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罗天益汗多亡阳案


一位齐姓大哥,在十一月份,外感了寒邪,出现头项部位拘紧,身体疼痛症状。
自己服用灵砂丹(参考《医学启源》卷中:独活3两,羌活3两,细辛3两,石膏3两,防风3两,连翅3两,薄荷3两,川芎1两,山栀1两,荆芥1两,芍药1两,当归1两,黄芩1两,大黄(生)1两,桔梗1两,全蝎(微炒)半两,滑石4两,菊花半两,人参半两,白术半两,寒水石1两(生用),砂仁1钱,甘草3两(生),朱砂1两为衣。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10丸,朱砂为衣。治风热郁结,血气蕴滞,头目昏眩,鼻塞清涕,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嗽痰实,肠胃燥涩,小便赤;或肾水阴虚,心火炽甚,及偏正头风痛,发落齿痛,遍身麻木,疥癣疮疡,一切风热。),一下子喝了四五粒,并且用酒做引子,于是出了很多汗,出汗后身体感觉很轻松。
到了夜里,前面的症状又出现,再用前面的药发汗,症状不能缓解。于是又用防风通圣散发汗,更增加了身体沉重,腿脚发冷并且恶寒的症状。
自治无效反增,只好在当天就找医生来治疗。来的医生没详细了解先前用药情况,就给用五积散让他发汗。第二天,身体沉重像压了石头,不能翻身,腿脚更冷得像冰一样,冷的部位也波及到腰背处,头部汗出得像成串的珠子,粘着在皮肤上,心胸中躁热,烦乱不安,喜欢凉的,就把西瓜、梨、柿、冰水这些东西,放在身边,随时食用。
病到这种程度,才找罗天益去给治疗。诊查脉象,六部脉像蛛丝一样微弱欲绝。罗认为已经难以救治。
患者家属说:确实发了很多汗,但也不至于要命呀?
罗说:寒邪能侵入人体,主要是自身阳气不足导致,并且感受的邪气也有轻重,发汗治疗没有限度?
张仲景说:阴盛阳虚,汗之则愈。发汗的方法是为了扶助阳气消退阴寒。并且寒邪不能自己外出,必定要等待阳气发散才能去除。
再从外界气候来说,按法度是夏天比较适合发汗,这是基本的原则,并且也告诫不能过度。何况现在正是冬天。这个季节是阳气闭藏的时候,不要扰动闭藏的阳气,不能让肌肤开泄,避免损伤阳气,才是养生的正确方法。违反这种规律,少阴肾精就不能潜不藏。这是冬季治病应该遵守的规矩。
即便是有触冒外邪的,也应该稍稍的发一发汗,病见好,邪气退去就要停止。然后赶紧穿上温暖的衣服,待着密闭的房屋里,再用些巩固卫气的药,虽然感受寒邪,也不会造成大的伤害。这都是暂时应对的方法。
现在不是适宜发汗的季节却强力的发汗,是违反了常规。所以张仲景有说: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本来发汗过了,还反复地发汗多次,使阳气消耗殆尽,卫气不能固守,阳气脱失,里面的阴寒之气加重。《内经》说:独阳不生,独阴不长。怎能不死?就算扁鹊也救不活了。
当天,接近半夜的时候,患者颈项僵直身体麻木不仁,手足抽搐,爪甲发青而死。
《金匮要略》说:不应当发汗却错误地去发汗,会让人津液枯槁导致死亡。这个案例应该用汗法治疗,但因过度都会要命,何况那些不应该发汗治疗的病,能乱用汗法吗?

《卫生宝鉴》原文:
齐大哥十一月间,因感寒邪,头项强,身体痛。自用灵砂丹四五粒并服,以酒引下,遂大汗出,汗后身轻。至夜,前病复来,以前药复汗,其病不愈。复以通圣散发汗,病添身体沉重,足胻冷而恶寒。
是日方命医,医者不究前治,又以五积散汗之。翌日,身重如石,不能反侧,足胻如冰,冷及腰背,头汗如贯珠,出而不流,心胸躁热,烦乱不安,喜饮冷,西瓜、梨柿冰水之物,常置左右。
病至于此,命予治之。诊得六脉如蛛丝,微微欲绝,予以死决之。主家曰:得汗多矣,焉能为害?
予曰:夫寒邪中人者,阳气不足之所致也,而感之有轻重,汗之者岂可失其宜哉?仲景曰:阴盛阳虚,汗之则愈。汗者,助阳退阴之意也。且寒邪不能自出,必待阳气泄,乃能出也。今以时月论之,大法夏月宜汗,此大法焉,然并以太过为戒。况冬三月闭藏之时,无扰乎阳,无泄皮肤,使气亟夺,为养藏之道也。逆之则少阴不藏,此冬气之应也。凡有触冒,宜微汗之,以平为期,邪退乃已。急当衣暖衣,居密室,服实表补卫气之剂,虽有寒邪,弗能为害。此从权之治也。今非时而大发其汗,乃谓之逆。故仲景有云: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今本伤而汗,汗而复伤,伤而复汗,汗出数回,使气亟夺,卫气无守,阳泄于外,阴乘于内。故《经》云:独阳不生,独阴不长。不死何待?虽卢扁亦不能治之活也。
是日,至夜将半,项强身体不仁,手足搐急,爪甲青而死矣。
《金匮要略》云:不当汗而妄汗之,令人夺其津液枯槁而死。今当汗之,一过亦中绝其命,况不当汗而强汗之者乎?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