗效果,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3)灸法:选用艾条进行艾灸,每穴1壮,每日1次。

推拿治疗

1、取穴原则

推拿治疗小儿疳证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进行选穴,常用的穴位有:脾俞、胃俞、大椎、百会等。

2、操作方法

(1)揉法:用手指按压穴位,以达到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的目的,如揉脾俞穴,用拇指按压,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揉50次;揉胃俞穴,用中指按压,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揉50次,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2)推法:用手掌或指腹推压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如推大椎穴,用拇指按压,向上推至70°,然后向下推至40°,反复进行;推百会穴,用拇指按压,向上推至70°,然后向下推至40°,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捏法:用手指捏压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祛病强身的目的,如捏三阴交穴,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两侧的皮肤,向内翻转,反复进行;捏合谷穴,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两侧的皮肤,向内翻转,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注意事项

1、针灸和推拿治疗小儿疳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误伤患儿。

2、针灸和推拿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3、针灸和推拿治疗后,患儿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针灸和推拿作为中医治疗小儿疳证的两种有效手段,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进行选穴和操作,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儿的安全和健康。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