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基于肝肾同源探讨柴子衍宗丸在无症状性少弱精子症中应用(曾建峰)


有文献研究显示我国有10%-15%夫妇不能生育,其中男性因素占40%-50%。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滥用药物、性病泛滥、不良生活习惯等影响,男性不育症逐渐增多,精子数量减少、活率低下引起的不育甚为常见。跟师临证,很多不育症患者慕名前来求子。临床中发现,很多不育症患者,精液分析提示少弱精子问题,大多其他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称之为特发性少弱精子症,而且其中大部分患者无其他临床症状,临床常常是无证可辨。老师从肝肾同源理论结合现代男性不育症疾病特点,常常处方柴子衍宗丸,3月一个疗程,复查精液分析精子质量大多改善良好,不少患者得以圆梦。

对不育症治疗历代医家都从补肾角度入手,或佐以其他方法。正如现代中医男科的创始人之一徐福松教授所云:“肾者,男科病病机之枢要也。或肾先病,旁及他脏他经,或他脏他经之病,累及于肾,故言男科病之病机,总不离乎肾也”。“肾藏精,主生殖”,是先天之本、生殖之源,与精子的生长、发育、成熟均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传统医学认为肾精亏虚是男性不育的重要病因。《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主生殖与肾封藏的肾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肾精是人体生命活动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更是促进人体生殖功能成熟的物质基础。从幼年开始,肾的精气就逐渐充盛,男子二八,体内产生“天癸”。天癸是肾中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功能成熟并维持人体生殖功能的物质。肾主生殖的功能就是通过“天癸”来实现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利,故能有子”。当肾气充沛到一定程度“天癸”产生,人体才能产生精子,而且其产生精子的活动度和肾精肾气的强弱有绝对的关系。肾精肾气强则精子活力强,肾精肾气弱则精子活力弱,最终导致男性不育。阳气具有温煦、化生、推动、固摄的作用,肾阳在推动五脏生理活动、化生精微、充养肾精的同时,又直接主宰着生殖系统的功能活动。

在经络方面,《灵枢》曰∶“足厥阴之筋,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可见肝经与生殖器经络相连,肝经失常,也可影响生殖功能。肾为先天之本,阴精之海,元气之根,生命之本,肾气赖足少阴之筋以传输,肾精赖此以运送于外肾。足少阴肾对生殖之精的化生、储藏与排泄起着主导作用。如果肾经功能失调,则可影响外肾,导致精子生成功能受影响出现少弱精子导致不育的发生。

但是临床中发现,单纯从肾的角度来调理少弱精子症,往往效果不甚理想。老师认为不育症患者,一般有长时间四处奔波求医经历,患者大多过于焦虑且精神紧张。男性中青年时期喜怒忧思不定,情绪波动频繁,易致肝失疏泄。且临床所见病人大多缺乏运动;或工作生活压力大,失意,思虑过度;或夫妻感情不合、精神紧张;或熬夜、饮酒等生活史;老师认为在现代男性少弱精子症中,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者,并不少见,对于少弱精子症的治疗若一味填精益髓,往往会以偏概全难以取得理想疗效。

中医认为肝司生殖,主要体现在肝与天癸的关系上。天癸不仅与肾精盛衰的关系密切,而且也与肝相关。肝与天癸的关系,表现为肝血与肾精的关系上。精血同源,精血互化,精能化血,血能化精。肾精化生肝血,使肝脏的疏泄功能正常发挥,肝血能充养肾精,若肝血亏虚,天癸减少,则生殖机能减退。

在经络方面,足厥阴肝经与冲任两脉均有联系。冲任二脉共同主司人体生殖机能。故《临证指南》说:“血海者,即冲脉也,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不孕、经不调,冲脉病也。”肝经与督脉也有密切联系。督脉为阳脉之海,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交会于巅顶,直接与之相通。另外,肝经分布“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若肝之经气不畅,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则影响精液的藏泄,日久则精室失养,精气不足,而致精少或活力低下,甚至男子射精的功能,表现为早泄、遗精等。在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中,只有肝经和其络脉循行于前阴,《素问厥论》指出:“前阴者,宗筋之所聚。”若肝血充足,肝气正常运行,则气血条达,阴器得以濡养,勃起正常;若肝经滞塞,则气血难达阴器,而致阳疹不举,甚至引起男性不育。

从上述分析可知,人体的生殖功能与肾、肝有着密切联系。肾藏精、主生殖,被称为“生殖之本”,生殖功能是肾脏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肝主疏泄、主藏血,肝气的条达、肝血的充盛,使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精气疏泄,宗筋荣养,男子以精泻生育,从而调节和维持着人的生殖机能,故肝与生殖的关系也尤为密切。肝肾同源,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肾主封藏,肝主疏泄,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平衡,共同维持人体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元朱震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亦说明肝脏与肾脏在男性不育中的密切关系,乙癸同源、精血互生,二者盛则同盛,衰则同衰,肝血亏虚则肾精无以化生,进而影响精子的生成和活力;肝之疏泄,促进精之泄溢,肾之闭藏,则使精泄有度,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气滞血瘀则精无血之滋润和充养,则少精、弱精矣。

老师基于肝肾同源理论,以补肾疏肝为大法,采用小柴胡汤合用五子衍宗丸,简称柴子衍宗丸,加减运用治疗特发性无症状性少弱精子症。五子衍宗丸是中医补肾益精的经典名方,被盛誉为“古今种子第一方”,也是现代临床用于治疗男性不育的常用古方。唐朝《道藏悬解录》中有云:“余甘子、覆盆子、菟丝子、五味子、车前子各五大两,取二三月枸杞嫩茎叶,祷取汁二大升众手丸之,如梧桐子大。”《摄生众妙方》被认为是最早对五子衍宗丸进行详细记录的医学著作,书中描述“男服此药,添精补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能平秘。旧称古今第一种子方。”

五子衍宗丸全方由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五味中药组成,配伍精妙。枸杞子擅于填精补血,菟丝子温肾壮阳力强,二者共为君药,补肾精,壮阳道;五味子、覆盆子为臣药,五味子补中寓涩,敛肺补肾,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车前子为佐药,利水通淋,涩中兼通,补而不滞,可起清热渗湿利尿之功。全方药味温和,是为补肾固精之要方。

小柴胡汤能和解枢机,调畅气机,疏泄木气,使塞者通,滞者畅。肝胆属木,喜条达,恶抑郁,主疏泄,调节和疏畅全身气机升降出入,是脏腑阴阳气血津精正常气化的推动者和协调者。小柴胡汤合用五子衍宗丸,切合肝肾同源理论,予以补肾疏肝治疗,也符合现代男性不育症的疾病特点,所以临床上屡获良效。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