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针灸治疗各论 / 正文

牙痛针灸治疗辨证配穴手法解析

定义(toothache): 是以牙齿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口腔疾患。又称“牙宣”、“牙槽风”等。病因: 其发生常与外感风火邪毒、过食膏粱厚味、体弱过劳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 在齿。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手、足阳明经分别入下齿、上齿,与胃、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 是风火、胃火或虚火上炎。西医学: 牙痛多见于龋齿、牙髓炎、牙周炎、牙槽或牙周脓肿、冠周炎及牙本质过敏等疾病中。【辨证】主症: 牙齿疼痛。兼症:①牙痛甚烈,兼有口臭、口渴、便秘、脉洪等,为阳明火感之胃火牙痛。②痛甚而龈肿,兼形寒身热,脉浮数等,为风火牙痛。③隐隐作痛,时作时止,或齿浮动,口不臭,脉细,为肾虚牙痛。【治疗】1.基本治疗治法: 祛风泻火,通络止痛。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 颊车下关合谷配穴:①胃火牙痛配内庭、二间。②风火牙痛配外关、风池。③肾虚牙痛配太溪、行间。方义:①颊车、下关为近部选穴,疏通经气而止痛。②合谷为远部取穴,可疏通阳明经气,并兼有祛风作用,可通络止痛,为治疗牙痛之要穴。操作:①主穴用泻法,合谷可左右交叉刺,持续行针1~3分钟。②配穴太溪用补法,余穴均用泻法。③痛甚时可延长留针时间至1小时。2.其他治疗耳针法: 上颌、下颌、神门、上屏尖、牙痛点。每次取2~3穴,毫针刺,强刺激。【按语】1.针刺对一般牙痛效果良好,但对龋齿只能暂时止痛。2.临床应与三叉神经痛相鉴别。3.平时注意口腔卫生。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