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生甘草(二钱)防风(二钱五分) 炙甘草(三钱)升麻葛根独活白芍药羌活人参(以上各五钱)柴胡(八钱)
用法:上件咀。每服秤半两,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忌寒凉之物。
功用:升阳散火。
主治:治血虚或胃虚过食冷物,阳气郁遏于脾,肌肤灼热,或骨蒸潮热,扪之烙手。
升阳散火汤出自《脾胃论》卷下,治男子妇人四肢发热,肌热,筋痹热,骨髓中热,发困,热如燎,扪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或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火郁则发之。
五运六气解方剂
方中选用升麻、葛根、柴胡、羌活、独活、防风,此六味俱属“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之“风升生”类药物,以助阳气之升浮,以解阳气之郁滞。正如《医方集解》中所写:“此皆味薄气轻,上行之药,所以升举其阳,使三焦畅遂,而火邪皆散矣。”同时佐用人参、炙甘草,甘温补脾胃元气,针对气虚无力升浮而设。佐用生甘草泻已成之阴火。至于白芍药,《汤液本草》中说:“气微寒,味酸而苦。气薄味厚,阴也,降也。”“能停诸湿而益津液”,“补中焦之药”,对诸风药之升浮有佐治之功,对人参补血虚有佐助之用。
火发多在肝、胆之经,以木盛能生火,而二经俱挟相火,故以柴胡散肝为君,羌、防以发太阳之火,升、葛以发阳明之火,独活以发少阴之火。加参、甘者,补土以泄火;加白芍者,泻肝而益脾,但令散中有补,发中有收也。
医案分析[1]
升阳散火汤治疗慢性咽炎验案
患某,女性,45岁。5年前就诊,咽干咽痒咽灼痛异物感,欲咳不出,干咳频频,影响工作睡眠,劳累或闻异味后加重。伴鼻塞口干口渴口苦,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西医诊断:慢性咽炎。处方:葛根30 g,升麻6 g,柴胡9 g,羌活12 g,独活15 g,防风9 g,西洋参6 g,白芍14 g,生、炙甘草各6 g,桔梗15 g。水煎服,早晚各1次。14剂后咽症明显减轻,夜间安睡。继续1月愈。
升阳散火汤治疗糖尿病感觉神经异常验案
患某,女性,55岁。双下肢自觉烧灼8年,大腿根部刺痛,静坐时明显,惧怕穿衣,夜间不能覆被,坐立难安,常以冰袋敷于下肢。空腹血糖8.8 mmol/L。舌淡苔白,脉沉细略弦数。处方:柴胡9 g,升麻6 g,防风9 g,羌活15 g,独活30 g,葛根30 g,党参15 g,白芍30 g,生、炙甘草各9 g。水煎服,早晚各1次。1月后灼热减轻50%,刺痛减轻60%。继加减调理后痊愈。
参考文献
[1]王涵等.仝小林教授运用三升阳方的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3,5(22):74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