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柯琴六经类方之法


按六经类方,即将《伤寒论》方按六经分类,这种分类法较早见于元王好古《阴证略例》及喻昌《尚论后篇》,而对这种分类法发明较多的是清代的柯琴。略述如下:

首先,王好古在《阴证略例》中按三阴分经遣方,如“伤在厥阴,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吴茱萸汤”,“伤在少阴,通脉四逆汤加减、四逆汤”,“伤在太阴,理中汤”,是粗略的六经类方法。

其次,喻昌《尚论后篇》卷二、卷四将《伤寒论》方按六经分类,即“太阳经风伤卫方”15方,“太阳经寒伤营方”39方,“太阳经风伤卫寒伤营方”10方,“太阳合阳明方”9方,“阳明少阳各方”6方,“三阴及各证方”39方,共113方(除去重复)。其体例是以“某某病证之法”冠首,后列方。对于太阳经“风伤卫方”、“寒伤营方”、“风伤卫寒伤营方”分别以“辨中风证用桂枝汤解肌大纲总法”、“辨伤寒证用麻黄汤发汗大纲总法”、“大青龙汤风寒两伤大纲总法”冠首,以示“三纲鼎立”之意。实际上,喻昌在此篇中对于《伤寒论》诸方分类排列的顺序,与其《尚论篇》诸方排列顺序相同,而多方剂分类而已。

柯琴继之而在《伤寒论附翼》中按六经类方,即为“太阳方”、“阳明方”、“少阳方”、“太阴方”、“少阴方”、“厥阴方”,特点是先列六经方总论,如“太阳方总论”、“阳明方总论”……“六经方余论”等,每一经方总论后析列代表性方,如“太阳方总论”下列桂、麻、青龙、抵当等汤,“阳明方总论”下列栀子豉、白虎、承气等方,“少阳方总论”下列小柴胡、大柴胡、黄连、黄芩汤等。方后皆有方论。

柯琴的六经类方法,实际上体现了六经辨证论治。柯琴极力推崇六经辨治,在《伤寒来苏集》之《伤寒论翼》、《伤寒附翼》中多次阐发六经之义,认为《伤寒论》之六经非《内经热论》中之六经,仲景乃以地界分而不专以经络立论,“夫仲景之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该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柯氏反对六经专属经络之说,实与仲景三阴三阳之义相符。

在《伤寒论》原文中并无“六经”之名,只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之名,最先以六经为经络者为宋朱肱《活人书》,如曰:“治伤寒先须识经络,不识经络,触途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并绘制足六经“经络图”。朱氏以经络立论并不能很好地反映三阴三阳的本义,三阴三阳中的太少实际上反映了阴阳气血盛衰的情况,如《素问六元纪大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柯氏之六经辨证,抓住了三阴三阳之阴阳气血多少的不同作为出发点,认为六经病证之所以不同,是由于人体阴阳气血不同,从而使疾病表现的表里虚实寒热各异,曰:“盖六经分界,如九州之风土,人物虽相似,而衣冠、饮食、言语、性情之不同,因风土而各殊,则人身表里之寒热虚实,亦皆因经气而异也”,“夫风寒暑湿之伤人,六经各有所受,而发见之脉不同,或脉同而证异,或脉证皆同而主证不同者,此经气之有别也”。根据六经病证的不同而立法处方,也就是六经辨证论治的实质,“仲景制方,因乎经气。《内经》‘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之理也,所以表里攻补阴阳之品,或同或异,亦因其经气血之多少而为之定剂也”。

柯琴充分发挥了仲景的六经辨证,进而指出,六经辨证实涵八纲辨证,“仲景以病分六经,而制方分表里寒热虚实六法,六经中各具六法而有偏重焉。太阳偏于表寒,阳明偏于里热,太阴偏于虚寒,厥阴偏于实热,惟少阳与少阴司枢机之职,故无偏重,而少阳偏于阳,少阴偏于阴,制方亦因之而偏重”。

柯琴并以六经辨证结合八纲辨证进行立法处方,指出“于诸病之表里阴阳,分为六经,令各得其司。清理脉症之异同,寒热之虚实,使治病只在六经下手,行汗、吐、下、和解、温补等法而无失也。”

具体辨证立法为“太阳主表,故立方以发表为主”,“表有虚实之不同,故立桂枝、麻黄二法”;“阳明之病在胃实,当以下为正法矣,然阳明居中,诸病咸臻,故治法悉具”,“以棋喻之,发汗是先着,涌吐是要着,清火是稳着,利水是闲着,温补是忿着,攻下是末着”;“少阳提纲有口苦、咽干、目眩之症,法当清火,而火有虚实,若邪在半表,则制小柴胡以解虚火之游行,大柴胡以解相火之热结,此治少阳寒热往来之二法;若邪入心腹之半里,则有半夏泻心、黄连、黄芩等剂”;“太阴主内,为阴中至阴,最畏虚寒,用温补以理中,此正法也”;“少阴偏于阴”,“然少阴之阴中有阳,故其表证根于里,热证因于寒,治表证先顾其里,热证多从寒治,盖阴以阳为主,固肾中之元阳,正以存少阴之真阴也”,“知其虚,得其机矣”;“厥阴以乌梅丸为主,丸者,缓也”,“厥阴之缓,所以制相火之逆也”。

由此可见,柯氏之六经分类法,是抓住了六经、八纲辨证论治的精髓,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的精神。另外,柯琴虽以六经类方,但不泥于经,主张“方各有经,而用可不拘”,曰:“六经各有主治之方,而他经有互相通用之妙”,“如麻、桂二汤,为太阳营卫设,而阳明之病在营卫者亦用之。

真武汤为少阴水气设,而太阳之汗后亡阳者亦用之。四逆汤为太阴下利清谷设,太阳之脉反沉者宜之。五苓散为太阳消渴水逆设,阳明之饮水多者亦宜之。猪苓汤为少阴不利设,阳明病小便不利者亦宜之。抵当汤为太阳瘀血在里设,阳明之蓄血亦用之。瓜蒂散为阳明胸中痞硬设,少阴之温温欲吐者亦用之。”其本质是抓住了辨证论治的实质,“合是证便用是方,方各有经,而用可不拘,是仲景法也”。如桂枝汤不但见于太阳篇,亦见于阳明、厥阴、太阴等篇,“桂枝汤为治伤寒、中风、杂症解外之总方。凡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主之,即阳明病脉迟、汗出多者宜之,太阴病脉浮者亦宜之,则知诸经外证之虚者,咸得同太阳未解之治法,又可见桂枝汤不专为太阳用矣”。

总之,柯氏之六经类方,体现了六经辨证论治,打破了经络说的局限性。虽按六经类方而不泥于经,其灵活变通的思想,对临证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