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桂枝汤验案4则(班秀文)


眩 晕

韦某,女,40岁,工人。1990年11月6日因头晕、心悸、失眠4月余初诊。诉自1990年7月始因头晕、心悸、耳鸣、视物模糊住南宁市某医院治疗,诊为“眩晕症”。经中西药治疗月余,症状缓解出院。嗣后诸症复作,夜难入寐恶梦纷纭,每晚仅能合目养神约2小时。曾经某医院检查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左心室劳损”。刻下头晕欲仆,视力减退,心悸自汗,四肢麻木,倦怠乏力,形瘦面白,难以坚持工作。舌质淡、苔薄白,脉结代。证属气血亏损,清窍失养,心神不宁。遂投益气养血、养心宁神之剂治之。7剂后,头晕、自汗、肢麻诸症消失,心悸减轻,惟仍难入眠。此乃久病体虚,营卫阴阳失调,阳不交阴所致。转用调和营卫燮理阴阳之法。方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龙骨20g,先煎牡蛎20g,先煎桂枝6g白芍15g大枣10g生姜6g 炙甘草6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

药已中病,入寐甚佳,偶有心悸,守上方加黄芪20g、当归10g以益气生血,巩固疗效。继服7剂后诸症消失,精神振作。1991年6月随访,患者已正常工作半年余,病未复发。

按语:本案乃气血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所致。班老认为,气为阳,血为阴,气虚则阳弱,血少则阴亏,阳虚不能交阴,阴虚不能涵阳,心神失养淆厉外越,心悸、不寐诸症乃作。故首诊用益气养血,养心宁神之剂治之,使心气充足,心血充盈,心神得安,清窍四肢得养则头晕、自汗、肢麻等症消失。然久病体虚,阴阳失调,不寐仍存。故2诊着重于调理营卫阴阳,镇敛潜阳。方用桂枝汤燮理阴阳,调和气血,佐以龙骨、牡蛎镇潜摄纳,使阳能交阴,阴能潜阳,心神内守。在此基础上,继用当归补血汤益气生血善后,从而使阴阳和谐,气血汪盛,不寐乃愈。

李莉.班秀文教授运用桂枝汤经验[J].广西中医药,1992,(4):15-16

产后自汗

李某,女,25岁,干部。1991年1月18日因产后自汗23天就诊。自诉剖腹产术后出现涔涔汗出,不能自止,动助益甚,每日更衣数次,伴头痛、恶露量少、色黯,面色苍白,舌质淡、边有齿印,脉细缓。证属产后营血亏损,卫阳失固。治宜甘温扶阳,调和营卫,固表敛汗之法。方选桂枝汤加味。

桂枝6g白芍10g当归10g益母草10g大枣10g 炙甘草10g生姜6g

水煎服。药3剂后自汗十减七八,恶露少,色淡。守原方加金樱子10g、麻黄根10g以固涩止汗。又8剂,自汗止,恶露净。

按语:班老认为,本案乃手术产后耗气伤血,卫阳失固,腠理疏松,阴津妄泄所致。血汗同源,汗出日久则亡血伤阴,阴虚不复,阳气虚弱,阴阳失调,故汗出益甚。治宜甘温扶阳,养血益阴,调理营卫为法。方中桂枝、甘草辛甘助阳,白芍、甘草酸甘益阴;更佐当归、益母草补血化瘀、养血和血,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全方重在扶阳摄阴,调和营卫,使卫阳密固,营阴内守,而无自汗之虞。

李莉.班秀文教授运用桂枝汤经验[J].广西中医药,1992,(4):15-16

经行感冒

黄某某,女,35岁,工人。一年来经行周期基本正常,色量一般,但每逢经行之时则感冒。现经行第一天,头晕痛,鼻塞,泛恶欲吐,肢节腰脊酸疼,舌苔薄白、舌质淡润,脉沉不浮。证属经行正虚,“荣弱卫强”,腠理不密,邪得乘虚而入,脉之所以沉而不浮,是血虚不充形,故可用桂枝汤治之。

当归身12g川芎5g桂枝5g白芍5g生姜5g 炙甘草5g大枣5g

每日水煎服1剂,连服3剂,嘱经前服3剂,防病重于治病。坚持半年,病不再发。

按语:桂枝汤本为太阳中风表虚证而设,本例取其解肌发汗,调和营卫而收功,所以加入归、芎者,妇女以血为主,治经不离血,归、芎温而辛窜,温则生血,辛则通血脉,桂枝汤得之,则其效益彰。

班秀文.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1

妊娠呕吐

赵某某,女,28岁,卫生院护士。受孕二月余,恶闻食臭,每食入则吐,心烦,时吐液涎,质稀薄,脉细缓,舌苔薄白、舌质如平。证属胎气上逆,胃失和降。拟桂枝汤调和阴阳,洽其营卫为治。

桂枝5g白芍5g生姜10g 炙甘草5g大枣10g

每天水煎服1剂,连服3剂。

按语:《金匮要略》有“妇人得平脉,阴肪小弱,其人渴(呕),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本例所见脉证,乃属胃气虚弱,胎气上逆,不能和降而导致呕吐,故取桂枝汤之辛甘以化气而调营卫,和阴阳,胃气得降,则呕吐可止。

班秀文.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4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