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跟诊恩师李乐愚教授学习中医临床近4年,期间目睹多例疑难杂症患者被老师治愈,患者及家属感激涕零,其临床疗效亦令我望洋惊叹、拍案惊奇。李教授经常强调诊病时要留心患者体质,注意“方证人”对应,现将一例“头晕”病例汇总如下
一、病例陈述
患者谢某,女,38岁,因“反复头晕4月余”来诊,首诊日期为2024年4月13日,由顺德至中山寻医,就诊时患者由其丈夫(外单位医生)搀扶而来,面色晄白,说话有气无力、声音低位。诉该患者苦于头晕久矣,头晕甚则发生眩晕,需由急救车载入医院住院治疗,眩晕时意识清醒。患者在银行工作,由于近期头痛及眩晕发作频繁,没办法正常工作,只能休病假在家。
刻下症:头晕伴乏力,恶寒明显,口干口苦,大便粘,失眠,偶觉低热(37.5-38),诉眩晕发作时伴有低血压(患者未监测)、胸闷、寒战等症状。患者平素容易手麻,月经周期紊乱,淋漓不净20余日,偶心悸、诉曾受惊吓,外院查脑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颈椎片等均未发现异常。舌淡苔白,脉细。
中医诊断:头晕
证型诊断:太少合病
处方:
柴胡15g黄芩10g 姜半夏15g桂枝10g茯苓15g龙骨30g(先煎) 黑枣15g党参30g牡蛎30g(先煎)葛根30g黄芪20g浮小麦30g白芍10g 炙甘草5g
共5剂。(嘱患者自加生姜10g)
二诊:2024-4-20 患者精神较前好转,头晕缓解,诉近期每日下午5点左右,易发心悸,两颞侧偶刺痛感,颈前胀痛感,偶入睡困难。舌淡苔白,脉细。处方:
柴胡15g黄芩10g 姜半夏15g桂枝10g茯苓15g龙骨30g(先煎) 黑枣15g党参30g牡蛎30g(先煎)葛根30g黄芪20g浮小麦30g川芎10g薤白10g 炙甘草5g
共5剂。(嘱患者自加生姜10g)
三诊:2024-4-27 患者独自复诊,无需陪人,精神好,声音大,诉近日头晕缓解,偶头痛、易气促、偶心悸、疲惫,眠中易醒,醒后可再入睡。舌淡苔白,脉细。处方:
柴胡15g黄芩10g 姜半夏15g桂枝10g茯苓15g龙骨30g(先煎) 黑枣15g党参30g牡蛎30g(先煎)葛根30g黄芪20g浮小麦30g合欢皮30g薤白10g 炙甘草5g
共5剂。(嘱患者自加生姜10g)
四诊:2024-5-11 患者独自复诊,精神好,面色红润,声音好,诉头晕好转,下午、晚上偶有心悸,偶有两颞侧头痛。处方:
柴胡15g黄芩10g 姜半夏15g桂枝10g茯苓15g龙骨30g(先煎) 黑枣15g党参30g 炙甘草5g葛根30g黄芪20g牡蛎30g(先煎)浮小麦30g薤白10g合欢皮30g仙鹤草20g
共5剂。(嘱患者自加生姜10g)
按语
1.常见的头晕
“头晕”也称眩晕,是门急诊病人的常见主诉,并且是一种极具主观性的症状描述,患者表达不一,医生也很难获得很多客观的信息。另外“头晕”这一病症可涉及多个学科:耳鼻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普通内科等等。结合国内外的学者临床研究发现,主诉为“头晕”的患者50%有眩晕的症状,而眩晕的主要病因为前庭周围性疾病占70%-80%,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占50%,前庭神经炎15%-25%,梅尼埃病5%-10%。其次还需考虑颈椎病、脑血管供血,以及是否存在贫血等的情况。然而这个患者的丈夫就是医生,以上的种种可能性都早已排除,因为他们在外市医院都检查了:正常。
2、此例不常见的“头晕”
(1)病人体质、病机分析 本例患者乃甲状腺癌术后病人,素体虚弱,气血阴阳失调,机体本气不足,少阳之气不能升发时,就会造成少阳枢机不利,出现口苦咽干、胸胁痞满胀痛、头晕目眩、心烦喜呕、不欲饮食等症状,而此类患者发热或低热,以虚实夹杂证多见,选用柴胡汤类调和少阳,清解枢机最为对证。患者主诉为“头晕”,伴有乏力、失眠、低热、低血压、易受惊吓、心慌心悸等表现。其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脾密切相关。患者从外市至中山寻医,可推测此患者性格完美主义,心理冲突多,因此本例患者发病与精神情志不无关系。情志不畅极易伤肝,肝失于疏泄,肝气郁结,清阳不能上达,肝郁犯脾,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不足,则头目脑髓失养,继而发为眩晕。本病病症复杂,病机多端,以常规辨证思路着手,则难收全面持久之效。
(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源自《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该方具有枢转少阳,通利三焦,调和肝胆,镇惊宁神的作用。原方组成有:柴胡、黄芩、人参、半夏、龙骨、牡蛎、桂枝、茯苓、生姜、大枣、大黄。为小柴胡汤去甘草,加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等组成。其方义正如《绛血园古文选注》所说:柴胡引升阳药以升阳;大黄引阴药以就阴;参、草助阳明之神明,即所以益心虚也;茯苓、半夏、生姜启少阳三焦之枢机,即所以通心机也;龙骨、牡蛎入阴安神,镇东方甲乙之魂,即所以镇心惊也;龙、牡顽纯之质,佐桂枝即灵。致于心经浮越之邪,借少阳枢转出于太阳,即从兹收安内攘外之功矣。”该方可调和阴阳,祛痰调气,定志安神,正好切合眩晕的关键病机。
(3)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主治血痹、风痹,原文有两段话,一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指出患病体质为尊荣人,即平素饮食肥甘,养尊处优又极少体力劳动的人,多卧少动,体型肥硕,体质偏弱之人;二曰:“血痹阴阳俱微……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阴阳俱微”指脉浮取沉取均弱,候气血津液之不足。该方主治气血亏虚、阳气不足,气血痹阻不通,肌表营卫失和或不仁或疼痛。方中黄芪甘温之品,补中益气实表,因表阳气不足,用黄芪使气血生化有源,桂枝汤调阴阳,和营卫,其中桂枝、生姜温通表里散寒,芍药养血敛阴,使温性之黄芪、桂枝助阳而不助热,大枣健中和胃生血,去甘草,因甘草性缓,不利祛邪,共奏益气养血,温通经脉之功效。本例患者银行工作,平素多坐少动,黄芪桂枝五物汤符合现代人“骨弱肌肤盛”的体质特点,此方亦为李乐愚教授临床常用方。李教授曾教导,此方临床应用抓以下病机,气血虚衰,或感受外邪,或兼寒凝、血瘀、或痰湿临床表现为机体局部麻木、疼痛、发凉、失用或兼而有之,似西医感觉神经或兼运动神经病变的一类证候,其舌脉为舌质淡,脉沉、细、弱多见。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属本虚标实,无论证候多么新奇,凡辨证属气血或阳气亏虚、或血行淤滞、或机体失养之病证,均可用之。
三、总结:方、证、人的辩证思路 李乐愚教授在平素临床教学中,也反复强调方证对应与患者体质辨识相结合的应用与重要性,李教授教导我们,一个优秀中医的眼里,是看不到能够脱离具体人体的疾病存在,即一名中医应该具备从病人表现的“症状”辨析“体质”,再从“体质”归纳到“证”,最后“方证对应”,这也是李教授教导我们临床中成功使用经方的关键思路所在。本例患者的最终治愈,也是“方、证、人”思路的成功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