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开郁调肝、软坚消瘰为主治愈瘿病一例(李斯炽)


张某,女,37岁。

初诊∶1975年2月17日。

主诉及病史;病员于1974年10月发现颈前正中隆起,并有心累心跳症状,心率每分钟110次左右;出汗甚多,两手发颤;食量增大,但体重反而下降。经某医院进行甲状腺吸131碘功能试验,吸碘功能为76%,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心率已控制在每分钟80~90次,出汗、多食情况亦有所改善。但颈前正中部位突起更甚,约有鸡蛋大,中微凹陷,皮色如常,头部和足部有明显浮肿,性急易怒,口干少津,体倦乏力,易患感冒。以后辗转求医,均未见好转,经人介绍来我处求诊。

诊查∶诊得脉象弦细,舌质暗红无苔。

治法∶宜暂从开郁调肝、软坚消瘰议治,待邪气稍减,再议扶正之法。

处方;刺蒺藜12g丹皮9g枳壳9g白芍12g青皮9g郁金9g花粉12g牡蛎12g浙贝母9g夏枯草15g玄参9g甘草3g

二诊;2月21日。病员服上方药4剂后,胸中稍觉开豁,但又患感冒,咽干微痛,鼻微塞。在前方中加玄麦甘桔汤并银花,以清润开提。

处方∶刺蒺藜12g白芍12g郁金9g牡蛎12g浙贝母9g夏枯草15g玄参9g麦冬9g桔梗6g银花9g甘草3g

三诊;2月28日。病员感冒已解,心中更觉安和,两手脉弦略减,口中仍觉干燥,颈上包块有变软感觉。再以疏肝益胃,重用软坚散结之法。

处方∶刺蒺藜l2g白芍12g郁金9g芡实12g沙参12g牡蛎12g渐贝母9g夏枯草15g玄参9g昆布9g海藻9g

四诊;4月28日。上方加减续服药20余剂,颈下包块已开始缩小,性急易怒情况亦有改善;口中仍觉干燥,两手有麻木感;脉象不弦而细,并有短暂间歇,时发心累,肢体困倦。病员于1969年曾患肾盂肾炎,目前尚有水肿、腰痛情况。看来胸中郁结稍疏,理应扶正为主。证属心肾气阴两亏,故用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散,加消瘰药。

处方∶生地9g丹皮9g菟丝子12g茯苓9g泽泻9g牡蛎12g浙贝母9g玄参9g党参9g麦冬9g五味子6g山药12g

五诊∶8月8日。上方加减续服药40余剂,颈前包块更见缩小,精神转佳,水肿亦有消退,已不觉心累。脉象亦转有力,无间歇现象,两手不觉麻木。但最近突然腰痛剧烈,小便黄涩,舌微黄腻,脉象细数,此湿热之邪乘虚侵犯肾脏,拟知柏地黄丸加味。

处方∶生地9g山药12g茯苓9g泽泻9g知母9g黄柏9g车前仁9g杜仲9g桑枝30g菟丝子12g牛膝9g

六诊∶8月16日。续服上方药6剂,腰痛大减,小便已转清利,头部水肿渐消,偶尔有心累现象;脉已不数,但仍细弱;颈下句块更明显平塌。从现症来看,以肾病为主,治肾则颈下句块

消退更快,此为肾脉络舌本之故。目前湿热已去,再以培肾为主,兼养心血。

处方∶杜仲9g菟丝子12g牛膝9g生地9g山药12g泽泻9g白芍12g丹参12g桑枝30g车前仁9g丹皮9g

七诊;12月20日。上方加减续服药40余剂,颈下包块已全部消散,水肿亦有消退,眠食俱佳,精神转旺,体重增加。11月初经某医院复查,吸碘功能由76%下降到30%。目前只是在劳动后尚觉腰部胀痛,脚部尚有微肿,要求续服中药以巩固之。

处方∶党参12g白术9g茯苓9g熟地12g枣皮9g泽泻9g山药12g丹皮9g补骨脂9g杜仲9g狗脊9g桑枝30g

续服上方药多剂,情况已基本正常。偶因他病来诊,始终未见反复。随访至1977年1月,均—百坚持全天工作。

【按语】《巢氏病源》说;"瘿者…初作与瘿核相似,而当颈下也,皮宽不,急,垂槌然也。"本案以颈下突起为主症,与此段记载颇相类似,故应以瘿病名之。本案起因于素体肝火偏旺,长期性急易怒,使气郁成瘰,结于颈下而成瘿病。气愈郁则火愈盛,故出现心率加快、心累心跳、汗出甚多、食量增大等火热症状,火热耗伤阴血,血虚则两手发颤。迁延日久,壮火食气,阳气日渐虚衰,故后期火热之证渐减,而阳虚症状又渐突出。阳不化水,故头、足部发生水肿现象,并有体倦力乏、抵抗力衰减、口干少津、脉细舌净等气,阴两亏之症。其颈下肿大,性急易怒,脉带弦象,舌质暗红,说明肝郁之证仍未解除。综合以上分析,病员邪气未除而正气已伤,此种虚中夹实之证,颇难措手,补正则易助邪,祛邪又恐伤正,故本例先进开郁调肝、软坚消瘰之剂,待肝气疏、瘿结消、邪气祛而正虚显时,继投扶正之品,虚实并治而收全功。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