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桂枝汤病案三则(丛丽)


转自 余秋平讲经典 公众号

桂枝汤在临床应用是极其广泛的,多见于体弱多病人群。但由于轻病时,患者多自行服药处理,待病重才去就医,故在临床上典型的桂枝汤证还是比较有限的。这里举几个病例,并讲明其中的辨证要点,供大家参考使用,不足之处也请大家借鉴并批评指正。

病案一鼻塞

吴某某,女,2.5个月,门诊号:8119160,就诊时间:2013-02-17

数日前,早晚有低热,目前热已退。但近日鼻塞,早晨4、5点时最明显,鼻塞严重时需张口呼吸,影响睡眠。偶有涕,偶咳,稍受凉则打喷嚏,出汗稍有,不多,食可,大小便无殊。查体:咽不红,心肺无殊,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指纹淡红。

处方:桂枝6g、白芍6g、大枣3g、生姜3g、炙甘草3g、陈皮6g、姜半夏6g、苏叶10g、浙贝10g、辛夷6g。二付四日量。

嘱一天吃半付,但家长一天吃一付。服用二天后来诊。

2013-2-19 :晨起一侧鼻孔稍不通畅,流涕不多。睡眠增多,汗出不多。查体:咽部不红,心肺无殊。

注:本证为标准的桂枝汤证。“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该患此前曾有低热,之后遇冷打喷嚏,有鼻塞,甚至影响睡眠,“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完全符合桂枝汤证的特点。结合舌淡红,苔薄白而润,指纹淡红,均为虚寒之象,故当用桂枝汤。因鼻塞有涕,故加用陈皮、半夏以化痰饮,辛夷以通窍。或有外邪未解,故稍加苏叶,一者解表,一者醒脾有助化湿。如鼻塞重者,也可加用细辛。

本病邪气并不重,只因患儿幼小,仅2个半月,形气未充,虽些许微邪,竟不能自解,此病之治法,当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后期当以桂枝汤稍事调理,固护肺卫,以防再感。

讨论: 该患儿前面有发热病史,当时也只是低热,有可能也是桂枝汤证。但来诊时,发热已退。只有鼻塞为主症,有汗,对冷较敏感,余无不适。从西医角度来看,就是感冒,但这个感冒并不太重,因为影响呼吸影响睡眠,也是需要治疗的。如果用中药的话,千万不能碍于病毒一说,加用清热类药物,那么,定会损伤正气。太阳中风之发病,其本原就是正气不足,如再用凉药伤正,病益不解。

其实,这个病应该用桂枝汤原方就够了,没必要再进行过多的加减。但用本方时,因本人技术尚不成熟,心里没底,所以加用了陈皮、半夏等药,其实加一味,或不加,都未必影响疗效。另外,使用了辛荑通鼻窍,现在看来,不如用细辛更合理。浙贝完全没有必要加进去。一方面浙贝偏于苦寒,与本病机不符,另外,本证所出现的偶有咳嗽,只是肺气不宣影响了肺气的肃降而已,完全没必要用降肺气的药。只要肺气一宣,咳嗽可能不治自愈。

我们再附一个病例加以说明,可能会更有助于大家对桂枝汤的理解。

大约是08年的春天,我上夜班,一位家长抱着一个6个月左右的患儿来诊,病情很简单,就是稍有鼻塞,一直少量清涕,出汗稍有,不是太多,余无不适。但这一个鼻塞症状竟持续近2个月,曾用中西药物治疗,均未见效。当时予桂枝汤原方,加辛荑,二付竟愈。家长对此十分不理解,曾特意来找我,问我为什么这么简单的药可以治好这个病。

其实上面这二个病例都是同一个病机,正气不足,邪恋不解,只是小病而已,如能识别,这个病就是很简单,尤其是后面的这个患儿,曾吃过很多药,但效果并不好。通过这二个病例,我们可以看到,小儿感冒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过就是桂枝汤证而已,千万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不恰当的用药,会伤害孩子的体质,会使小病变大,或变得缠绵不愈。

病案二发热

王某某 ,男,5岁,门诊号:9064249。就诊时间:2016-4-20

昨日下午4点发热,体温39℃,手脚有时会凉,无汗,昨日未用西药的退烧药,服麻黄、苏叶等辛温解表剂共1.5付,鼻尖稍微出汗,热减,但体温未降至正常。今日体温37.4℃,咽及心肺未见异常,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欠有力。患儿平素易感,易咳嗽。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欠有力。

分析:该患儿风寒表证稍解,但未尽愈。目前有汗,现在热势不高,后边可能会再度发热。

处方: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6g、大枣6g、细辛3g、干姜3g、党参6g、陈皮9g。中药4付/4日量

嘱:注意保暖。药后半小时啜热稀粥以取汗。

2016-4-24当天服用二付,汗出不多。夜间又发热,体温38℃,未予处理,后自退至正常。现症:咳嗽数声,不多,有痰,涕清不多,鼻塞,但不影响睡眠,食或稍差,大便不干,日1次,出汗稍多,睡眠可,余无殊。

注:本病初发病时,发热,手稍凉,无汗,可以理解为发热恶寒无汗,当属麻黄剂,用了麻黄苏叶等辛温解表剂后,汗出不多,热减。现症:发热,有微汗,脉欠有力。以上情况,当属桂枝汤证。患儿平素易感,一感冒就咳嗽,此次感冒有可能会引动内饮,故用桂枝汤加细辛、干姜、陈皮。因该患儿平素体质差,现脉欠有力,正气不足,故少加党参以扶助正气。当天服用二付后热退至正常。余有咳嗽等症,后期仍以当以桂枝汤加味进行调理。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16]。当太阳伤寒用辛温解表剂后,如汗出未解者,如仍属太阳经证,此时可以考虑使用桂枝汤。因为患者虽然发热,但有汗出不多,热未退尽,风寒未尽愈,而脉欠有力,且患儿既往体质差,故可考虑使用桂枝汤。这就是所谓的“有汗不用麻黄,无汗不用桂枝。”

病案三咳嗽

周某某,女,11个月。
自5个月起,反复感冒,1个月1次以上,易于腹泻,患毛支1次。
现症:感冒已数日,咳嗽稍多,早晚稍多,有痰,色白稍稀。汗出如洗。纳稍差。

处方:黄芪10g、桂枝6g、白芍10g、炙甘草3g、大枣6g、生姜3g、陈皮6g、制半夏6g、党参10g、麦芽10g。以上为颗粒剂,每天吃2/3付中药。

4付后,不咳。有痰不多。汗出明显减少,不能湿衣。

注: 该患儿的体质特点是易于腹泻,脾虚不足,属太阴体质。平时反复感冒。这样的孩子患桂枝汤证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此次发病已数日,表面上看是咳嗽有痰,其实最重要的是汗出如洗。因为汗多,卫表不固,故邪气时时侵扰,肺气不宣,继发引起肺气不降,故此时的治疗,当以扶正解表为主,表解,肺气得宣,之后可能肺气可能会得以肃降。此时如单纯肃降肺气,令肺气更虚,邪益不解,咳嗽也难以治愈。“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 。桂枝汤的一个重要主症就是汗出多,这个汗多,是属于虚汗,汗多不臭,舌苔及脉象等均无热象,故当用桂枝汤加用参芪以固表,营卫得和,肺气的宣降功能得以恢复,咳嗽等可自愈。从这个病案中,我们要认识到几个问题,第一,抓主症,主症决定了后面的诊断和治疗。确定主症时,一定要不受家长的诱导,医生与家长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会不一致。第二,对于呼吸道疾病而言,有表证的一定要先行解表,否则,易引邪深入,令邪益不解。

注:以上病例,均来源于浙江省中医院儿科门诊。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