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陈彤云治疗皮肤病经验方


陈彤云治疗黄褐斑经验方

1. 脾胃亏虚型黄褐斑

【主要症状】面部淡褐或黄褐色斑片、边界模糊,可伴有面色苍白或白、倦怠乏力、气短少言、纳呆、大便干或溏、月经后期、量少或量多、经血色淡。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养血祛斑。

【经验方】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北柴胡10克,僵蚕10克。若月经量少则加熟地黄以滋肾生血。

2. 心血不足型黄褐斑

【主要症状】面部淡褐色或黄褐色斑片,可伴有面色萎黄、心悸、健忘、心烦失眠、倦怠乏力、月经提前、经血色淡。

【治疗原则】安神补心、养血祛斑。

【经验方】酸枣仁汤合归脾汤加减,处方:黄芪15克,龙眼肉12克,党参10克,白术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炒酸枣仁30克,茯神10克,远志6克,知母3克,炙甘草6克。

3. 肝肾不足型黄褐斑

【主要症状】面部黑褐色斑片,可伴有腰膝痠软、耳鸣耳聋、盗汗、五心烦热、舌燥咽干、足跟作痛。

【治疗原则】滋补肝肾、养血祛斑。

【经验方】六味地黄丸合左归丸加减,处方:熟地黄24克,山萸肉12克,山药15克,茯苓10克,菟丝子12克,枸杞子12克,鹿角胶12克,龟甲胶12克,阿胶10克,川牛膝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

4.肝郁型黄褐斑

【主要症状】面部青褐色或黄褐色斑片,可伴有性急易怒、胁肋胀满或胀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乳房胀痛、月经不调。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调血祛斑。

【经验方】逍遥散加减,处方:北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薄荷6克,甘草6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

5. 血瘀型黄褐斑

【主要症状】患者多舌质暗,或淡暗,或紫暗,或舌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迂曲。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络。

【经验方】通窍活血汤加减,处方:川芎12克,当归1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老葱6克,生姜9克,僵蚕10克,黄酒250毫升。

6. 寒凝血瘀型黄褐斑

【主要症状】面部褐色或黑褐色斑片、边界不清,伴畏寒、手足厥寒或冷痛、得温则解、月经后期或痛经、经色紫暗或兼有血块。

【治疗原则】温经散寒、养血化瘀。

【经验方】当归四逆汤加减,处方:当归12克,桂枝10克,白芍9克,细辛3克,通草6克,炙甘草6克,大枣15克,川芎6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

7. 脾肾阳虚型黄褐斑

【主要症状】面部大片深褐色或黑褐色斑片,可泛发额、颊、颧、口周,边界清晰,可伴见面色晦暗、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痠软、大便溏。

【治疗原则】温补脾肾之阳、散寒化瘀。

【经验方】右归丸、附子理中丸加减,处方:炮附片6克,肉桂6克,鹿角霜10克,熟地黄20克,山萸肉10克,枸杞子15克,山药15克,菟丝子15克,杜仲10克,续断12克,肉苁蓉12克,茯苓15克,麸炒白术15克,当归10克,红花10克,僵蚕10克。

陈彤云治疗痤疮经验方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陈彤云将痤疮分为红色丘疱疹型、脓疮型、经前型和聚集型,并总结出可有效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方。⑥

1. 红色丘疱疹型痤疮

【主要症状】面部、背部常长出数量不等的红色丘疱疹,并可出现口渴烦闷、消谷善饥、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浮数等症状。

【治疗原则】清泄肺胃热邪。

【经验方】生石膏30克,地骨皮、桑白皮、金银花、连翘各12克,黄芩、赤芍、山栀各10克,生地15克,知母、甘草各6克。将上述药物一起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剂,分两次服完。

2. 脓疮型痤疮

【主要症状】面部可长出大量脓疮,并可出现发热烦躁、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舌红、苔燥黄、脉细数等症状。

【治疗原则】解毒散结。

【经验方】茵陈、白花蛇舌草、虎杖、蒲公英各15克,金银花、夏枯草、赤芍、浙贝母、桃仁、元参、黄芪、紫花地丁、连翘各10克。将上述药物一起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剂,分两次服完。

3. 经前型痤疮

【主要症状】病情常在月经前复发或加重,并可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则、痛经、腰酸背痛等症状。

【治疗原则】调理冲任。

【经验方】仙茅、仙灵脾、黄柏、益母草、当归、牛膝各10克,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各12克。将上述药物一起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剂,分两次服完。

4. 聚集型痤疮

【主要症状】面部、上胸部、背部可长出位置较深的痤疮结节,这些痤疮结节常会聚集、融合成较大的浸润块,而且在愈后易形成显著的瘢痕或色素沉着。还可出现面色晦暗、身倦乏力、气少懒言、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等症状。

【治疗原则】活血散瘀。

【经验方】桃仁、红花、赤芍、蒲公英、丹参、虎杖、蝉蜕各10克。将上述药物一起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剂,分两次服完。

陈彤云治疗神经性皮炎经验方

陈彤云认为神经性皮炎多因情志因素导致血虚化燥生风,或因脾胃湿热,复感风邪而发病。在治疗上以一方为主,辨证论治;从心、肝论治,以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药为君。

【治疗原则】组方思路为安神平肝、治血、清热利湿、调脾胃及其他对症治疗。

【经验方】龙骨30克(先煎),石决明30克(先煎),珍珠母30克(先煎),夜交藤30克,白芍15克,丹参15克,茵陈30克,茯苓15克。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