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读名医医论医案有感之《伤寒论》白虎汤释义(赖海标)


程祖培:《伤寒论》白虎汤释义

仲景著《伤寒论》,全篇三百九十七法,对于白虎汤之阐释,尤为详审。培悉举各条,胪列于下,想醉心先圣之方者,亦所乐闻欤!

(一)“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二)“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三)“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四)“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五)“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以上五条,是仲师阐释太阳篇五白虎之大凡。其重要处,当以渴不渴为加减人参之标准;更以恶风与恶寒,研究白虎一动一静之现象也。至于第(六)条阳明篇“三阳合病,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此阳明白虎之要义,亦以渴不渴为加减人参之标准,而有汗与无汗,作为白虎证一开一合之说明。独第(七)条厥阴篇“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夫厥阴乃两阴交尽,仲师悍然用白虎固可骇;对于脉滑而厥用白虎,尤可骇也。殊不知仲师运用白虎汤之手眼,原无足异,异在第(五)条脉浮,既书表有热,复书里有寒,对于寒热相异之伤寒,竟悍然投白虎,尤觉骇之可骇者。无怪乎唐宋后注家,每疑本条表有热,里有寒,以为里有寒句之寒字,是热字之误。殊不知本条精义,寒热二字,俱宜活看,表里二字,又须揭明。夫中风外证,有汗者也;伤寒表证,无汗者也。汗与不汗,对于白虎汤,有密切之关系,不能混淆。盖有汗则太阳病为开,有汗属外证,因宜白虎,无汗属表证,当禁白虎。故无表证可以行白虎;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上文第四条已明言之矣。可悟全篇七白虎证,无一条是表不解无汗之伤寒。凡用白虎之目光,皆以得汗为前提,而以无表证为后劲也。不然,白虎汤是动药中之最功,彻除表里之热,是其专长,且功力清肃下行,一往无前,设使三阳无一隙之开,连带些须之汗信而亦靳出,则虽脉浮发热,不可与也。若鲁莽淡投白虎,宁勿噬脐乎!且白虎汤,何尝解里不解表也。观笫(二)条曰:“表里俱热”,笫(五)条曰:“表有热,里有寒”,则可互证而益明矣。所谓表里俱热,与夫表有热,里有寒,表里不能兼顾之候,正是白虎见长之地。须知白虎证,既不能压闭其表,无一隙之开,然亦不能过于全开也。表有热云者,寒邪脱化净尽之词;里有寒者,寒邪未脱化净尽之词。白虎证最可异者,既书表有热,复书里有寒,一证翻出两层,一汤化为两用,为全论所未言及。惟热结在里一条,则主白虎加人参汤,以治表里俱热,再则无火热主白虎,书恶寒,非指背恶寒;三则无表证主白虎,书发热,显见里有热。大抵白虎汤证,度非尚有寒在,若歧而视之,曰有热有寒;分读之,字句却分明,串读之,文义殊深晦也。不知两条要领,全在伤寒,不独发热,则热掩寒;而表寒里热,则表亦掩其寒,不独表掩其热,里亦掩其寒;于重重互淹之中,从表看入里,已后见其藩篱之固;从热看到寒,而后见其盖藏之厚也。不然,表里薄弱,寒热暴露,设竟投白虎,祸岂胜穷乎!然则第(五)条之两有字,与第(七)条里有热之一有字,语气似同而实异也。夫太阳与厥阴相终始者也,太阳有厥阴为始,则寒者热之始,厥明有太阳为终,则寒者热之终也。故在厥阴白虎证,书表有热,不复浮而寒;在太阳白虎证,书里有寒,不复沉而热。寒字热字,是正比例,非反比例也。厥阴白虎证之一有字,殆指热气之有余,言终不言始;太阳白虎证之两有字,乃指脉气之有余,有终复有始耳。仲景用白虎汤之真谛,无非以三焦膀胱为去路,比之腠理毫毛为青龙去路,绝不相同。故表有寒,可以行青龙;表有寒,断不可以行白虎也。表不解不可行白虎,里有寒,又可行白虎,此太阳伤寒之通例。犹乎厥阴里有热,可以行白虎也。所最解人难索者,是表有热,里有寒耳。仲师何不曰,表有热,里有热,可行白虎乎?果尔,则表里异其热,非表里俱热。试问白虎汤,可能兼顾乎?然则表热里寒,省却两有字,又何如?在阳明则四逆证矣、遑论白虎乎。里寒外热又何若?在少阴厥阴,俱主通脉四逆。表热且不得行白虎,况外热乎!内寒外热,在霍乱则主四逆,更无衷里之足言;凡此皆下利清谷之明徵。省却两有字,言外便是两无字,谓其有邪无正也。又可知表不患其热,有太阳以为之表,则热无所容,里不患其寒,有阳明以为之里,则寒无所容。故白虎证,无大热,只有大烦者,以有阳气在,不为邪夺故也。白虎汤,对于表有热为正治,是逆取法,热者寒之之义也;对于里有寒为反治,是从取法,假者反之之义也。白虎治热反治寒,无异四逆治寒反治热。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者,白虎汤也;气温气热,治以温热者,四逆汤也。四逆证,熟字可作寒字读,却不必作寒字读,《内经》“重寒则热”之理也;白虎证,寒字可作热字读,却不必作热字读,《内经》“重热则寒”之理也。仲师竖“表有热”三字,结太阳篇之变相,竖“里有寒”三字,起阳明篇之变相,又开全论无数法门。

赖海标按:

宋本《伤寒论》中关于白虎汤和白虎加人参汤论述共有7条,其中太阳篇5条,阳明篇1条,厥阴篇1条。白虎汤为阳明经证的主方,主治气分热盛。方中石膏辛寒,寒能清热,辛可透热,为君药;知母苦寒质润,既能清肺胃热,又可滋阴润燥。佐以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

关于渴与不渴:不渴津未伤,口渴津已伤,因此不渴用白虎汤,口渴用白虎加人参汤,因人参既能益气,又可养阴。

关于恶风恶寒与肢厥:邪气内闭,阳气被遏,阳气不能外达,白虎汤证是可能出现恶风恶寒或肢厥的,即所谓热深厥深。

关于有汗与无汗:吴瑭在《温病条辨》中提出的白虎汤“四禁”:“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实则不然。只要符合阳明气分热证的病机,即使无汗,也是可以用白虎汤的。

对于自古争论颇多的17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程祖培先生认为此处的“寒热”二字,应当活看。结合上下条文可以理解,此处的“表有热,里有寒”,应是表里俱热。虽有里热,合并有表证者,不可用白虎汤;无表证者,才可用白虎汤。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