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腔或鼻饲管等途径将营养液输送到胃肠道,以维持患者生命活动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肠内营养治疗,以下是肠内营养的一些禁忌证:
1、严重肠道疾病:如急性肠炎、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肠道功能受损,影响肠内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2、肠道梗阻:如肠套叠、肠扭转、肿瘤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肠道腔道受阻,影响肠内营养的通过。
3、严重腹泻:如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腹泻频繁,严重影响肠内营养的吸收。
4、肠道狭窄:如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肠道狭窄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肠道腔道狭窄,影响肠内营养的通过。
5、严重肝病:如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肝脏合成能力下降,影响肠内营养的代谢和利用。
6、严重肾功能不全:如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疾病晚期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肾脏排泄功能下降,影响肠内营养的代谢和排泄。
7、严重糖尿病:严重的糖尿病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影响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从而影响肠内营养的提供。
8、肠穿孔或腹膜炎:这些疾病会导致肠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肠内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9、消化道出血:如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影响肠内营养的吸收。
10、恶性肿瘤晚期:恶性肿瘤晚期常伴有消瘦、贫血、全身衰竭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和吸收。
11、免疫系统异常:如艾滋病、白血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影响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2、过敏史:对某些营养成分或添加剂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肠内营养制剂。
13、长期卧床不起: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运动量减少,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问题,影响肠内营养的实施和效果。
14、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由于血管壁脆弱,容易发生再次出血,因此不适宜接受肠内营养治疗。
15、高龄患者:高龄患者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并发症,因此需要谨慎选择肠内营养治疗方案。
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正常的肠道功能、良好的营养状况、合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等,在选择肠内营养治疗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和家属也需要充分了解肠内营养的治疗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