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黄笑芝:补血调经法治疗月经病举隅



案例一:闭经
【基本资料】
李某,女性,时年25岁,1985年7月12日初诊。

患者原是郊县农民,自两年前进城当工人后,由于生活及工作环境改变,情志不畅,致使月经量渐减少,及至近一年多来发展成闭经。曾先后经某医院西药及人工周期调治罔效,转求中医治疗。

首诊证候主诉:闭经一年多。

刻诊:面色萎黄,神倦、眩晕心悸,烦躁易怒,夜寐不宁,食欲不振,舌淡边有针尖瘀点、苔薄白,脉沉细弦。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经闭症。

证属:肝郁气滞,脾虚血枯。

治法:宜补血通经,疏肝健脾,少佐清热祛瘀。

处方:熟地30克,当归身、白芍、首乌、白术各12克,川芎8克,柴胡、山栀子、香附、丹皮、泽兰各9克,茯苓15克。水煎服。

【随诊过程】

复诊:如是照上方加减服至第六剂,即见月经来潮,量少而色淡,夹有少量瘀血块,三天净。经后见神疲短气,眩晕心悸,食少懒言,腰痠重坠,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此乃经通后,气血亏虚之故,治以大补气血,八珍汤加减,并嘱注意休息,增加饮食营养。次年随访,患者谓月经恢复正常。
【按语】
闭经一证,临床上有虚有实,而以虚实夹杂者多见。本例情志不畅,肝郁疏泄失司,致使月经渐枯,终至闭经。选用补血通经,疏肝健脾之法,而收全功。

案例二:痛经
【基本资料】闵某,女性,时年20岁,1986年10月26日初诊。

患者自15岁月经初潮即痛经,每次经至必见下腹胀坠,疼痛隐隐。按之稍减。痛甚时肢冷汗出,辗转不安,恶心呕吐。经潮后期更甚,每用解痉止痛镇静之针药方可缓解,月经周期尚准,惟量少而色淡,有血块,诊时正值经潮。

首诊证候主诉:痛经五年。

刻诊:面色苍白无华,眩晕心悸,神疲乏力。短气懒言,时时按压下腹,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弦。

【辨证论治】

证属:血虚气弱。

治法:补血益气,调经止痛。

处方:熟地24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川芎6克,香附、延胡、益母草各9克,黄芪、党参各30克。三剂,水煎服。嘱经净后复诊。

【随诊过程】

复诊:服上方后痛止而经净,惟仍见面色苍白,眩晕心悸,神疲乏力等一派气血息弱之象,以大补气血善后,八珍汤加味。并嘱平时可据此方出入调理,半年后随访,痛经不再发,月经正常。
【按语】
本例之痛经经年不愈,乃素体气血虚弱所致。经期之际,血海空虚,血气不足,气虚无力通流,血虚失于濡养,而有经行腹痛诸证。故治以补血益气,调经止痛而收效。

案例三:月经过多并月经后期
【基本资料】曹某,女性,时年31岁,1986年12月15日初诊。

多年来月经过多且伴月经后期,月经周期为(10-15)/(45-50)天,用纸三包,经色淡红清稀,近几个月更甚。

首诊证候刻诊:面色苍白,眩晕心悸。肢倦乏力,小腹重坠,腰痠微痛,舌淡、苔薄白,脉细重按无力。

【辨证论治】证属:气虚血弱,冲任不固之月经过多证。

治法:益气养血,固摄冲任。

处方:熟地30克,当归、白芍12克、川芎6克,黄芪20克,阿胶(烊)、续断、枸杞子、金樱子、菟丝子各 15 克,海螵蛸、棕榈炭各10克,四剂。

【随诊过程】复诊:12月20日上方服完后经血已净,诸证均减,仍遵上方去海螵蛸、棕榈炭,连服10剂。翌月经行已见正常。后嘱常以上方调理、随访至今,月经基本正常。
【按语】
本例因素体气血偏虚致血海不足,血虚而不归经。治法遵傅青主之“大补血而引之归经”。以益气养血,固摄冲任调治而愈。

案例四:经水漏下
【基本资料】利某,女性,时年13岁,1986年10月21日初诊。

患者12岁月经初潮,以后月经周期紊乱。经来时淋漓不断,迁延二十多日。

首诊证候刻诊:面色萎黄,唇爪无华,眩晕心悸,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论治】证属:肾气未充,营血亏虚之经水漏下证。

治法:养血补肾,固摄冲任。

处方:熟地、黄精各24克,菟丝子、金樱子、川续断、枸杞子、白芍各12克,当归炭9克,党参、黄芪各15克。三剂。

【随诊过程】复诊:服上方后漏下已止,经期渐趋正常,未见复诊。三个月后,症状复发如前,遂复来诊,脉症同前,仍遵上方,四剂。嘱经净复诊。复诊时照上方去当归炭改用当归9克,加白术9克,连服20多剂,月经正常,随访年余未复发。
【按语】
经水漏下有因虚、因热、因瘀所致。虚者有因脾肾之虚,有因肝肾之虚,有因气血之虚,有因冲任虚损,不能制约经血而成漏下。本例患者肾气稚弱,冲任未充。月经早潮,损及气血,气血不足,统摄失司,而致成经水漏下不止。在治疗上既补血以调经,又补肾以固冲任,终收调经止血之功。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