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灵素之问热病阴阳交并释义


热病,正文中第一句开头又作“温病”。按《伤寒论》云“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前人解释阴阳交,认为这是“阳邪交入于阴分,消耗阴气所致,故名。属危重证候。”如果阴阳交在这里分别指代“阳邪”“阴分”“阴气”,则“阳邪”指“热邪”,“阴分”指病位,“阴气”指代津液,殊为不类,且“并阴”与“并阳”以及阴阳进退,无法依此解释。热病会消耗是肯定的,但说是“消耗阴气”,则热病阴阳交部最后一句“阴阳俱退,汗出已,寒栗不止,鼻口气冷,亦死。”是传寒厥而死,非所谓消耗“阴气”,所以此处的阴阳解释不妥。其他有用“两感”或“经脉病”解释亦牵强无可取。

检阴阳交部一段,涉及阴阳字者除“阴阳交”,另有“阴脉之极”“阳脉之极”“阳进阴退”“阴进阳退”“阴阳俱进”“阴阳俱退”等。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以知信之病者,切其脉时,并阴。脉法曰‘热病阴阳交者死’。切之不交,并阴。并阴者,脉顺清而愈,其热虽未尽,犹活也。肾气有时间浊,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肾固主水,故以此知之。失治一时,即转为寒热。”是阴阳交出自古《脉法》,为脉诊且脉证相参所得。

《病源伤寒候》卷七:“伤寒热病,脉盛躁不得汗者,此阳之极,十死不治。未得汗,脉躁疾,得汗生;不得汗难瘥。”此处“阳之极”对比《脉经》“阳脉之极”,亦为脉诊与症状相参。热病之脉谓之阳脉,似可理解为热之极,又因《病源》云“表者阳也”,似可理解为表证之极端情况,参以后文“阴脉之极”可知此阴阳非指寒热,亦不能视为表里。

《脉经》卷七:“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按“阴”原作“阳”,据《甲乙》《病源》改正),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也。热病脉尚躁盛,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躁盛得汗者,生也。”

《病源》卷九热病候:“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脉尚躁盛,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得汗静者生。”

按此处阴脉、阳脉,均在热病脉躁盛的情况下,而得汗为阴脉之极,无汗为阳脉之极,俱为死证;有汗与无汗,又非表里或寒热可通。

极,尽头,终了。《诗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郑玄笺:“极,已也。”《吕氏春秋制乐》:“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圣人所独见, 众人焉知其极。” 高诱注:“极,犹终。”宋叶适《治势中》:“可以传之后世,垂之无极。” 又作穷尽,竭尽。《礼记大学》:“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郑玄注:“极犹尽也。君子日新其德,常尽心力不有余也。” 唐柳宗元《蝜蝂传》:“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宋秦观《韩愈论》:“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 极高迈之气。”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記一》:“水流其前,潆洄作态,崆峒清泠,各极其趣。”

《脉经》:“热病,阳进阴退,头独汗出,死。阴进阳退,腰以下至足汗出,亦死。阴阳俱进,汗出已,热如故,亦死。阴阳俱退,汗出已,寒栗不止,鼻口气冷,亦死。”此段阳进阴退、阴进阳退,似指身体上下汗出而言;阴阳俱进热如故、阴阳俱退寒栗不止,均为汗出已,又非上下而以寒热为区别;是采用了不同标准。

《脉经》:“热病,所谓并阴者,热病已得汗,因得泄,是谓并阴,故治。(治一作活) 热病,所谓并阳者,热病已得汗,脉尚躁盛,大热,汗之,虽不汗出,若衄,是谓并阳,故治。”并阴为得汗而热退、脉静;并阳为不汗出但衄而热退,此处阴阳与前阴脉之极得汗,阳脉之极无汗,可通。

故阴阳交,指的是热病有汗与无汗的两种死证情况,其脉谓之“极”谓穷尽而终;并阴并阳是热病汗出与不汗出而得解的情况;此阴阳与表里、寒热、上下、经脉俱无关系,故阴阳进退、俱进、俱退,是不明原文指汗之有无,而有无不能以进退,尤其无法用“俱进”“俱退”描述。“阴阳俱进,汗出已,热如故”一句,与前文“汗出辄复热者,是邪胜也”“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两句相类,“阴阳俱进”汗出热如故“阴阳俱退”汗出变寒,则阴阳与进退何指,难以说明,可知阴阳字非原文。

由此,所谓阴阳交非错杂之义。《淮南子说林训》:“塞其源者竭,背其本者枯。交画不畅,连环不解。” 高诱注:“交,止也。”画为界之义。交义为枯竭不通不解而止歇,故曰死。阴阳交则为热病有汗无汗之两类死证。

并,通屏,除弃、退下。《庄子天运》:“至贵,国爵并焉;至富,国财并焉。”郭象注:“并者,除弃之谓也。” 《商君书开塞》:“故以知王天下者并刑。” 《史记吴王濞列传》:“上问曰:‘计安出?’盎(袁盎)对曰:‘愿并左右。’上屏人,独错(晁错)在。”故并阴、并阳,并者退也,是热病有汗无汗而缓解的两类情况,与阴阳交为热病有汗无汗之两类死证相呼应。

热病阴阳交这一篇中,阴阳交、阴阳竭盡、阴阳进退,阴阳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混乱和改书的情况。尤其阴阳进退、俱进、俱退无法解释汗出与病情的关系问题。“汗出已热如故”如果是“阴阳俱进”则又与“阴脉之极”“阳脉之极”相抵牾,这种冲突,是不明原意而妄改。以下暂略。

——节录自《张仲景伤寒论》六要素解一书,忆忘著。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