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葛根芩连汤证探微(赖海标)


葛根黄芩黄连汤是临床治疗大肠湿热下利的常用方,出自《伤寒论》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来是太阳病桂枝汤证,因辨证不准,误用攻下的方法,表邪顺势由表入里,化热内迫大肠,故出现“下利不止”;因肺与大肠相表里,经络相连,里热循经向上袭肺,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则“喘”;肺外合皮毛,邪热迫津外泄则“汗出”。本为太阳病枝汤证,误用下法后,表证未解,里证又起,导致表里同病。

葛根黄芩黄连汤以葛根为君,其性辛甘凉,轻清外发,既可解肌表之邪热,又能升清阳而止下利;黄芩、黄连苦寒,善清里热,厚肠胃,主治下利;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外解表邪,内清里热,故称表里双解之剂。主治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身热汗出,下利臭秽,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胸脘烦热,气促咳喘,口干口渴,苔黄脉数等表里俱热证。

1、“表未解也”之表为太阳之表

清代医家汪昂《医方集解》云:“此足太阳阳明药也。表证尚在,医反误下,邪入阳明之腑,其汗外越,气上奔则喘,下陷则利,故舍桂枝而用葛根,专治阳明之表,加芩、连以清里热,甘草以调胃气,不治利而利自止,不治喘而喘自止矣。又太阳表里两解之变法也。”汪昂认为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表里同病”是太阳阳明合病,表为太阳,里为阳明。

清代伤寒名家尤在泾认为葛根黄芩黄连汤证:“……是其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其病为表里并受之病,故其法亦宜表里双解之法。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解肌于表,芩、连清热于里,甘草则合表里而并和之耳。盖风邪初中,病为在表,一入于里,则变为热矣。故治表者,必以葛根之辛凉;治里者,必以芩、连之苦寒也”(《伤寒贯珠集卷二》)。尤在泾认为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表里并受之病”,其中“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如果说表里同病是“定性”的话,“里七表三”则是“定量”了。

2、“表未解也”之表为阳明之表

四川经方名家邵章祥先生认为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表未解也”,此“表”非太阳之表,是指阳明经表,阳明之有葛根黄芩黄连汤,犹如太阳之有大青龙汤,少阳之有小柴胡汤。太阳以麻黄解表,石膏清里;少阳以柴胡解表,黄芩清里;而阳明则以葛根解表,黄芩、黄连清里,虽然各有所异,但表里双解之法则一。

3、“表已解”也可用葛根芩连汤证

樊天徒《伤寒论方解》认为本方是解热剂而不是解表剂。前贤因葛根能协助麻、桂以发汗解肌,便误认葛根为解表药。但《本经》只说它“发汗解表”。尽管《别录》曾说它“解肌发表出汗”,但根据临床经验,葛根必须在麻、桂配合之下,才可以起一些解肌发汗作用,否则只能解热、解毒、解渴而已。本方里的葛根不配以麻、桂而配以芩、连,可见其主要作用是解热而不是解表。

临床证明,葛根黄芩黄连汤并不局限于里热挟表邪下利之证的表里双解之法,凡湿热之邪,内陷中土,下迫肠道,传化失常而致热利之证,即可用此方解热透邪,升津止泻,宣清化浊,培土安中。葛根在此除升阳止泻、清热生津之外,其透邪作用与后世方升降散中的僵蚕、蝉蜕有异曲同工之处。

4、葛根芩连汤相似方证的鉴别:

(1)关于“下利”的鉴别:

葛根芩连汤证与桂枝人参汤鉴别:同为下利表里双解方。但桂枝人参汤证表里皆虚、皆寒,葛根芩连汤证表里俱实、俱热。柯琴认为两方证可从脉象鉴别:“太阳病,外症未解而反下之,遂协热而利,心下痞硬,脉微弱者,用桂枝人参汤。本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其脉促,喘而汗出者,用葛根黄连黄芩汤。 二证皆因下后外热不解,下利不止,一以脉微弱而心下痞硬,是脉不足而症有余;一以脉促而喘反汗出,是脉有余而症不足,表里虚实,当从脉而辨证矣。”

葛根芩连汤证与葛根汤鉴别:相同点是可同有发热、下利。不同点是,葛根汤病机是太阳病为主,兼有阳明下利。是因为受寒出现恶寒怕冷项背拘急,伴有下利,其大便不秽臭,尿不黄,口不干,脉不数,脉浮紧。葛根芩连汤病机虽也可看作是太阳阳明合病,但它是寒邪入里化热,内迫阳明而下利,为热利,因此多伴有口干、尿黄、舌红脉滑数等热证;葛根汤证为寒利,葛根芩连汤证为热利。葛根汤侧重于解表散寒止利,葛根芩连汤侧重于清解里热止利。

(2)关于“喘而汗出”的鉴别

麻杏甘石汤证之“汗出而喘”。麻杏甘石汤证在《伤寒论》中涉及到两条极为相似的条文,即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和第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前一条是没有误治,但可能病人素有阴虚,太阳病发汗后,津液不足转为阳明热证;后一条是误下后邪气入里化热。麻杏石甘汤证之“汗出而喘”是主症。肺主气司呼吸,肺合皮毛,肺热壅盛,则蒸迫津液而外泄,故汗出而喘。葛根芩连汤证之“喘而汗出”是兼症,大肠热利才是主症,为表证未解,热陷阳明所致,有暴注下迫,肛热气秽等肠道症状。因此,麻杏石甘汤证病变中心在肺,葛根芩连汤证病变中心在大肠。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也可以有“汗出而喘”。《伤寒论》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本条文与34条有点相似,同样是太阳桂枝汤证,误用攻下的方法,导致表邪未解除,邪陷于里,表里同病。桂枝汤证本来有“汗出”一症,误下后又出现“微喘”。同样是太阳病误下,表实之人误下后表现为葛根芩连汤证,表虚之人误下后表现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因此,相同的病因,不同的体质可表现为不同的临床表现,即方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没有下利症状,而葛根芩连汤证以下利臭秽,肛门灼热,里急后重,等为主要表现。

附:邵章祥医案

漆某,男,50岁。患者6年夏患急性肠炎,尔后消化不良,腹痛欲便,便泻不爽,经检査为慢性肠炎,屡经治疗,反复未愈。现腹痛欲便,滞下不爽,便带黏液,日行3?4次,肛门灼热,痒痛潮湿,小便黄少,心中悬悸,食欲不振,口苦口臭,舌苔黄腻,脉滑,唯两关脉弱。

治法:湿热内陷,肝脾失调。宜升清化湿,扶土达木。

处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加防风

葛根30g,黄芩10g,黄连3g,防风10g,甘草3g。

连服4剂,腹痛、泄泻消失,仅见肛门痒痛潮湿。

去防风,服葛根黄芩黄连汤2剂,病愈。

按:暑月暴泻之后,余邪未清,湿热内陷,口苦口臭,滞下不爽,肛门灼热,痒痛潮湿,小便黄少,苔黄腻,脉滑。泄泻日久,脾胃俱虚,唯见两关脉弱。土弱不能达木,而肝脾失调,腹痛欲便,泄泻难愈。治以葛根黄芩黄连汤加防风。方中用葛根升阳益胃,黄芩、黄连清热渗湿,甘草味甘,与葛根辛甘化阳,与黄芩、黄连苦甘化阴,补中土而燮理阴阳。

妙用防风,取其“一则风药能渗湿,一则风药能疏肝”,而升阳渗湿,疏肝解郁,调和肝脾。故连服4剂,腹痛、泄泻消失,仅见肛门痒痛潮湿,上方去防风,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清解下陷肛肠之湿热而痊愈。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