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黄笑芝:“行气祛瘀化癥汤”治疗子宫肌瘤


随着B超诊断技术的普及,子宫肌瘤在妇科临床中检出率有日渐增多的趋势。笔者自1996年4月至2000年10月,运用自拟行气祛瘀化癥汤治疗子宫肌瘤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36例,均为门诊患者。诊断符合《中药新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其中工人6例,农民2例,干部15例,教师13例;年龄28~49岁;病程1个月~3年;全部均经B超检查确诊,肌瘤最大5.3cmx6.0cm,最小1.4cmx2.9cm。临床表现:月经不调,或崩漏,小腹隐痛,肛门部下坠感,乳房胀痛,舌暗红、边有瘀点或紫斑,脉弦或涩。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
2、治疗方法
行气祛瘀化癥汤组成:益母草15g,白芍、桃仁、莪术、川牛膝、香附、柴胡各10g,三棱、水蛭各8g,茯苓20g,生牡蛎(先煎)、党参各30g。气虚者加黄芪、五爪龙各30g;血虚者加熟地黄20g,黄精15g;月经量多加茜草根20g,鹿角胶(烊)、阿胶(烊)、仙鹤草各10g;热盛者加白花蛇舌草30g,栀子10g;痛经者加延胡索、香附、穿山甲(先煎)各10g,青皮8g。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服。治疗3个月为1疗程,每2个疗程复查B超,观察疗效,最多治疗4个疗程。
3、治疗结果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痊愈(肌瘤消失,临床症状消失)9例;显效(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肌瘤缩小1/2以上)22例;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肌瘤缩小1/3者,或停药后肌瘤稳定,症状消失,持续半年以上)4例;无效(症状无改变,肌瘤未见明显缩小)1例。总有效率97.2%。
【基本资料】
潘某,女性,时年40岁,1996年10月12日初诊。
患子宫肌瘤2年多,B超检查有多个肌瘤,最大的为2.5cm-3.4cm,月经正常。曾在某医院西医妇科治疗1年多,肌瘤未见明显缩小,要求中医治疗。
首诊证候
诊见:面色暗黄,面颊部有散在黄褐斑,小腹隐痛,乳房胀痛,舌暗红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癥瘕。
证属:气滞血瘀型
治法:行气活,化瘀消癥法。
处方:行气祛瘀化癥汤加减。
益母草、丹参各15g,穿山甲(先煎)、白芍、桃仁、水蛭、牛膝、三棱、莪术各10g,生牡蛎(先煎30)。水煎服,每天1剂。连续治疗3个月,症状减轻,复查B超,肌瘤有所缩小。随症加减,再治3个月,肌瘤仅剩1个月约1.2cm~1.8cm.。再治2个月,症状全部消失,复查B超,肌瘤消失,面颊部黄褐斑明显减少,痊愈。
【按语】
子宫肌瘤属中医癥瘕范畴,导致癥瘕形成的病因复杂而多样化。如经行、产后,血室正开,六淫之邪乘虚内侵,与血相搏,凝滞胞中;或余血未净,房室所伤,余血与邪气相搏成瘀,结于胞中;或七情内伤肝郁气结,疏泄失常,冲任不畅,气血郁滞胞中;或脾虚失运,水湿不化,聚湿成痰,痰湿结聚胞中等等,其结果均是导致局部气滞血瘀形成。正如张景岳所说:癥瘕“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伤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症矣“。因此,气滞血瘀是子宫肌瘤的最基本病机。
子宫肌瘤的治疗。临床上有针对气滞、血瘀、痰饮、湿浊、气虚、肾亏等不同病机施以方药;有以一方统治,辨证加减:有分期(月经期与非月经期)治疗。有内服药物,也有外敷药散、灌肠等等,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治疗的特点与优势。但重要的一点是勿忘辨证论治。既要辨局部,也要辨全身。癥瘕的形成除局部气滞血瘀之外,也是全身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的结果。既有邪气实的一面,又有正气虚表现。治疗时当辨虚实轻重而有所侧重。初起之时,邪气尚浅,正气且强,重点宜攻伐;随着病发日久,邪气渐深,正气渐弱,治应攻补兼施;若久病不愈,正气已衰,则当扶正为主,待正气渐复,再议攻伐。本病因日积月累而致,治疗尚需待以时日,守法守方,切勿轻易更方,或为贪求速效,投以峻剂。诚如《妇人良方》所说:“当以岁月求之,故欲速效,投以峻剂,反致有误。”
行气祛瘀化癥汤是根据以上治法组方而成。方以益母草、桃仁、三棱、莪术、水蛭活血化瘀,消癥散结;生牡蛎化痰软坚散结;川牛膝活血化瘀,引药下行。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显示,活血化瘀类药物具有改善局部血循环,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促进炎症渗出物、血肿、包块的消散和吸收作用。补气健脾药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本方可能正是通过以上药理作用达到治疗之目的。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