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解表圣药---麻黄


药性如人性。有钱的人,可能财大气粗;有才的人,或许恃才傲物。总之,能力出众的人,大多有点个性,有些棱角,不好相处,一不小心,还会伤人。中药也一样,安全平和的,功效会差些,如防风、荆芥、紫苏等;功效强劲的,可能会有副作用,如附子、细辛、麻黄等。

《伤寒论》里面含有麻黄的方剂有14条,《金匮》里有13条,像其中的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都是经方中的重要方剂。麻黄这味药,大家都很害怕用,尤其广东地区,用麻黄非常小心,不敢多用,要用也多用炙麻黄,不用生麻黄。对于麻黄,我也是从不敢用,到试用,到用之顺手,到叹之神效。

一.关于麻黄的炮制

1、生麻黄:辛散作用较强,发汗利水作用较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和风水浮肿。

2、炙麻黄:水炙麻黄,炒时加清水,辛散作用缓和;蜜炙麻黄,用蜂蜜拌炒,辛散作用减弱,发汗解表、利水等功效减低,润肺、平喘、止咳作用增强。

3、麻黄绒:将麻黄段碾成绒,主要是为了缓和麻黄的发汗之力,适用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

笔者很少用炙麻黄及麻黄绒,临床常用生麻黄,皆因其力大效宏,用得好多能“一二招中的”。

二.关于麻黄的功效

现代中药学仅介绍了麻黄的“发汗,平喘,利水肿”功效,但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对麻黄功效描述就比较全面:“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下面对麻黄的部分功效作一些讨论。

1.解表圣药

陶弘景说麻黄是“伤寒解肌第一药”,后世本草著作亦称麻黄是“发表第一药”,“治感第一要药”。

《经方实验录》记录了民国名医恽铁樵用麻黄经历:恽铁樵第二、三两个儿子都因伤寒热病而死,当时他还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作编辑,痛定思痛,乃苦攻《伤寒论》者有年。这时,他的四儿子又病伤寒,发热无汗而喘,遍请诸医家,用方不过栀子、豆豉、豆卷、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杏仁、象贝之类,服药后,热不退,喘益甚。恽先生着急了,“终夜不寝,绕室踌躇”,一直到天亮,才拿定主意:“此非《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之病而何?”乃援笔书:麻黄七分,桂枝七分,杏仁三钱,炙草五分。持方与夫人云:“吾二儿、三儿皆死于是,今四儿病,医家又谢不敏,与其坐而待毙,曷若含药而亡。”夫人默然。乃配药煎服,药后,喘较平,肌肤有润意,乃更进之,竟得汗出喘平而愈。

2.消肿要药

中医将水肿称为“水气病”,分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和黄汗,《金匮要略》治疗水气病的原则是“腰以上肿发汗,腰以下肿利小便”。对于风水与皮水,麻黄有独到功效,麻黄既能“开鬼门”以发汗,又能“洁净府”以利小便,故向来为实证水肿初起之要药。以水肿为主要表现者,可用麻黄。但分寒热二证,可考虑用麻黄加术汤、越婢加术汤或大青龙汤加减,笔者多次到病房会诊以麻黄为主药退热消肿,疗效满意。

3.痹证良药

麻黄为痹证要药,仲景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加术汤等治痹名方都有麻黄。《内经》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风寒湿相合,性质偏寒,风为寒风,寒、湿皆为阴邪。治风寒湿痹,多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张璐说麻黄得附子则“发中有补”。即使湿热痹、久痹、顽痹,也有用麻黄之时,取其开达腠理,温阳散寒,通畅经络。

4.祛风止痒

麻黄常用于荨麻疹等皮肤过敏性疾患。传统认识是风邪客于皮肤腠理之间,汗出不畅,因而郁遏成湿为邪。小发其汗,则邪去痒止。治荨麻疹常用麻杏薏甘汤或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可酌加蝉衣、赤芍、丹皮、防风、荆芥等。如兼里热实证者宜合用清热通腑药,刘河间防风通圣散即用麻黄配防风、荆芥、薄荷祛风于表,大黄、芒硝、栀子、石膏、滑石、连翘、黄芩清泻于里,佐以赤芍、当归、川芎活血,白术燥湿。笔者曾用“桂枝二麻黄一汤”3剂,小发其汗,治愈一个多年以来每到夏季即皮疹瘙痒病人。临床用药,可师其意,不必泥于其方。

5.用于遗尿

用麻杏甘石汤治疗遗尿,最早见于成都中医学院彭宪章先生1978年的报导。他观察6例长期遗尿的患者,都有咳喘咯痰的症状,用麻杏石甘汤后,咳喘平,遗尿亦愈,从而推论其药效机理是肺气壅滞,治节无权。学习彭先生的经验,对肺有痰热者之遗尿,用之确然有效;对肺郁不宣而无热象者,用麻黄30g、甘草30g、蜂房6g,共研细末和匀,一日三次,每次4g,亦效。

6.温振心阳

麻黄有振奋心阳的作用。李东垣《兰室秘藏》治“客寒犯胃,心胃大痛不可忍”,用麻黄豆蔻丸:以麻黄配伍行气药厚朴、荜澄茄、木香、青陈皮、草豆蔻;活血药红花、苏木、当归等,且麻黄、豆蔻二味在方中用量独大,以之为君,以之名方。邹润安《本经疏证》也说麻黄“通心阳,散烦闷”。诚然,麻黄用于心阳虚心气虚,其作用不过是振奋一时之阳气,如治心阳虚之本,还需与参、附、桂、姜同用。

7.破癥坚积聚

麻黄“破癥坚积聚”的记载,出自《神农本草经》。徐灵胎说这是因为麻黄“能深入积痰凝血中,凡药力不到之处,此能无微不到”也。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的名方阳和汤,用麻黄与熟地、鹿角胶、肉桂、白芥子、干姜炭、甘草相配伍,治疗阴疽、痰核、流注结块,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舌淡苔白,脉沉细者。方中麻黄一方面能开发腠理,发越阳气,宣散肌表血络寒凝郁结,另一方面能消积化瘀,深入癥积,破阴祛疽。实乃治疗癥瘕积聚之良药。

三.关于麻黄的配伍

麻黄的作用就是通过其解表发汗来实现的,不发汗解决不了问题,发汗过多又担心会导致脱水,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特别是门诊病人或体质敏感病人,回家后如有不适,难于及时和医生沟通,因此不少医生都怵于麻黄发汗过猛。其实不用担心,临床可通过逐步加大麻黄剂量的方法,或通过中药配伍来促进或抑制麻黄的发汗,相当于拧麻黄发汗的“水龙头”。

1.麻黄配桂枝:桂枝辛温通阳,加强促进麻黄发汗解表,如麻黄汤,用于外感病初发,患者体质强壮,正邪均盛之证。

2.麻黄配石膏:石膏辛寒,通过调整两药用量比例,用石膏可制约麻黄发汗,仅让麻黄开表散邪,出汗并不明显,使寒邪闭表所生之郁热,随表解而热去,因此麻黄配石膏可以宣泄肺热。

3.麻黄配苍术:苍术苦温燥湿,通过调整两药用量比例,苍术也可制约麻黄发汗,突出麻黄的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作用,出汗并不明显,如许公岩先生的苍麻丸。

4.麻黄配利湿药:麻杏薏甘汤能宣表湿,治寒湿在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湿热发黄,使郁滞之湿热邪气随表散及下渗而消于无形。因此,麻黄配伍一改变,其作用和功能就会改变。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