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李某,女,95岁。因“口干、多饮2年,加重伴腹痛3天”于2024-10-23 由急诊拟“腹痛查因、糖尿病”收入院。因腹痛、会阴部红肿疼痛并出现神志改变、血压低等,于2024-10-24转入ICU。入ICU时见患者精神萎靡,口干多饮,咯痰,右下腹痛,小便失禁,大便未解。查体:腹软,右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会阴、右大腿内侧及右下腹部广泛红肿,大阴唇局部发白,可见少许渗液。患者转入ICU时病情危重,请多科会诊并与家属谈话,家属不同意手术及床边切开引流等治疗,仅同意药物保守治疗。
2024-10-25
请赖海标老师会诊。患者呈昏睡状,鼻导管吸氧。全身冰冷,以头部及手足明显,少尿,未解大便,腹软,右下腹、会阴、右大腿内侧压痛范围较之前增加。入ICU时局部红肿比较明显,老师查房时患者右腹部及会阴部、右大腿内侧局部红肿程度较前一日减轻、肤温不如前一天高。舌淡,脉沉弱。
老师详解病情:
虽然患者入科时局部红肿热痛,类似热证,然而患者全身一派阳气衰微征象,此时需要温阳补益气血为主,予阳和汤,方药如下:
鹿角胶20g(先煎)熟地黄30g干姜10g
肉桂3g(先煎) 熟党参15g麻黄3g
芥子10g甘草片5g
1剂,取回自煎,小量频服。
2024-10-26
患者仍全身冰冷,无汗,无发热,腹软,右下腹肿痛范围增大,会阴、右大腿内侧压痛及局部红肿较前稍减轻。舌淡红,脉沉弱。老师考虑阳气衰微,予茯苓四逆汤,方药如下:
黑顺片15g(先煎)干姜15g 炙甘草10g
熟党参30g茯苓30g(捣碎)
1剂,取回自煎,小量频服。
2024-10-27
患者肤温稍好转,无汗,无发热,腹软,右下腹肿痛范围未进一步扩大。会阴、右大腿内侧压痛及局部红肿较昨日稍减轻,局部肤温稍增高。舌淡红,脉沉弱。中药守昨日方,日一剂,取回自煎。
2024-10-28
患者肤温较前好转,不似之前冰冷。无汗,无发热,腹软,右下腹肿痛范围稍缩小。会阴、右大腿内侧压痛及局部红肿增加,局部皮肤菲薄,会阴部有流脓、渗液。舌淡红,脉沉。仍以回阳救逆为主,方药如下:
黑顺片30g(先煎)干姜15g 炙甘草10g
黄芪20g当归10g皂角刺10g
日1剂,取回自煎,小量频服。
2024-10-29
患者怕冷稍好转,舌淡红,苔稍腐,脉沉,治疗仍以回阳救逆为主,方药调整如下:
黑顺片20g(先煎)干姜10g
炙甘草10g黄芪20g党参20g
日1剂,取回自煎,小量频服。并嘱局部用复方四黄液外敷。
2024-10-30
患者情况稳定,治疗同前,中药内服守昨日方,外敷继续。患者右下腹疼痛局限,会阴部皮肤破裂明显,局部较多渗液,请妇产科会诊,做会阴局部切开引流。
2024-10-31
病情稳定,转回普通病房,会阴局部曾多次小切口切开引流。随诊,患者全身状况稳定,精神好转。
临证体会:
患者夜间入ICU时会阴部、大腿内侧及右下腹红肿热痛,全身状态差,家属拒绝手术治疗,仅同意药物保守治疗。第二天老师会诊时,患者全身冰冷,尤其是头部及手足明显,舌淡,脉沉弱,一派阳气衰微征象。患者局部红肿不如之前明显,老师考虑此为阳气虚衰,正虚无力抗邪的表现,并非疾病好转征兆,需要及时固护正气,此时应以扶正为先,不能清热解毒,以免进一步损伤正气。老师首方用阳和汤,补益气血、发散沉寒、去除积滞。1剂后患者病情暂时稳定,老师继用茯苓四逆汤以回阳救逆为主,得效后守方微调整药物。患者怕冷逐渐减轻,肤温恢复正常,舌淡、脉沉弱逐渐缓解,提示阳气来复,病情好转。局部病变肤温开始升高、红肿较前明显,但压痛未见明显增加,皮肤变薄、局部有破溃,并逐渐有脓性分泌物形成。请妇科作会阴切开引流使邪有去路,加速病人康复。全身及局部症状均好转的情况下,患者转至普通病房,继续后续治疗。
赖海标老师详细给我们讲解用药思路
老师会诊时强调,临证时经常会见到患者整体和局部表现不一致的病证。当遇到此类情况,需要仔细分析整体和局部病证,以整体为主,兼顾局部。以此病人为例,全身一派阳气虚衰,若按照局部之红肿热痛给予清热解毒,则加速阳气耗损,犹如寒上加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衰微则无力祛邪外出,反而容易出现正虚邪进的征象。从本例病人诊疗过程看,随着阳气逐渐回复,患者不再怕冷,局部肤温升高,说明正气已能与邪抗争,是好转的表现,病变范围逐渐缩小,提示阳气来复,病情得到控制。
老师给我们讲解《伤寒论》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此条文容易使人一头雾水。因误治,发汗伤阳,攻下伤阴,病仍不解,反致阴阳两虚,出现烦躁。此处的烦躁,不是热证,而是阴证的烦躁。阴不和阳,阳浮越于上,故而出现烦躁。本方在四逆加人参汤的基础上加了茯苓。茯苓功效有三,即利水、健脾、宁心。因条文描述过于简单,推测本方证应该还有畏寒,下利清谷,手足逆冷,脉微细,心下悸,舌苔白滑等症。方中茯苓用量达四两之多,并以茯苓为方名,可见茯苓是主药,用茯苓淡渗利水健脾宁心,驱除因阳气衰微不能蒸化的水邪。人参补气健脾生津,四逆汤大补阳气,三者和合,阴阳双补兼能利水宁心。本例患者95岁,没有烦躁但有精神萎靡,肤冷,舌淡脉微,属阴阳两虚,用茯苓四逆汤加减后病情好转,成功转至普通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