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咳嗽案(徐庆文)


徐某,笔者姑妈,女,59岁。因咳嗽近1月,当地治疗无效而微信联系,经中医治疗获愈,倍感欣喜。现汇报如下:

一诊(2024年8月24日)

主诉:反复咳嗽近1月。

现病史:20多天前受寒感冒后反复咳嗽,多次在当地诊所口服多种西药、肌注及输液治疗,效果差。自诉某日输液时还突然发生呼吸困难、脸色苍白情况,后经停止输液、吸氧等处理而暂得缓解(无病历资料,具体药物不详)。2024年8月16日福建漳州市某医院CT检查示:“左肺下叶后底段支气管管壁增厚,周围多发斑片影、栗状影:考虑炎症性病变,建议复查”。否认新冠肺炎相关流行病史。症见:咳嗽,夜间明显,平卧时咳甚,痰多色白而稀,口不渴,怕冷,怕风,消瘦,睡眠差,纳差,大便不成形。舌象:舌淡,苔白腻。

既往史:6年前曾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糖尿病史6年,血糖控制良好。
诊断:咳嗽(寒饮郁肺)

治法: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味
射干10克麻黄10克
细辛3克 紫苑10克
款冬花10克五味子10克
法夏10克生姜10克
大枣3枚桔梗10克
冬瓜仁20克薏苡仁20克
炙甘草10克
5剂,煎服法和药后调护:每天1剂,上药以清水600ml浸泡20分钟,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取大半碗药汁,当天药渣加水适量再煮一遍,温服之。

二诊(2024年8月29日)
诉服药第2剂后咳嗽明显好转,已可平卧。效不更方,守上方再服5剂。

三诊(2024年9月03日)
诉咳嗽已减八成,胃口好转,可食饭一婉,目前仍有痰咳出,咽痒,异物感。
方药:射干麻黄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
射干10克麻黄10克
细辛3克 紫苑10克
款冬花10克五味子10克
法夏10克生姜10克
大枣3枚桔梗15克
厚朴10克茯苓(打碎)20克
苏子10克 炙甘草10克
5剂,每天1剂,水煎服。

四诊(2024年9月08日)
诉咳嗽已减九成,目前仍有痰咳出,咽痒、异物感减轻,纳眠可,二便调。

方药:陈夏六君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味

法夏10克陈皮6克
党参10克白术10克
干姜10克桔梗10克
厚朴10克杏仁10克
茯苓(打碎)30克
苏子10克藿香10克
炙甘草10克

5剂,每天1剂,水煎服。

五诊(2024年9月12日)

已基本无咳嗽,少许痰,咽痒、异物感明显减轻,守上方5剂以巩固疗效。
一周后电话随访,诉咳嗽、咽痒、异物感等症状已完全消失。纳眠可,二便调。诉有轻微疲劳,乏力。嘱其适当活动,避免熬夜劳累,避风寒,调饮食,忌食生冷寒凉,辅以党参、黄芪、白术、陈皮适量炖瘦肉汤喝以益气固表健脾,防感冒咳嗽复发。

按:

患者6年前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体质变差,平时怕冷,怕风,易出汗,易感冒,提示患者肺气虚寒,卫表不固,外感风寒,肺气不足无力抗邪,肺失宣降故咳嗽不止。消瘦,纳差,大便不成形说明脾胃虚寒。加上多次输液、肌注及口服多种西药,损伤脾阳。脾气虚弱,运化无权,水湿内停,痰湿内蕴,故痰多色白而稀,平卧时痰浊阻塞气道,故咳嗽加剧;夜间阳消阴长,寒饮伏肺,故咳嗽明显。舌淡,苔白厚腻为脾虚痰湿之象。故本案辨证为寒饮郁肺,治以散寒宣肺,降逆化痰,方用射干麻黄汤,配以桔梗开宣肺气、冬瓜仁化痰排脓,薏苡仁健脾祛湿。三诊时患者出现咽异物感,故配半夏厚朴汤以开结化痰、顺气降逆。四诊时患者咳嗽已减九成,异物感已不明显,故以陈夏六君汤益气健脾,理气化痰。

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之“咳嗽上气”篇第六条:“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由于寒饮郁肺,肺气不宣,故上逆喘咳;痰阻气道,气触其痰,故喉中痰鸣如水鸡声。治当散寒宣肺,降逆化痰。方中射干消痰开结,麻黄宣肺平喘,生姜、细辛散寒行水,款冬花、紫苑、半夏降气化痰,五味子收敛肺气,大枣安中健脾,诸药同用,使痰消气顺,散中有收,又不致耗散正气。射干麻黄汤治疗寒饮郁肺的咳而上气,凡咳嗽、气喘性疾病均可辨证使用,不单单局限于寒哮。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饮郁肺之哮喘、久咳、百日咳等病。辨证特点:一是素体有寒,表现为怕冷,手足不温,食冷后胃部不适,疼痛或合并有其他脏腑寒性疾病或形寒饮冷而伤肺,痰多清晰、咳重、胸闷、不渴;二是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甚至不得卧,卧则喘甚;三是舌苔白滑,脉或弦或滑或濡。现代研究证实射干麻黄汤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发挥抗过敏作用,拮抗组胺及乙酰胆碱诱发的支气管痉挛的作用,能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FEV1、FEV1%预计值及PEF,临床上可运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肺炎、变应性咳嗽、老年肺部感染后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变应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第二十二》第5条:“妇人咽中如有灸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方中半夏、厚朴、生姜辛开苦降,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健脾利饮化痰;佐以苏叶芳香宣气解郁,共奏开结化痰、顺气降逆之功。此方为治疗梅核气效方。《医宗金鉴》云“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陈夏六君汤出自《妇人良方》,方中人参(临床常以党参代替)甘温大补元气,健脾养胃;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茯苓甘淡渗湿健脾;法夏、陈皮燥湿化痰,理气调中,灸甘草甘温调中。

随着人们生活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成为居家及办公标配,加之夏季摄入大量冰冻饮料、水果、海鲜等寒凉之品,以及外感后错误地使用抗生素及清热解毒类药物,使脾阳受损,脾失健运则痰湿内生,这种现象很普遍。这提示我们,临床上治疗咳嗽,不可一味清热化痰止咳,而应辨证施治,并注意顾护脾阳。《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外感咳嗽以治肺为主,因肺与外界相通;内伤咳嗽则由他脏阴阳气血失调,功能失司,累及于肺,其标在肺,而本在脾。急则治其标,故治疗初期以射干麻黄汤散寒宣肺,降逆化痰,祛邪为主,中期辅以半夏厚朴汤行气利咽,降逆化痰;缓则治其本,咳嗽控制后治病求本,故后期以陈夏六君汤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取“培土生金”之意。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