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黄笑芝:龙胆泻肝汤新用四则


龙胆泻肝汤出自《兰室秘藏》方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当归组成。近代多加黄芩栀子运用。本方具有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之功效,临床上用治于肝胆实火所致的胁痛、口苦、目赤、耳聋耳肿及肝经湿热之小便淋浊、阴肿、阴痒、带下等证。余在临床中根据本方的方义,用治于肝经循行部位所发生的具有肝胆实火、肝经湿热病理表现的急性前列腺炎、病毒性角膜炎、带状疱疹、腮腺炎、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胆囊炎、带下病等,取得较好疗效,兹简介4例如下。

案例一:病毒性角膜炎(天行赤目)

【基本资料】

何某,男性,时年24岁,1993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1天前发现眼睛充血、涩痛,渐至畏光,流泪。疼痛加重而来诊。

首诊证候

诊见:双眼充血,畏光流泪,难以睁开,眼脸微红肿,流涕,口干口苦,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病毒性角膜炎。

中医诊断:天行赤目。

证属:肝胆实火。

治法:清泻肝胆。

疏风解毒处方:龙胆草、菊花、板蓝根各15g,山栀子、黄芩、柴胡、泽泻、木通、木贼各12g,蝉蜕、甘草、大黄(后下)各6g。3剂,日1剂,水煎服,并嘱以药渣乘温热裹敷眼部片刻,另以病毒唑眼水滴眼。

3天后复诊,双眼仍有少许充血,涩痛,已不畏光,大便亦通畅,舌红苔薄黄。此肝经风邪渐去而肝火尚未全清。守上方去大黄,再服3剂,诸症消失而愈。

【按语】

本病多因外感风热之邪,邪郁肝胆经所致。肝开窍于目,肝经郁火,上犯于目而致目赤、羞明、流泪。治当清泻肝胆实火,疏散风邪热毒。本方清肝泻火,加菊花、蝉蜕、木贼、板蓝根疏风解毒,方证合拍,故收良效。

案例二:急性前列腺炎(淋症)

【基本资料】

蔡某,男性,时年33岁,1991年6月12日初诊。

患者1周前自外地出差来穗即觉尿频尿急,尿道灼痛,会阴胀坠,小便后有微黄白粘液,日渐加重。曾在外院诊治,查小便:WBC(++++),RBC(),前列腺检查:肿大如鸽蛋,压痛胀坠,前列腺液检查:卵磷脂小体小量,WBC(++++)RBC(+)。西医诊为急性前列腺炎。给予氟哌酸等治疗3天未效而转诊中医。

首诊证候

主诉:尿频尿急、尿道灼痛1周。

诊见:面赤心烦。急躁易怒,口干苦而喜冷饮,小便频急,点滴难出,尿后余沥未尽,并有黄白粘液,尿道灼痛,会阴胀坠,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急性前列腺炎。

中医诊断:热淋。

证属:肝经湿热,下注膀胱,精室瘀阻。

治法:清肝泻火,祛湿通淋。

龙胆草15g,栀子、黄芩、生地、木通、柴胡、车前子、泽泻、大黄(后下)各12g,蒲公英、金钱草各30g,琥珀末(冲)、甘草各6g。3剂,日1剂,水煎服。药后复诊,诸症好转,守方出入,再服15剂,诸症消失,后再复查小便及前列腺液均正常。

【按语】

急性前列腺炎属中医淋症(热淋)范畴。肝经绕阴器而布胁肋,本病急性期多与肝经实火,湿热下注膀胱,瘀阻精室有关,故以本方清泻肝经实火、下焦湿热,恰合病机而收效。

案例三:带状疱疹(缠腰火丹)

【基本资料】

胡某,女性,时年18岁,1990年9月25日初诊。

左腰肋部出小水泡成串状排列、剧痛已3天。自搽紫药水未愈而来诊。

首诊证候

诊见:左腰肋部可见成串状簇集之粟粒大水泡,沿肋间神经分布,潮红、剧痛、微发热,口干苦,尿黄,烦躁,寐欠佳,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中医诊断:缠腰火丹。

证属:肝经郁火所致。

治法:清肝泻火。

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各10g,生地、连翘、车前子、泽泻各12g,紫草、板蓝根各 15g,黄连、甘草各6g。3剂,日1剂,水煎服。并嘱以药渣外敷患处。3天后复诊,热已退,诸症均减。效不更方,再服3剂,痛止屑脱而愈。

【按语】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又称蛇串疮,多发生于肝经循行部位,乃因肝胆经火郁而发,治以龙胆泻肝汤清肝胆实火,黄连、连翘、板蓝根发散郁火,肝胆实火清而疱疹自然消退。

案例四:腮腺炎(痄腮)

【基本资料】

张某,男性,时年8岁,1989年4月10日初诊。

患者2天前始发热,头痛,微咳,继而出现右侧腮腺肿大、疼痛。

首诊证候

诊见:T39.2℃,微恶寒,头重痛,口干喉痛,咳嗽少痰,右耳下漫肿,烦躁,2天未解大便,小便黄,舌尖边红、苔薄黄,脉浮弦数。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腮腺炎。

中医诊断:痄腮。

证属:外感风温邪毒,蕴结肝经。

治法:清热解毒,清泻肝胆。

龙胆草、柴胡、银花、连翘各10g,木通、泽泻、车前草各8g,大青叶15g,大黄、薄荷(后下)各3g,甘草5g。3剂,首日2剂,水煎,分上下午服。嘱以青黛粉搽患处。患孩当天服药2剂,傍晚体温渐降至37.5℃,大便泻下臭秽。

3剂药毕,体温已正常,肿大之腮腺逐渐缩小,咳嗽诸症均减轻,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数。照上方去大黄加芦根,再服3剂,诸症消失告愈。

【按语】

痄腮多因外感风温时邪,热毒蕴结所致。肝经上抵头角下入耳后,风温热毒循肝经上攻腮颊而致痄腮,治以龙胆泻肝汤清泻肝火,发散蕴热,另以青黛粉外搽以清热解毒,故取得较好效果。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