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董正平:小儿咳嗽的诊治经验


现今,秋分已过,气温下降,干燥少雨。中医认为“秋季与肺相应”、“燥邪最易伤肺”,随着秋意渐浓,以咳嗽气喘为主要表现的呼吸道疾病也逐渐多了起来。有同学来信希望我谈一谈对小儿咳嗽的诊治体会,下面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述其大略:

众所周知,咳嗽首先要分辨外感、内伤。然而,外感往往有内伤的病理基础,即使没有内伤的病理基础,外感咳嗽日久不愈也可以转为内伤。同样,内伤咳嗽也常常因为感受外邪而引动。因此,在辨治咳嗽的时候,既要分辨外感、内伤,又不可把二者完全割裂开来。这是我们务必要注意的。
大体而言:风寒犯肺导致的咳嗽,因为寒性收引,肺气郁闭,咳声较重(如瓮中所发之声),并伴有咽痒(有时也可表现为短期的咽干痛)恶寒,鼻塞,流清鼻涕,打喷嚏等表现,此时,可以根据病情选用止嗽散、三拗汤、杏苏散、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方来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通常认为杏苏散为治疗凉燥的代表方剂,由此认为其治疗的咳嗽,还具有“鼻咽干燥,痰少而粘”等燥邪伤津的特点。殊不知,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燥为小寒”、“杏苏散,小青龙汤减一等”,可见吴鞠通认为杏苏散跟治疗外寒内饮的小青龙汤是一类的,只是力量比小青龙汤弱一些。以药测证,杏苏散中苏叶、杏仁宣降肺气以散寒,半夏、陈皮、茯苓、前胡、桔梗、枳壳等化痰湿而止咳,只是力量比小青龙汤要小一些。因此,杏苏散所治咳嗽,除了具有恶寒无汗等外寒的特点之外,还有痰多的特定(并非痰少而粘)。我在临床中也多次印证了这一点。
肺经郁热导致的咳嗽,往往伴有咽红咽干咽痛,咳嗽痰少色黄而粘、不易咯出,舌红,手心发热等里热表现。可以根据病情选用桔梗甘草汤、桑菊饮,泻白散、麻杏甘石汤等。其中,泻白散、麻杏甘石汤通常在病情较重,咳嗽气急甚至兼喘的情况下使用。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鼻塞都属于寒邪郁闭,邪热郁肺、肺气不利也可导致鼻塞,其特点是鼻塞而干,并伴有口干口渴,咽红咽痛等表现。桑菊饮治疗此类咳嗽伴鼻塞的情况,效果甚佳,因为,方中桑叶、菊花、薄荷、桔梗都有宣通肺气,透热外出的作用。
此外,痰湿咳嗽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苓桂术甘汤,痰热咳嗽用清气化痰汤、千金苇茎汤加鱼腥草、竹茹、竹沥、黄芩、贝母,温燥咳嗽用桑杏汤,脾虚失运用六君子汤,肺阴虚用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等,以上数法,学中医的人都比较熟悉,不再赘述。下面跟大家介绍几个容易被忽略但又非常重要的咳嗽方证:

1、半夏厚朴汤证:咳嗽痰白,咽中如有物堵,常伴有恶心欲吐,舌淡苔白。一7岁男孩,咳嗽半年,症状如前,服药一周而愈。又有一30岁女性,夜间平躺则咽堵胸闷,咳嗽痰稀,多方治疗无效,用此方数剂而愈。此类痰气郁阻型咳嗽,成人、小儿都有,应该加以注意。

2、小柴胡汤、四逆散证:大体而言,二者都属于治疗少阳咳(肝胆郁火犯肺)的方剂。咳嗽如果伴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恶心纳差等少阳病的表现,用小柴胡汤加减(《伤寒论》:“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效如桴鼓。四逆散在《伤寒论》中用于治疗阳郁四逆(阳气郁结于里,出现的手脚发凉),原文有“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因此,四逆散也可治疗肝郁气滞犯肺的咳嗽。
一男性,余60岁,感冒咳嗽,先服止嗽散合杏苏散等宣肺化痰止咳之药,效不显,因其有口苦恶心,以及轻微的往来寒热、关节疼痛等症,用柴胡桂枝汤化裁,3剂而愈。
一男孩,11岁,感冒后咳嗽不止,已休学半年,西医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雾化、外喷、内服多种药物,初有效,后渐无,再后来出现用药后喘憋加重,遂停药。又找中医治疗,内服汤药、点穴、按摩、三伏贴、穴位放血拔罐,各种治疗手段几乎用遍,亦乏效。每到夜间9点多则剧烈干咳,直至半夜1点,曾用定喘汤、麦门冬汤、破格救心汤等,乏效。后,据以下5方面依据:(1)与精神心理有关(可用四逆散);(2)患儿发作前脐周、手足发凉,若属阳虚,服破格救心汤应该有大效,事实却乏效。若非阳虚,当有阳郁之可能(可用四逆散);(3)发作时间:夜间9-11属手少阳三焦经,夜间11-凌晨1点属足少阳胆经(小柴胡汤为治疗少阳的主方,可用小柴胡汤);(4)患儿大便臭,小便黄,臊气,可见内有郁热(可用小柴胡汤合四逆散);(5)《伤寒论》原文,小柴胡汤、四逆散均有兼见咳嗽的加减法。
遂处方(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减):柴胡10生白芍10枳实10生甘草10薤白8干姜6五味子6黄芩10。2付。服药后,诸症大减。后又调理数次,如此顽疾,即告痊愈。
3、麦味地黄汤证:用于热病后期,肺肾阴虚咳嗽。表现为干咳,发热,唇红而干,舌红苔少不润,口渴喜饮,大便干等。一男孩,11岁,感冒发热持续一周,干咳,身体困乏,体温38.8℃,伴有牙痛,盗汗,大便偏干,怕热不怕冷,唇红而干,喜饮,舌红苔少,脉细数。服麦味地黄汤1剂,即咳嗽减轻,热退身和,牙痛消除;服药2剂,基本痊愈。
此外,尚有潜阳封髓丹证,多见于成人,附列于后,表现为:干咳,咽痛咽干夜甚,咽部暗红或不红,饮水不多,大便不干,舌淡或略暗红,寸脉浮大而数,尺脉弱。一女性,50余岁,咳嗽咽痛一周,咳嗽无痰,咽痛夜甚,咽不干不痒,咽不红不肿,食辣、吃加盐的菜则加重,舌白,饮水不多,脉虚略数。服抗生素、清热养阴利咽止咳中成药数种,乏效。后又出现胸闷,头胀。初用半夏厚朴汤1剂,加重。用潜阳封髓丹合引火汤(黄柏15砂仁10炙甘草10制附子10龟板10麦冬15五味子10茯苓15川牛膝15),1剂,病情减半,又3剂而愈。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