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六气脉象论


本节所述为六气之脉象,六气者:三阴三阳之气也,分为太阴、少阴、厥阴、太阳、阳明、少阳。在天为「风、寒、暑、湿、燥、火。」,又称六淫,或六邪。素问曰「人以天地之气生」,故此六气即为人之所以生成之本,如此六气略有偏胜,则又亦为病之本也。四时六气发生太过,必直接中于人而为病,古称六气淫胜。又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若疏于摄生,正气减退,则此六气亦必乘虚而作,而成致病之外因,此六气以现代医学之论点观之,除物理机械性之伤寒外,亦包括一切传染性之因素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因。

此六气之病理机转为中医临床诊断之重点,其脉象亦有特殊之处,现分段论述如下:

(一)厥阴为风,素问曰「风者,百病之始也」,其气终岁常在,四时皆有。「风」者,并非自然界空气之流风,而为某种致病之因,医学中「病毒」类之感染,即可归为风邪。

风性善动,变化无常,邪之中人,常留于皮毛,肌腠久之必窜入经络脏腑。风性又曰轻扬,故常侵害人体之外经及上部。此为「外风」。

厥阴之气化为风,厥阴者,在天为风,在地为木,为六气之终,阴气之始生,乃阴尽阳生之气,四时相应为「春」,主生发之能,其平脉为「弦」,其有余不及之变化已于前章述及,此段再论风气中人之病理变化,及相应之脉象。

风性善动而变,常见动摇弦运,四肢抽搐,强直等证,甚则中风,晕倒不知人。此皆风自内生,实则肝气失和所致,经曰「肝为风不之藏」此之谓也。

肝本体为阴,其用为动,为阳,内风之因,不外二论,一为「阴虚」,二为「阳盛」。

阴虚生风,多见于汗吐泄之后或大失血,或久病卧床,诸阴不足之人,津液亏损,血少筋枯,阴不济阳。亦有肾阴不及,水不养木而风热上扰。其脉左手「浮取弦细燥有力,重取则无,尤见于关尺」。

阳盛者,实火,火热则生风,多见于热病之人,阴阳天调,燥热太甚,木火相煽,鼓动内风上升,「肝阳上亢」其症来势甚急,为害颇烈,脉则见「弦粗,浮大而燥,浮沉皆有力」。详见五脏篇。

(二)少阴为暑,暑者火之热也。热主开泄,热在皮膺则腠理开,汗大泄。热在血脉则脉流薄急,充盈而盛,甚则血逆妄行。热在筋肉则弛绥不收,热盛则为火,火盛则神为之动,气行上逆而见精神异常之状。

火热之气化为少阴,少阴者,二阴也、离也,离为火,其体阳,故热。为君火,火热之病理变化亦分内外二种,其内火为人身之阳气所变。如人气血平和,则阳火可养神柔筋,温煦脏腑经络组织以营生,此为「君火」,其脉为钩,已如前述。

如阳气过亢,必致伤阴耗精则气失共正而成病,此亦转为相火,其脉为「钩而燥,极有力」。但亦因相火伤人之部位不同,而略有变化。

如热聚于腠理肌表与血脉凝聚则为痈疽肿痛,其脉「钩,甚而数,浮沉皆有力」。如邪热郁于腹脘肠胃之间,则运化传导之功能失常,可见下利秽浊,里急后重,呕吐、小便黄赤等证,其脉「右关浮燥有力而数」。

亦有外感六淫,内伤积滞郁结生火者,其邪来自伤寒外感渐入阳明,发为壮热、大汗、大渴或实热内结之证,脉则见「浮大而数」,此皆为「实火」。

此外心血不足,精亏血少,阴虚阳亢而生热,则属于「虚火」。常因为劳伤过度,精血亏耗,阳气被扰,虚火上炎之症,脉见「左寸浮取细燥有力,重取则无」,法当滋阴壮水,万不可以苦寒之药伐之。

(三)太阴为湿,太阴者,三阴也,兑为泽,在天主体为湿,在地为土,其用为生化。然太过则淫溃,其气降临,中人为湿,土淖为灾,易伤人之阳气,最易阻塞气机,其性重浊赋滞,为病多缠绵难愈。

湿之形成多因外伤雾露汗出沾夹或涉水淋雨,居处卑湿得之,以为外湿。亦有多食冰冷瓜果,酒浆厚味之物,妨碍中焦运化功能,脾阳不运,则内湿成焉。

如为外湿,多因地之湿气上蒸,故乡起于下部,足跗浮肿,下肢重滞,筋骨关节疼痛,腰背酸楚,其脉为「沉重取之则散」,表为阳气为湿邪阻抑,失其温煦濡养之故也。

如为饮食失节所致则随人之体质而变,如其人素有热邪则中焦之湿多热化为痰,上下流行,其脉则见「滑而有力」。如其人平素体质虚寒则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其湿邪必堵于中焦,脉见右关「沉而濡」软故无力,多见下利,腹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面色痿黄等证。湿邪亦常与其它病邪相合为病,如风湿,其脉「沉,重取弦无力。」寒湿,其脉「沉而细弱无力」,湿热,其脉「沉而缓散」,其人亦必有见证,医者应仔细体会。

(四)太阳为寒,太阳者,序列三阳,干为天,在天为寒,人应之于膀胱。太阳之气至其脉「大而长」,大者强硬而有力,长者远超过尺部数寸,寒性收引为冬季之主气,最伤人之阳,但此处所论之寒为膀胱所受之内寒,不同于前段所论「细紧脉」之外寒。膀胱者实泌尿系统之总称也,如此脉见于尺部则表示肾阳不足,无法蒸运水液故体内新陈代谢谢之废物无法适当排泄,常见于各种肾炎,古之痰饮水肿多属之,如不及早施治易变为尿毒症。此症初起时全无症状,病者常不自觉,唯脉象中早已显示,如医者早有别觉见此脉时速令病者采取尿液及血液加以检验,及早施治或许能免于洗肾之悲惨结果矣!

(五)阳明主燥:阳明者,序列二阳、一阴不胜二阳的燥,在地为金。阳明之气至其脉「短而濇」,短者其脉上下不及本部,三指之下应手有如驼峯而鼓,亦为气机不畅,上下不通。阳明之用为「金」主收饮,故此脉见于右手则为中焦消化不良,饮食积滞,如以沽导之剂治之而,脉不变,亦可为幽门痉挛而堵塞,有胃癌之可能,医者亦多加小心。如此脉见于左手关部,则为「金克木」,如素问:「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其人必有肝脏之病变,必须配合病理检验,作更精密之分析。

(六)少阳为相火,少阳之至其脉「大而浮」,大者粗而有力,浮者其气在表,在上,此脉常则弦脉同见,表示肝胆之火极旺,临床见症已如前述。

少阳者,一阳也,阴极而阳生,阴阳当位,震而动,故为相火。介于阴阳交会之处,半阴半阳。相火为因相而生之火,有别于君火,为实邪,法当恣惧省修,勿使妄动。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