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某,男,53岁。初诊时间:2024年11月16日。
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2天后出现持续性咳嗽,痰中带血丝,并伴有右胸扯痛,牵连后背肩胛处,于10月23日就诊于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胸部CT、肺部穿刺活检及快速石蜡切片,诊断为“小细胞肺癌”。
刻诊:咳嗽,痰中带血(痰血混合),寐差,恶梦多,梦中惊逃奔跑,半夜2点~3点惊醒,食纳可,二便调,舌苔白腻,寸尺皆沉。
个人史:患者从事铸造工作30余年,长期接触热气,灰尘,石棉,有吸烟饮酒史30余年。
辅助检查: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胸部CT平扫(2024-10-23):右肺下叶见肿块影,直径约4.5cm,部分气管变窄,考虑肺Ca;气管隆突下见结节,短径约1.7cm,考虑肿大淋巴结;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快速石蜡切片报告(2024-10-25):右肺下叶A、B、C穿刺组织查见异型细胞,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小细胞癌。
诊断:肺癌
辨证:上热下寒,虚实错杂,脾胃虚寒
治法:发越郁阳,清热润肺,温中健脾,调和阴阳
方剂:麻黄升麻汤
药物:生白术6g,麻黄12g(先煎),桂枝6g,酒黄芩12g,天冬6g,当归15g,生甘草6g,茯苓6g,干姜6g,生石膏6g,升麻20g,玉竹12g,盐知母12g,酒白芍6g
6剂,每日1剂,日3次,麻黄先煎45分钟,去上沫,久煎60分钟,饭后服用。
二诊(2024-12-04):患者未行西医治疗(疫情因素),自述服完中药后痰中带血消失,胸痛减,左寸沉,右寸起。效不更方,原方再进3剂,再予葶苈瓜蒌桔梗丹皮汤治疗。先服葶苈瓜蒌桔梗丹皮汤,再服麻黄升麻汤。
炒葶苈子30g,麸炒枳实15g,酒白芍15g,牡丹皮15g,桔梗30g
3剂,1日1剂,久煎60分钟,日3次,饭后服用。
三诊(2024-01-04)、四诊(2024-01-15)均用麻黄升麻汤和葶苈瓜蒌桔梗丹皮汤加减治疗,现已无胸痛,无咳血,睡眠好转,恶梦消失,舌可,右寸起,左脉弦。
程按:陈老云:“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其中“经”是指其十二正经,“隧”是指其连接脏腑间的管道。经隧通畅,荣卫无阻,经隧受阻,即呈病态,甚至死亡。因此,陈老在《内经》基础上提出“五脏宜通”的治疗大法。
本案患者长期接触热气、灰尘、石棉,吸烟饮酒30余年,这些物质通过呼吸、饮食进入人体,久不去成有形之邪。
足厥阴肝经“布胸胁”、“从肝别贯膈,上注肺”,肺部有形之邪使肝经与肺经的顺接受阻,致十二经脉之营卫气血不能正常环行,从而使气血津液循行易受阻,或可伴有气血津液外泄和亏损的情况,故患者胸痛、咳嗽、痰中带血、恶梦多、半夜2~3点易惊醒。
钱天来云:“厥阴为含阳之体,阳气藏于至阴之中,乃阴极之处”,寸尺皆沉,为阳气内陷,阴液受损之象,咳痰血,为虚热上浮,血溢脉外;舌苔白腻为脾胃有寒。此患者病机复杂,故选用麻黄升麻汤,合寒热补泻之药,各行其事。
《本经》云麻黄“破癥坚积聚”,升麻“解百毒”,故二药合用以消癥通滞解毒,引阳邪透达肌表;当归、桂枝、芍药、甘草通利血脉、缓急止痛;黄芩、石膏清肺去热;玉竹、天冬、知母滋阴润燥;干姜、甘草、茯苓、白术温中健脾;桂枝、白芍调和阴阳;诸药合用,使经脉通,热毒去,津液充,中气安,上下通,阴阳合,使厥阴之证解,恢复血管、三焦营卫环流之路,故6剂痰血止,胸痛减。
二、三、四诊,在麻黄升麻汤基础上予以葶苈瓜蒌桔梗丹皮汤治疗,现已无胸痛,未见咳血,睡眠好转,恶梦消失,余冀望能通此方调治肺脏结,疗效尚待观察。
李按:肺癌一病以咳嗽、胸闷、气短、胸痛、咯血为主要表现形式,此类患者一般具有寒热虚实错杂的特点,临证治疗有诸多难点,凉血止血会克伐中阳,宣肺止咳会拔泄肾根,温中运脾又会燥伤肺阴。
我们在临床观察,此类患者多有寸尺脉不足,阴阳俱虚、中焦痞隔之象,正如程郊倩曰:肺既以胃虚无禀,菀而生热,而下部阴亡复不能滋润肝木,以致肝火乘金注肺而成肺痿。膏芩蕤冬清上焦之热,姜术苓甘补中焦之虚,芍药知母滋下焦之燥,更佐麻升归桂引清凉之气而直达乎荣与卫,使在上之燥气一除,则水母得源,而津回降下,肾气亦滋矣。由此可观仲景制方之妙!
注:葶苈瓜蒌桔梗丹皮汤为白云阁版伤寒论所补肺脏结实证之方,其内容后续再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