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段章取义。一句可能会有一个大体的意思,但是,单独拿出来说的时候,常常会很难理解,只有把它放回经典的原文中,联系上下文来解释,就容易的多了。这什么这样,原因很简单,中医理论,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它是一套复杂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中,可能牵扯到很多概念很多内容,单独拿出来,离开了它原来的系统,就没法解释了。这句话也是一样。“清气在上,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这句话中,“清”与“浊”两个概念就不是那么简单的,它们与阴阳五行文化是紧密相联的。清与阳相联,浊与阴相关。只有明白了这些关联,进入这个文化的系统中,这句话也就好理解了。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应象大论》。原文是这样: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抄了这一点,大概可以把问题讲明白了。《阴阳应象大论》是中医诊断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中医理论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的理论之上,阴阳观念,是其中的根本。如果人是太极,人的生命之变化就是阴阳。阴阳合谐,人的生活就处在正常状态。如果阴阳不调,人就会生病。这句话中的“飧泄”说白了就是拉稀,拉肚子。而“䐜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胃涨”涨的厉害了,就会胃痛。“䐜”这个字,就是表示吃的很饱,过头了的感觉。现在我们都用“撑”字,写做“吃撑了”,但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䐜”。
按照中医的理论,拉肚子和胃涨,都是人体阴阳不调的结果。所以,《阴阳应象大论》开始就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说的是,生命的运转,就是阴阳的变化,阴阳不调就要生病,严重了就会死人。
阳是天道,阴是地道。这些不说了,相关的是,阳化气,阴成形。也就是说,阳可以化气,达成人物生命的流转,而阴是可以起到凝聚的作用。所以,阳是动的,阴是静的。在人体中,阳气是往上走的,阴气向下走,阳是气化的,阴是凝聚的。所以,人体的正常情况是阳气向上,阴气向下。所以,人头上有七窍,称为六阳魁首,人的呼吸,眼泪,鼻屎等等,都是阳气所化。这就是清阳走上窍。而人的大小便,从下窍排出,就是浊阴走下窍。
阴是凝结的,所以,正常人的大便是有一定硬度的,不会像拉稀,像水一样。向下走的是凝结的浊阴。如果往下走的成了水,在中医就认为,这是阳气下沉走不上来的结果。
而向上走的是阳气,向下沉的是浊阴。现在胃中䐜胀,是浊阴下不去所告成的。这就说明人体阴阳不调生病了。所以治疗的方法,也要从阴阳上来找。通过药物的调理,使得阳气上来,浊气下沉,病就解除了。
我个人不太懂医学,只能根据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做以上解释。未必准确。欢迎方家指正。下面把《黄帝内经》这一段古人的解释传上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一下。
2.下乾上离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自然界由五行木火土金水所构成,而人体内的五行以“五脏”肝心脾肺肾对应自然五行木火土金水。其中土居中央为脾胃(脾为阴土,胃为阳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之气在体内完成一个循环,则人体阴阳平衡,身体健康。如这个循环中哪一环出现问题,则会发生相应的疾病。肝木为清气主升,肺金为浊气主降。(清升浊降)。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意思是,肝木之气不能向上升生成心火,就会横逆克制脾土(阴土),木克土,人体就会出现消化不良,以致于拉肚子的症状。(这就是中医治脾病时的理论,“知肝传脾”,意思就是这种症状产生的根源在于肝经出现了状况,因此,治疗时应先舒肝理气。)而浊气在上,则生瞋胀的意思是肺金之不能降下生成肾水,是因为被胃土(阳土)所阻挡,人体就会出现肚子(胃)胀的症状。(所以,能掌握“六经辩证”的中医就会从足阳明胃经着手,予以治疗,定会取得很好的疗效。同样治脾胃病,西医消毒杀菌,而中医辩症施治,从肝经、脾经、胃经分别入手。可见着重点不同,疗效也不一样。对于能辩症施治的中医来说,一剂中药,效若浮樹。不能辩症十剂也无效果。)
3.平常心
清气,指脾脏清阳之气,正常生理状态下,是上升的,即以升为常,以敷布水谷精微,营养四肢百骸、脏腑经络。浊气,指胃腑浊阴之气,正常生理状态下,是下降的,即以降为顺,传导饮食物消化后的糟粕自二便而出。脾胃升降失常,清阳不能运化水谷而陷于下,从而发生饮食物消化不良而见泄泻,叫飧泄。浊阴之气不降反升则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叫䐜胀。除了上述症状外,当见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精神差。顺便讲一下治法以方药:治法:健脾和胃,升清降浊。方药:七味白术散:人参、白术、甘草、茯苓、葛根、藿香、木香,酌加生姜、半夏。
4.户外体育健身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水谷入胃,其精气不能上输于脾,它就会另寻出路,从肠道排泄,特别是水液,必须上归于肺,水道才能通畅,由于食入过多,或脾胃虚弱,消化功能障碍,使饮食物积在上消化道,就会发生腹胀等症。出入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保证,而出入升降的正常与否,脾气强健很重要,肾的气化作用是其原动力,极其重要。所以有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的说法。
清气不升则生泻,是指脾的升清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不能将小肠吸的营养物质有效的输送于肺而又归于肠,从而产生泻泄,这种泻是因肾阳对脾阳温煦力量不足而至所以治疗上要升提中气为主,兼以利水温补肾阳,当艾灸百会神门八膠支沟等,浊阴不降而瞋胀指的是胃肠的腐熟消化功能不正常发挥而产过的食积,所以治疗以消导为主以天枢三里巨墟为主,临床效果不错
清升浊降,清气不升,水谷精微不化,就出现了腹泻,葛根芩连汤为什么用葛根?就是要升清气。浊气不降,壅滞于中焦脾胃,则会产生腹胀。痞证名方"半夏泻心汤"为什么要辛开苦降?就是要降浊气。
冷氣在下不能腐熟,則食谷不化,熱氣在上衝撞頂梁上焦張滿。地天泰,則身心清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的枢纽,脾升则是二降,胃降则脾升。若脾气下陷不升,称作“清气在下”不仅是拉时子不止,而且影响胃气下降,就会导致胃中胀满,不思饮食,称作“浊气不降”。《黄帝内经》所说“清气在下,则飧泄:浊气在上,则瞋胀就是指的这种情况。
胃气不降,就会胀满不思饮食,脾气不升,就会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