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素问·刺腰痛论》阐微(何骏何斌)


腰痛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通常根据《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挟脊低腰中,入循膂,属肾络膀胱”和是动则病“脊痛腰似折”,以及《素问脉要精微》:“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的记载,大都从太阳经和少阴经论治。但在《素问刺腰痛论》论述了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奇经八脉,以及从足太阳经,足少阴等经脉发出的络脉均可引起腰痛,和治疗的方法,为现代针灸治疗腰痛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1. 立经络辨证论治的纲要

本篇论述了足三阴三阳经腰痛病症的特点和论治的方法。

如“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即是太阳经腰痛时,可波及项背和骶骨臀部,因为足太阳经“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低腰中,如循膂。”其经筋“结于臀,上挟脊上项。”治疗取委中穴。目前临床上取攒竹、通天、天柱治疗腰痛即是基于太阳经及其经筋的分布。

“少阳令人腰痛,如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少阳主枢折,其经脉循行于躯体之侧“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其经筋“结于尻,其直者,上乘䏚季胁。”故少阳腰痛时腰部活动困难枢转不利。目前临床上取阳陵泉治疗腰痛兼见转身困难者,颇有效验。

“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有所见者,善悲,刺阳明于䯒骨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即是阳明腰痛时当头身转动时,可见头目眩晕眼花,视物不清。阳明者属于胃,“胃为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下至足三里”,阳明经脉阻滞,经络气血不足,故头身转动时可见头晕眼花的症状,治疗取足三里、上下巨虚。而且阳明经筋也循行于腰背髋部,“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临床上慢性腰腿痛兼见头晕乏力者,针刺足三里有良好效果。

“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足少阴腰痛的特点兼见脊柱内疼痛,因为足少阴经“贯脊属肾络膀胱”,治疗取复溜穴,复溜乃少阴经之补穴。临床上对更年期综合征腰痛兼见烘热汗出者,治取复溜、照海效果显著。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厥阴腰痛的特点是腰部僵硬如开张的弓弦,或如《灵枢经脉》云:”“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或《素问刺腰痛论》:“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刺同阴之脉。”此病症似同腰肌劳损和腰椎退行性病变导致的腰痛,同阴脉是足少阳经的络脉,别走足厥阴,下络足跗治取厥阴经穴,或足少阳经的光明、悬钟。临床常取太冲用于腰椎病变引起的腰腿痛的治疗,如《马丹阳》歌曰:太冲“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针刺时刺在第一、二跖骨的结合处,才有良好效果。

本篇缺足太阴腰痛,但在《素问缪刺论》可见,“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张景岳注:“腰尻交者,即下髎穴,足太阴厥阴少阳三脉左右交结于中也。”)此病症可能与足太阴经筋有关,《灵枢经筋》足太阴之筋:“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另外《刺腰痛论》中的散脉病症:“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刺散脉。”王冰注此脉为“足太阴之别络,散形而上。”在临床上对于泌尿生殖系统病变引起的腰痛或脾失健运湿浊阻滞引起的腰痛,针灸八髎穴确有很好的效果。

2.开求证定穴的先河

针灸学大家魏稼教授将针灸穴位分为两类,静穴和动穴,静穴即按照文献记载的标尺确定穴位,有固定的部位和名称,如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动穴是根据临床检测的结果确定穴位,属于广泛的“阿是穴”范畴。在《素问刺腰痛论》中多处提到根据皮肤的色泽、经脉的张力、结节条索确定针刺的部位。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刺厥阴之脉,在腨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在小腿肚部位寻找串珠样结节,即是针刺的穴位。

“解脉令人腰痛……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血。”还有“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即解脉引起的腰痛针刺腘窝中显见的脉络或黍米状的结络出血。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在蹻上郄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即在委中下申脉上五寸的部位血脉盛满处出血。

以上例举说明经脉如串珠样的结节、盛怒的血脉、血脉结节点等均是针刺治疗的穴位,即经脉中颜色、形状、张力异常的改变,是针刺的穴位,这些部位不是固定的,随病症的变化而改变,可以称为动穴,或广义的“阿是穴”。这一点在临床上非常重要、非常实用,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激痛点、敏感点、反映点、压痛点、结节点、阳性反应物等都属于此范围。

3.定放血的规范

放血包括针刺出血的量和禁忌症

①针刺出血量的规范:针刺出血是针灸治疗中的重要方法,对许多疾病有很好的效果,但对出血量的掌握众说不一,有出血三滴为度,俗称“出血如豆”,有自然流血至自然止血为度,也有根据《灵枢血络论》:“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弗能虚也”,主张大量出血,一次出血5 10ml(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甚至更多,为之“出血盈斗”。在本篇中指出了出血量的规范应以血色改变为度,如刺“横脉出血,血变而止”、“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血色由黑变赤表明瘀血已除,经脉已通,若过之则损伤正气,“出血太多,不可复也”,《医学源流》也告诫:“凡血络有邪者,必尽去之,若血射出而黑必会变色,见赤为止,否则病必不除而反为害。”

②出血的禁忌:本篇还指出针刺出血的禁忌,如“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太阳合肾,肾旺于冬,衰于春,即太阳腰痛,春天不宜出血,也就是说肾的虚证不宜出血。

“少阳令人腰痛……夏无见血。”少阳合于肝,肝旺于春,衰于夏,即少阳腰痛在夏天不宜出血,也可理解为肝的虚证不宜出血。

“阳明令人腰痛……秋无见血。”阳明合于脾,脾旺于长夏,衰于秋,即阳明腰痛在秋天不宜出血,也可理解为脾的虚证不宜出血。

“足少阴令人腰痛……春无见血。”春天是木旺水衰,故春天不宜出血,也就是说肾的虚证不宜放血。

本篇例举了太阳、少阳、阳明、少阴脉腰痛刺血的禁忌,与时令有关,更重要的的是虚证不宜出血,否则病痛不除,反而损伤正气难以恢复。

4. 创腧穴辨症论治的纲要

在针灸临床上有经络辨证论治、八钢辨证论治、气血辨证论治、脏腑辨证论治,但对对腧穴或经穴辩证论治很少涉及,其实在临床应用中并不陌生,如常用的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百症赋》中“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耳门、丝竹空住牙痛于顷刻;颊车、地仓穴,正口喎于片刻……”。在本篇中记载的委中(郄中)治疗太阳经腰痛,阳陵泉(少阳成骨之端)治疗少阳经腰痛,足三里(阳明于䯒前)治疗阳明经腰痛,复溜(内踝上二痏)治疗少阴经腰痛,蠡沟(腨踵鱼腹之外)治疗厥阴经腰痛,下髎(“腰尻之解,两胂之上”即八髎)治疗太阴经腰痛等,均属于腧穴辩症论治的。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