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62条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
先看刘渡舟老师的产后身痛案
樊某,女。产后半月许,忽然身体疼痛,脉来沉迟。有学员辨为气血两虚,用十全大补汤治疗,虽有小效但不彻底。改用桂枝新加汤治疗,服药三剂后,疼痛消除。
桂枝9、白芍12、生姜12、大枣12、甘草6、党参12
注:此为产后,血液出后
再看一个老师应用刘渡舟老师的经验运用桂枝新加汤的医案
陈某,女,60有余,全身酸痛不适一月有余。患者于一月前行腹部手术,术后即出现全身酸痛不适,在多处治疗无好转,故来我处求诊。诊诊时症见:全身酸痛不适,无沉重感,恶寒,恶风,无汗,精神不佳,纳食一般,寐差,二便平。舌淡苔薄白。根据病史,四诊合参:当为手术伤了气血,气营不足,肌肉关节失去濡养而痛,治当补益气营,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新加汤治疗。桂枝12g、白芍20g、生姜6片、大枣4枚、党参30g、炙甘草10g。药进一剂,则酸痛大减,恶寒除。再进5进,诸症若失,疾病痊愈。
注:此为术后,亦为血液出后
再看潘澄濂老师的医案
某男,一曰下午,自觉头重肢痛,且有憎寒,以为受凉,乃饮酒取暖,是夜,又不禁房事。次曰头痛更重,身烦热而恶风,骨节疼痛如被杖,眼赤如醉眼,舌苔白腻,脉细而缓,体温37.5℃。初诊时并未告以触犯房事,据证以流感,处疏解化湿之剂与服,当晚虽得少汗,而身重伤怠反剧,再诊时一般症状如昨,仍予原方加减,未效。三诊时体温稽留在37.5,而神疲肢痛末减,其所异者为两目红赤,眼眶黑晕如久病状,因而再三迫问,始露真情,改为桂枝人参新加汤加紫河车以进,连服4剂,神气始复,眼赤亦消。
注:此为精液出后
再看程连禄老师医案
郝某某,女,40岁。因患血吸虫病,正值药后疗效,身体未复,又复感外邪,头痛,身疼痛,恶寒发热,经服APc,又重被而卧,汗出如雨,药后恶寒发热稍减,而头身疼痛加剧,如锥似刺,辗转不宁,呻吟不止,入夜更甚,后至粒米不思,昼夜难眠。曾服西药镇痛剂未能缓解,又服中药桂枝加葛很汤,疼痛依然,而来我处求治。诊其脉,沉迟而细,见其证,颈项活动自如,无恶心呕吐。寻思良久,缘思者身染血吸虫,近用锑剂治疗,大伤正气,后复感外邪,过汗伤阴,经脉失其得养,脉证相符,证属气阴不足,营血两伤,急投新加汤1剂疼痛大减,已能安睡。2剂疼痛已止,饮食如常,诸证消失。
注:此为大汗出后
1、桂枝新加汤条文用于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
2、发汗后可以是汗出多后,血出多后,精出多后,津液出多后。如产后,流产后,房劳后,大泄利后,大发汗后,手术后。
3、身疼痛,可以是全身疼,可以是后背疼,可以是足跟疼,可以是腰疼,也可以是手疼痛。如经方发挥里赵明锐老师治疗产后手足拘挛,四肢疼痛。临证实验录用于大汗后足跟痛;流产后失血较多,白带如注而身疼;
4、其得病机理为液体大量损失后,受寒身痛。
5、用方指针是液体损失后,身疼痛,脉沉迟无力,恶风汗出。
6、本方应注意生姜用量。本方生姜四两。生姜作用巨大,桂枝新加汤病人身痛。如黄芪桂枝五物汤共5样药,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六两。生姜量最大,用了六两,治疗血痹病身体不仁,也就是身体麻木。所以刘渡舟老师说本方生姜引药达表。
7、临床上我们很容易忽略这个方的情况。比如做人流术后,房劳后的病人,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些情况的问诊,病人也羞于诉说。
8、桂枝新加汤用于妇女产后病特别多见。凡是产后得的病,不管得了多久了,都要考虑桂枝新加汤证。
经方发挥有个验案,杨某,女,36岁,因产后感受风寒致手足拘挛,发作时四肢挛缩,蜷曲,疼痛难忍,痛苦万分,必须经按摩、针灸始能暂时缓解。但时隔不久即又发作,或一日数发,或数日一发。虽经医治但仍发作频频,已反复发作半年之久。诊其脉迟而紧,舌淡、无苔。考虑为产后血虚,复感受风寒之邪,筋脉“寒则收引”,遂投以新加汤加当归、木瓜、勾藤等,服二剂后拘挛顿然停止,继服五剂痊愈。
9、凡患太阳中风证,虽未经发汗,但素体气血不足的患者。也即是素体津液不足,又感受风寒的病机。
10、验证桂枝新加汤
某女,20多岁,时夏季7月份,生产时,羊水栓塞,大出血,行子宫摘除术。术后出现腰痛,下肢无力,不能行走。病人认为是手术误失导致,因而做了各种检查,仅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做理疗几天仍然不能缓解,诊之,脉沉细无力,舌淡苔薄白,汗出,怕风。处方桂枝15、白芍20、生姜20、大枣6枚、甘草10、红参9,三剂。二诊,服三剂后腰痛减,下肢力增,续服原方9剂,嘱勿触碰冷水,勿食冷物,勿劳累,服后诸证愈。
按:病人大出血后,于手术室受寒,引起腰痛不能行走,为桂枝新加汤证。诊脉察舌,问诊,皆符合。故效佳。
62条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