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初探(赖海标)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其组成为:“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是也。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甘草二两,炙。”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原为表郁而致湿热黄疸而设,七分清利湿热,三分疏散外寒。方中麻黄、杏仁、生姜为一组,宣降肺气,疏散表邪,以解里郁之热;连翘、桑白皮、赤小豆为一组,皆性寒而清利湿热,连翘透邪清热,桑白皮泻肺利水,赤小豆利水活血;甘草、大枣健脾和胃,以防清利伤胃。

钱潢《伤寒溯源集》曰:“瘀者,言留蓄壅滞也。”瘀者,淤滞也,不一定是血瘀。此处之瘀滞,可以理解为伤寒之郁热与胃中之湿气淤滞互结。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栀子柏皮汤、茵陈蒿汤为《伤寒论》治疗湿热黄疸三方,以下试作比较:

1.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湿热偏在表、在上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基本病机为表里合邪,湿热淤结。凡外有寒邪郁表,内有湿热淤结之证者都有使用的机会,治法为表里共治,寒热并用,是表里同治的代表方之一。

2.栀子柏皮汤证:湿热在半表半里

《伤寒论》261条原文:“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

近代伤寒大家程门雪云:“栀子、柏皮苦寒泄热化湿,为不表不里,但清解其中,平稳之方也。”实为至理。程门雪说栀子柏皮汤证的病位在“不表不里”,即邪气既不在表,也不在里,可以理解为在手少阳三焦。

3.茵陈蒿汤证:湿热偏在里、在下

茵陈蒿汤为治疗湿热黄疸的常用方,《伤寒论》用其治疗湿热发黄,《金匮要略》以其治疗谷疸。病因皆缘于邪热入里,与脾湿相合,湿热壅滞中下焦所致。

方中重用茵陈为君,苦泄下降,善能清热利湿,为治黄疸要药。臣以栀子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助茵陈引湿热从小便而去。佐以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从大便而下。

对以上三方,清代医家尤在泾说得好:“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散热之剂,栀子柏皮汤是清热之剂,茵陈蒿汤是下热之剂。”

治疗上,可根据湿热淤滞部位不同而有所侧重,如湿热在上,偏于清透;湿热在中,佐以理气;湿热在下,重用利导。

临床应用:

1、瘀热在肺:

以皮肤瘙痒、水疱、糜烂、渗出等为特征的皮肤科疾病。如荨麻疹、急性湿疹、红皮病、脂溢性皮炎、寻常性痤疮、水痘、玫瑰糠疹、病毒性疱疹、过敏性皮炎、汗腺闭塞证、皮肤瘙痒症、狐臭等。

刘渡舟医案:高某某,男,20岁。周身泛起皮疹,色红成片,奇痒难忍,用手搔之而画缕成痕而高出皮面。举凡疏风清热利湿之药尝之殆遍而不效。微恶风寒,小便短赤不利,舌苔白而略腻,切其脉浮弦。辨为风湿客表,阳气拂郁而有郁热成疸之机。

麻黄9克,连翘9克,杏仁9克,桑白皮9克,赤小豆30克,生姜12克,炙甘草3克,大枣7枚。仅服2剂,微见汗出而瘥。

按语:皮肤瘙痒之证,凡见脉浮、苔腻者,可考虑使用本方。

2、瘀热在肝:

以湿热黄疸、小便不利为表现者,见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术后黄疸、胰头肿瘤致黄疸等。

赵峻德医案:2024年5月28日清晨,我的一位36岁的亲戚喜得贵子,男婴黄疸指数高,在某妇幼保健院经蓝光治疗,并配合茵栀黄颗粒内服,治疗期间孩子大便溏稀,体重减轻。至6月1日晚,黄疸指数从14升至14.8,医院令其出院,并继续服用茵栀黄颗粒,其母当晚电话联系我,心急欲哭,希望寻求帮助。我素少诊治哑科,又身在外地难以面诊,本欲推辞,然可怜其为母之心,遂不忍推脱。

其母诉,患儿怕热,但身上很少出汗,皮肤呈黄红错杂,皮肤上有红色斑疹,斑疹上有白头。目黄。小便黄,大便服药后溏稀,胃口尚可。

分析:此患者有无汗而兼有里热的特点。因表不得透达,汗孔不得开泄,而污秽难以通过皮肤排出体外,故而发黄且起斑疹,疹即是皮肤之邪不可外出,闭阻于内的病理产物,可以看做是表证,又因颜色红而反应里有热,小便黄也反应里热。

辨六经:太阳阳明合病

辨方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

处方:麻黄6g,连翘9g,苦杏仁6g,赤小豆30g,桑白皮9g,黄柏12g,生甘草6g煎汤,加水稀释7倍后适温给患儿洗澡,一天一次。

结果:用以上方法三日后,患儿母亲开心的与我微信联系,这个药效果极好,比医院开的药效果好。医院复查黄疸指数降至12.1。间隔一天又开两付加以巩固。

按语:新生儿吸收能力差,又经前药大苦大寒损伤胃气,导致体重减轻,不符合“保胃气存津液”的思想,故拟采用外洗方式而非口服,更加安全妥当。

3、瘀热在肾(膀胱):

以发热、水肿为表现的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尿毒症、非淋球菌性尿道炎、膀胱炎等。

张东军医案:樊某,男,28岁。患慢性肾炎两年余,先后在市级医院住院治疗两次,用抗菌素、激素及利尿剂治疗,症情缓解。但尿化验始终Pr(3+),下肢轻、中度浮肿不消。缘气候变化而患感冒使病情加重,经用青霉素一周病无缓解,故于1985年11月5日前来就诊。症见:颜面虚浮,眼睑浮肿,双下肢浮肿,按之没指,腰胀痛,左侧尤甚,小便量少,色如茶,腹胀食少,舌边尖红,苔黄而粘,脉滑少力。尿化验Pr(3+),WBC:3~5,RBC:1~2,颗粒管型O~1。证属邪热入里与水壅结而成湿热内盛,治以解表清热利水解毒。

方药:麻黄l0克,连翘1 5克,赤小豆50克,杏仁15克(捣),茯苓20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5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结果:服药5剂,尿量大增,肿消大半,尿化验Pr(4+),余正常,舌苔趋净。上方增党参15克、炒山药20克、山萸肉15克。服7剂,病情稳定,病者只有活动后下肢有轻度浮肿,尿化验Pr(+),继以补益肾气法,巩固疗效。

按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热内盛之肾风水肿,尤以服用激素后水肿不退而有湿热之证者为宜。凡湿热蕴结于里,不论表邪有无,均可考虑使用本方。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