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本经》白术功效释义



白术为《本经》上品。原文: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本经》无白术之名,只载“术”,至晋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开始将术分为白、赤两种,即白术与苍术。所以,《本经》中有关术的功效叙述当是二药的功效综合。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根茎。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即说明风寒湿这三种邪气联合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不通而成痹。若患者疼痛部位不定,呈游走性,治疗上当以祛风为主;若患处以冷痛为主,或遇冷加剧,治疗上当以祛寒为主;若患处水肿明显,或疼痛而沉重,说明湿邪较著,故当祛湿为主。无论是苍术还是白术,均具有较强的祛湿作用,所以二者均可用于风寒湿痹而以湿邪较著者。如《金匮要略》中“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若见湿热痹证,苍术与黄柏配伍,即二妙散,再配以牛膝,即三妙散,在此基础上加薏苡仁即组方四妙散。以上三方均可治疗风湿热痹而见下肢疼痛者。

现代一般认为白术具有良好的补气作用,为健脾之要药,能够强壮脾胃,脾胃健则运化强,故能“消食”,“作煎饵”“久服”,自然能够“轻身延年,不饥”。脾胃健运,气血生化有源,气血旺盛,则“死肌”可除。所以,对于疮疡溃久而不敛或疮疡已成而久不溃破等属气血不足者,可用本品配伍黄芪、当归等补气养血之品。

本品虽能消食,但与山楂、神曲等药相比,白术的消食作用是间接的,其机理是使脾胃健旺,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而山楂、神曲等消食药的消食作用是直接的,能够直接作用于饮食物。相比较而言,白术是脾胃的强壮剂,而山楂等消食药是食物的消化剂。

痉即痉挛抽搐,其发病机制较多,如外感风邪可致痉,肝风内动可见痉挛。而白术所治疗的痉的发病机理在于“土虚木摇”,即脾虚而见虚风内动。

谢谢孩,男,6岁。其父吾之友也。1岁时即腹泻,日行多次,呈青绿色。而后食少行迟,羸弱不堪。四处求医,耗资无算,总不得效。近3年来,腹泻不止,夜间吵闹,灭灯惊呼,妄言见鬼。秉烛彻夜,方得稍安。稍一交睫,四肢抽搐,频频发作,夜半后更剧,天明始静,倦卧不起。合家惊怖,不知何物作崇。翻阅病例,或曰癫痫,或曰缺钙,各种疗法,未收寸功。求予一观,则见形瘦肉削,声微气促,四肢厥逆。夜间观之,一如父言。昏睡露睛,惊怖不已,手足微搐,发作不已。踌躇良久,乃有所得,此乃脾肾两败之慢惊风证也。食少而泻,形瘦肉削,昏睡露晴,声微气促,脾惫之兆,端倪已露。四肢厥冷,夜间惊哭,妄言见鬼,肾阳之败征亦显。《临证指南医案》有云:“脱阳者见鬼。”即此候也。搐者,肝风动也。盖腹泻日久,脾胃虚弱,肝木横逆侮土,故粪色青绿。无土之木,易动易摇,故搐搦频作,而其搐也微,此又与实热之肝风有别也。且肝旺于寅卯,故夜半后尤甚。综观此证,乃脾肾两败,肝风内动之慢脾风重证也。投以谢谢映庐治慢脾风证之大回生汤:人参(另煎冲服)、焦白术、炒酸枣仁、枸杞子各10克,炙黄芪、钩藤各15克,附子(先煎)6克,干姜、丁香、白豆蔻(后下)各3克,肉桂、全虫各2克,炙甘草5克。日进2剂,频频进服,使药力充溢全身虚弱之处。

时隔3日,其父告曰:服药2日4剂,此儿躁扰不安,头面泛红,搐搦稍平,问可再服否?予曰:此乃阴病转阳者也,实属可喜佳兆,岂可半途而废、功败垂成。正如岐伯所言“阴病见阳者生”,其病有望矣。原方5日10剂,泄减厥回,搐搦也止。此脾气来复,肾阳回宅之征也。然小儿乃稚阳之体,其阴未充。且阳脱者未有不损其阴者,故回阳之中,必佐阴药,务使阳潜阴固,庶不致有偏颇之患。于原方中加熟地15克、当归6克,减为日1剂。又5日,其父欣然曰:夜已能寐,不复惊叫,腹泻也止,与旬前判若两人矣。则改其剂,续予调理脾胃,使其虚弱之处,务必充填尽至。数载顽疾,非朝夕可收全功。遂用香砂六君子汤进退,复进半月。见其肌肉已充,四肢温和,夜能安寐,与常儿无异状也。数载痼疾,收功于两旬又半,可谓幸矣。(浙江中医杂志,2003;6:259)

疸即黄疸,一般分为阳黄(湿热黄疸)和阴黄(寒湿黄疸)两种,无论何种黄疸均与内湿有关,所以在治疗上必须祛湿。白术与苍术均具有良好的燥湿作用,茵陈五苓散、茵陈术附汤中均含术,均是治疗湿邪内停所致黄疸的常用方剂。

白术能够补气健脾而益表实卫,卫气壮则能固表以止汗,对于卫气素虚而汗出不固者,白术常与黄芪、防风等同用,即玉屏风散。白术与黄芪均能固表止汗,但其机理不同,黄芪具有直接的固表作用,而白术的固表作用则是间接的,它主要作用于脾胃,使脾胃健运而卫气化生有源。如果说黄芪是增强机体免疫的白蛋白,那白术则是机体产生白蛋白的促进剂。黄芪所给人的是“鱼”,白术给人体的则是“渔”。

一般认为,虚热多为阴虚所致,绝非如此,气、血、阴、阳诸虚均可导致发热。白术能够治疗发热为气虚所致者,常与黄芪、人参、当归等同用,如补中益气汤。用补气的方法治疗气虚发热证,这就是甘温除大热之法。

张某,男,49岁,因“间断发热、乏力、消瘦1月余”于2006年2月21日住入我科。患者1个月前开始发热,无明显诱因,伴乏力,无头痛身痛,每日傍晚开始发热,至后半夜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一般体温在37℃~38.8℃之间。曾经在当地医院使用环丙沙星、罗氏芬等多种抗生素治疗,发热无缓解,并逐渐加重,入院当晚体温最高达39.5℃。入院时皮肤、巩膜轻度黄染,立即作腹部CT示:肝左叶实质内不规则低密度实质占位影,大小约7.2cm9.7cm,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因发热较高,暂不能作手术治疗。考虑患者曾经使用多种抗生素均无效果,予采用中药治疗。考虑患者发热伴精神差,食欲差,乏力,而无头痛身痛,应属于内伤气虚发热而不是外感发热。予补中益气汤治疗,方如下:炙黄芪50克,炒白术30克,陈皮10克,升麻3克,柴胡3克,党参30克,炙甘草10克,当归身10克。水煎服,1日1剂。服药4剂后发热有所减轻,1周后体温降至正常,遂转外科手术治疗。(四川中医,2008;7:61)

现药店及中药房均有补中益气丸可供选用,应用方便。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