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跟诊赖海标教授,中医走近新冠肺炎患者(孟繁甦曾建峰)


指导老师:赖海标

2024年12月中旬以来,湖北武汉陆续发现了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随后被世界卫生组织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24年12月武汉经历暖冬气候,气候反常,湿热蒸腾,此后阴雨绵绵,湿气偏重。通过从已确诊的患者病情表现分析,国家中医治疗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仝小林院士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寒湿(瘟)疫”,是感受寒湿疫毒而发病。

随着疫情的蔓延,中山市也陆续出现一些患病病例。中山市委市政府和中山市卫健局非常重视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的作用,于2024年1月27日成立了中山市救治新冠肺炎中医专业组。中医专家组在按照国家和省中医治疗指南基础上,结合中山患者特点,对疑似和确诊患者早期、全程进行了中药干预,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中国历史上,中医战胜了无数次瘟疫,对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两千多年前的医著《黄帝内经》中就有预防传染病的记载;从汉代起,医书里都把传染病作为重点项目加以关注;晋朝葛洪的《肘后方》记载了“虏疮”(天花)、“狂犬咬”(狂犬病)等;其后的医书对疟疾、麻疹、白喉、水痘、霍乱、痢疾、肺结核等急性传染病及其辨证治疗办法都有明确记载。

从现有中山市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特点分析,与武汉地区的疫情略有不同。跟随赖海标老师到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会诊过程中发现,中山地区患者的舌苔多厚、腻,早期多有发热,但热势不高,咽痛、乏力以及纳差、便溏等消化道症状明显。结合中山潮湿闷热的气候特点,病因为疫毒外侵,病位在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湿瘟郁于太阴”为基本病机,或从阳化热,或从阴化寒,虚实夹杂,治法上应着重于“宣肺排毒”及“醒脾化湿”。

跟诊之余,赖海标老师给我们详细分析了中山疫情特点。根据目前会诊情况,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手太阴肺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如发热,咳嗽,头痛,咽痛,全身酸痛,心烦,便秘,舌红,苔黄腻,考虑为湿毒壅肺,肺气失宣。另一类则是以足太阴脾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表现为不发热,微恶寒,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困重,肌肉酸痛,乏力,口干不欲饮,或伴有胸闷脘痞,或见呕恶纳呆,腹部胀闷,大便溏泄或粘滞,舌淡红,苔白腻,考虑为寒湿郁肺,脾胃不和。

赖海标老师强调,此次疫情,要注重调理脾胃,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黄帝内经素问》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太阴包括手太阴肺与足太阴脾,《伤寒论》太阴病,主要论述的是足太阴脾的病变。足太阴脾,属土主湿,位于中焦,其经脉布行于腹。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其气以升为顺。脾主运化,所谓“化”,指把水谷中的精微物质吸收、化生,变为人体所必需的气血津液。所谓“运”,即通过经络把所化生的气血津液输布到全身各处,以营养五脏六腑。这个过程又称为“升清”,故太阴脾脏又有“后天之本”之称。太阴与阳明互为表里,太阴脾与阳明胃以膜相连。胃司纳主燥,脾司运主湿,脾主升,胃主降,二者升降协调,燥湿相济,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共同完成对水谷的受纳、腐熟、运化、吸收及输布。若发病,胃则多属热燥实,脾则多属虚寒湿,所以又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赖海标老师强调,无论是瘟疫、疫毒,与人之体质有密切关系。从临证资料分析,很多患者表现为头身困重,呕恶纳呆,腹胀,大便溏泄或粘滞,舌苔腻偏多,坐实了患者的“脾虚夹湿”的病证特点。脾运化水湿不利,则可从阳化热,或从阴化寒。

脾为肺之母,病理上则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灵枢?决气》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灵枢?营卫生会》又概括为“上焦如雾”。赖海标老师指出,之所以将上焦功能形容为“如雾”,是形象地阐述上焦心肺敷布气血,犹如雾露弥漫之状,灌溉并温养全身脏腑织的作用。肺具有宣发肃降的作用,若脾虚不能制水,则湿邪阻于肺脏,影响肺之宣发肃降,则肺之水饮不化,形成寒痰或者热痰,发为咳喘等症。

赖海标老师指导我们,湿热交织,清热则助湿,祛湿则易助热,故临证需要注意勿过用苦寒或温燥的药物。不论湿邪在上焦、中焦还是下焦,治疗都应注意宣畅三焦气机。三焦畅通,则湿有去路,湿去则寒热可解。藿香正气散、达原饮、霍朴夏苓汤、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都是临床常用方,只是各方的侧重点不同。老师临证用药少而精,喜用轻清灵动、辛温芳香、性味平淡之品,如湿郁上焦者,多用藿香、佩兰、淡豆豉、前胡、杏仁等芳香化湿、开宣肺气,以肺主气,气化则湿亦化,湿化则热易清。若湿阻中焦者,在用芳香化湿、宣降肺气的同时,加用陈皮、半夏、厚朴、木香、大腹皮、白豆蔻、草豆蔻等辛开于中。若湿蕴下焦者,则用滑石、淡竹叶、白茅根、芦根、通草等导湿于下。热郁于内,亦当清之,然而湿与热胶合,过用苦寒又可能导致湿邪凝滞,湿不得化,气机不畅,甚至闭塞清窍、神识昏蒙,故用寒药味宜少,量宜轻,黄芩、栀子、黄连可酌情用之。此次疫情会诊,老师多次使用李士懋先生的新加升降散,取其升清降浊、外宣内清的作用,僵蚕、蝉蜕、大黄、姜黄,能调畅气机,凡遇气机不畅、热郁于内,可用其宣透散热、泄火降浊。本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古训,老师注重使用岭南特色中草药,运用土牛膝利咽解毒,火炭母、木棉花、鸡蛋花清热利湿止泻,布渣叶祛湿消积,广藿香醒脾化湿,西河柳解毒透邪。

通过跟诊赖海标老师,观察到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优势,中药治疗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症状,包括病人退热,缓解咳嗽、咽痛、乏力、恶呕便溏等临床症状。除了辨证论治,还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要有整体观念。此次我市防治新冠肺炎,中医专家组用中医早期介入、全程参与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症状、减少转为重症、加快核酸转阴、缩短治疗过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