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又称按摩、按捏、揉捏等,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手法操作对人体的穴位、经络、肌肉等进行刺激,以达到调和气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目的,推拿疗法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都有较好的疗效,但并非所有疾病都适合进行推拿治疗,本文将介绍一些不属于推拿适应证的疾病类型。
1、急性感染性疾病
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流感、肺炎等,患者全身症状较重,抵抗力下降,此时进行推拿可能会加重病情,导致炎症扩散,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急性感染性疾病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2、慢性皮肤病
慢性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荨麻疹等,皮肤病变部位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推拿手法中的摩擦、挤压等操作可能会加重皮肤病变,使病情恶化,慢性皮肤病患者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3、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患者血管壁较脆弱,容易破裂出血,推拿手法中的强烈刺激可能会导致血管破裂,引发严重后果,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4、血液系统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容易出现内出血现象,推拿手法中的强烈刺激可能会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引起内出血,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5、骨折、脱位等创伤性损伤
骨折、脱位等创伤性损伤患者,受伤部位组织结构受损,血管、神经受到压迫或断裂,此时进行推拿治疗可能会加重伤情,导致骨折错位、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骨折、脱位等创伤性损伤患者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6、严重疼痛性疾病
严重疼痛性疾病如癌症晚期、广泛性疼痛综合征等,患者疼痛程度较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推拿手法可能无法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反而加重患者的痛苦,严重疼痛性疾病患者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7、精神心理障碍
精神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推拿手法中的强烈刺激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病情恶化,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8、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在特定时期内,身体状况较为特殊,对外界刺激敏感度较高,推拿手法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慎重考虑是否进行推拿治疗。
9、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免疫功能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推拿手法中的强烈刺激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免疫反应,导致病情恶化,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推拿疗法虽然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并非所有疾病都适合进行推拿治疗,对于上述不属于推拿适应证的疾病类型,患者应选择其他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加重病情,在接受推拿治疗前,患者应向医生咨询相关问题,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进行推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