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龟八法又称奇经纳卦法,是在八卦、河图、洛书的基础上,吸收了《灵枢九宫八风》的主要内容,结合人体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的气血会合规律,取正经和奇经相通的8个穴位(八脉交会穴),配合八卦,按日时干支进行推算,逐日按时取穴的方法。 “灵龟八法”之名首见于《针灸大全》。该书卷四载有灵龟八法、灵龟八法图、八脉配八卦歌、八脉交会八穴歌、八法逐日干支歌及八法临时干支歌等大量按时取穴的内容,并详举了八穴主治作用。这也是灵龟八法之灸法(简称灵龟灸)首次见诸文献。灵龟灸操作与应用01 灵龟灸计算开穴方法灵龟八法本不专为针或灸所设,它只是一种计算开穴的方法。无论灸、刺,都需先明开穴所在。推算灵龟八法的开穴方法,在《针灸大全》和《针灸大成》中皆有详细记载。只需要对照八法歌、八法五虎建元日时歌、八法逐日干支歌和八法临时干支歌,推算开穴时,先查知当日的干支是什么(可查万年历表或通过相应的计算),然后根据五虎建元歌决定出当日时辰的干支,再根据“逐日干支”和“临时干支”得出这四个干支代表的数字,将此四个数字相加,阳日除以九,阴日除以六,余数就是所开穴位代表数,根据穴位代表数查八法歌就知道是开哪个穴。当没有余数的时候,即以阳日或阴日的除数作为余数开穴。02 灵龟灸操作应用《针灸大成》所载灵龟八法针法之理亦灸法之理。今人用灵龟八法有“按时取穴法”,有“择时取穴法”。其中“按时取穴法”即来诊之时无论所开之穴与病症相不相符,皆先取开穴,再配以辨证取穴。而“择时取穴法”即推算病症对应之八穴开于何时,约定时间针刺。其实“按时取穴法”并不符合灵龟八法本意,高武《针灸聚英》早已明言其非,若此时之开穴与病不相合,即意味着此时病邪所在之穴正处于闭穴,必如汪机《针灸问对》所言“或邪已过未至,亦根据其所定时穴刺之,宁不反增其病耶”。可见正规灵龟八法的应用当先审其病症,拟定某日某时开方针,于约定日开穴之时,先刺主症之穴,次取各穴应之。如病未已,必求合穴,须要停针待气,使上下相接,快然无所苦,而后出针。其灸法亦如此,若欲行灸法,需先明灸法补泻之理。灸法补泻当遵《内经》“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之法以补虚泻实。然后视相关疾病,对应八穴之何穴,推算其开穴时间,亦如上针刺之法所言先取主穴灸治,次取各穴应之。如病未已,再求合穴。当然现代发展后亦有直接主客穴相配,再配以应穴。03 灵龟灸应用范围根据古今相关文献,灸法主要治疗范围仍以虚寒疾病为主,灵龟灸治疗范围亦不脱于此,只是结合气血定时开阖施以灸法,其取效更捷。验案举隅李某,女,28岁,初诊时间:2024年7月10日15时20分。主诉:反复上腹部疼痛伴腹泻半年。患者半年前贪凉饮冷后出现上腹部疼痛并腹泻,疼痛呈阵发性,绞痛为主,腹泻4~5次/天,于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稍缓解。此后仍反复上腹部疼痛,伴有腹泻,经中西医治疗多次,症状未见明显改善,遂来就诊。刻下:神清,精神可,面色淡白,腹部胀痛,腹泻2~3次/天,手脚冰凉,纳差,眠一般,小便调。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腹痛(待查)。中医诊断:腹痛;辨证:中虚脏寒。治法:温中补虚。戊戌年癸卯日庚申时初诊,按灵龟八法开公孙穴,穴病相合,无须另择时取穴。以艾炷灸左侧公孙穴,配以右侧内关穴。行灸补法半小时,即毋吹其火,待其自灭。患者灸后即感疼痛减其大半,四肢回暖。约其明日15时二诊,此时甲辰日王申时正合开公孙穴,行以前法,疼痛豁然如失。随访1个月,诉腹痛腹泻均已消失,未有复发。按语灵龟八法在针刺中的应用已经颇为成熟,有很多相关研究和案例也证明其疗效是确切的,但在灸法上的应用却少有人提及。灵龟八法作为一种按时计算开穴的方法,本不拘泥于针刺或艾灸,且《医学入门》言“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在某些方面有针药所不能及的优势。在临床上对于需用灸法的疾病,先试用灵龟八法计算开穴,再择时取其主穴,并配用客穴,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如对于久病虚寒的腹泻腹痛、慢性咳喘、月经不调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当然也不局限于虚寒性疾病,凡灸法所宜,皆可采用灵龟八法计算其开穴加强疗效,且可以大幅精简所取的穴位。灵龟灸改变了传统的艾灸思路,在灵龟八法计算开穴的思路上实行艾灸,提高了穴位的精准性和敏感性,且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以此方法取穴虽少,但治疗的范围却非常广,若能在此方面加大研究和应用,必能使传统灸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也能弥补灵龟八法在灸法上的不足。作者:庄礼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