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不孕案(李晓明)


李某,女,31岁,门诊号:9825***

初诊:2024年8月22日

主诉:月经稀发2年,未避孕未孕1年余。

患者孕1产1,既往体健,近2年月经周期延后,2-3月一行,经期2-3天,经量少,色暗淡,外院治疗常以孕激素口服,撤药后“月经”来潮,不用药时月经不能自然来潮。 2024年3月因有二胎需求于我院行取环术,取环术后至今未孕。曾查子宫附件彩超未见异常。上次月经2024年6月26日,末次月经2024年8月11日(为地屈孕酮撤药出血),伴口唇糜烂,腰酸,带下少,夜寐可,大便时不成形,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考虑肝肾阴虚,治以滋补肝肾,养血调经,予加减二至地黄丸:女贞子10g,墨旱莲10g,熟地黄10g,山药10g,山萸肉10g,牡丹皮10g,茯苓10g,白芍10g,牛膝10g,桑寄生10g,砂仁5g(后下)。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服。嘱患者注意带下及测量基础体温(BBT)。

二诊:
2024年10月9日,患者口唇糜烂好转,但月经仍近2月未来潮,BBT显示单项体温。考虑此周期仍未排卵,再次予地屈孕酮片口服,待撤药出血。

三诊:
2024年10月18日,2024年10月17日撤药后“月经”来潮,查性激素:孕酮1.36nmol/L,泌乳素:102uIU/mL,促卵泡激素7.38mIU /mL,促黄体激素2.1mIU/mL,睾酮2.1nmol/L,雌二醇251.8pmol/L。甲状腺激素正常。无口唇糜烂,带下少,无腰酸,经量少,色暗淡,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按中医月经周期理论,此时阴长阳消,月经来潮后血海空虚,需促天癸阴水滋长,故经后予滋阴养血为主,予归芍地黄汤:当归10g,赤芍10g,白芍10g,山药10g,山萸肉10g,熟地黄10g,牡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10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服,嘱经后立即服用,同时注意带下及测量基础体温。

四诊:
2024年10月30日,大便不成形,带下量增多,但未见锦丝带下,基础体温显示低温相14天,考虑就诊时为经后末期,按中医月经周期理论,此时阴长近重,阳消反长,为进入经间排卵期阴阳转化的准备阶段,治以滋阴助阳,阴阳并调,予补天五子种玉丹加减:丹参10g,白芍15g,山药15g,熟地黄10g,牡丹皮10g,茯苓10g,枸杞子10g,山萸肉10g,五味子10g,菟丝子10g,覆盆子10g,续断片10g,五灵脂10g。5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服。嘱继续注意带下及测量基础体温。

五诊:
2024年11月16日,末次月经:2024年11月12日,上一周期BBT显示体温双相,但高相维持仅8天。伴腰酸,大便不成形,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此月患者虽月经自然来潮,但基础体温提示低温相持续时间仍较长,高温相持续时间短,说明经后期持续时间长,考虑为经后阴长运动迟缓,故阴阳转化不能按时完成,患者反复大便稀溏,考虑肾阴不足同时脾胃虚弱,致湿浊内生,阻碍阴阳消长,现再次进入经后初期,治以滋阴养血,补肾健脾,予归芍地黄汤+参苓白术散加减,丹参10g,熟地黄10g,党参15g,白术15g,赤芍10g,白芍10g,山药10g,山萸肉10g,牡丹皮10g,茯苓10g,牛膝10g,桑寄生10g,木香10g。10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服。

六诊:
2024年11月25日,无腰酸,大便时可见锦丝带下,大便好转,基础体温低温相14天,考虑经间排卵将至,按中医月经周期理论,此期重阴必阳,阴阳转化关键时期,同时要兼顾患者脾胃虚弱体质特点,治以补肾健脾助阳,佐以活血促排,党参15g,白术15g,山药10g,白芍10g,续断片15g,菟丝子15g,杜仲10g,山萸肉10g,茯苓10g,五灵脂10g,木香10g。5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服。

七诊:
2024年12月24日 末次月经:2024年12月10日,上一周期BBT显示体温双相,高温相14天。此次就诊为月经中期,BBT显示体温上升1天,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考虑体温上升1天,提示已排卵,按中医月经周期理论,就诊时为经前初期,阳长阴消,促阳长运动为主,阴中求阳,仍需兼顾脾胃虚弱体质,治以补肾健脾助阳,予毓麟珠加减:丹参10g,熟地黄10g,党参15g,白术15g,赤芍10g,白芍10g,山药10g,牡丹皮10g,茯苓10g,山萸肉10g,续断片15g,菟丝子15g,杜仲10g,紫石英10g(先煎),木香10g。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服。结合带下及BBT,指导经间排卵受孕。

八诊:
2024年2月19日 末次月经:2024年1月7日 上一周期高温相14天。此周期月经过期未潮,BBT显示体温双相,高温相持续28天未下降,查尿HCG+,提示妊娠状态。
现患者孕20周,胎儿各项指标正常,定期产检中。

按:

《万氏妇人科》中指出“女子无子,多因经候不调……此调经为女子种子紧要也。”故种子必先调经,月经就西医而言是雌孕等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产生,而就中医而言是体内阴阳消长转化运动而来。要调经,必调阴阳。
经后期,阴长阳消,是月经周期运动的重要时期,也是周期演变的物质基础时期,癸水阴长滋阴精卵生长,并使血海充盈,为孕育打下基础。因而经后滋阴养血,血中养阴。
经后末期,阴长近重,癸水充盈,带下增多,夹锦丝带下,同时阳消中反长,保证进入经间排卵期重阴必阳的顺利转化。故此时应滋阴助阳,阴阳并调。
经间期,重阴必阳,阴阳转化时期,排出精卵,由阴转阳,开始阳长。故此时补肾活血通络,重在促新。
经前期,阳长阴消,温煦子宫,利于胚胎孕育及行经期月经排泄。故此时补肾助阳,推动阳长运动。

行经期,重阳必阴,排除经血,排泄重阳,通过转化运动让位于阴,开始新的一期的阴长运动。故此时祛瘀生新。

西医学性激素检查显示FSH/LH大于2,也预示卵巢储备降低,卵子发育不能成熟,中医学相当于经后期阴长不及,精卵不能滋养生长,故此患者重在调理经后期及经间期。患者并没有按每个阶段严格按时就诊,于是借助带下情况及基础体温变化了解所处阶段。

调周既有固定特点,但也与辨病辩证结合,与脏腑虚实结合。患者经后以归芍地黄汤为主方加减,滋阴养血,经后末期补天五子种玉丹加减,滋阴助阳,阴阳并调。前期就诊时大便反复稀溏,舌淡红,苔薄白而不厚腻,脉沉细,考虑夹杂脾胃虚弱,说明滋肾需同时健脾,故后期就诊时按不同的周期阶段各选择了归芍地黄汤+参苓白术散加减和毓麟珠加减。因当归有润肠通便之效,与熟地合用大便稀溏更明显,故去之,或以丹参代之。患者形成正常月经周期后,最终自然妊娠。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