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白虎人参汤证系热盛伤津,故大渴引饮,自当以清热生津为首务;己椒苈黄丸证则系气不化津,非津液之耗竭,而实为水气之过盛,故无渴饮见证,非温下逐水不为功。两者之舌象,一真一假,鉴别要点,就在渴与不渴。至于大陷胸汤一证,则介乎二者之间,既有胃津已伤,热邪内舍的一面,故亦有口渴见证;但又有停饮内结的一面,故渴饮不甚,与欲得水数升,舌干不渴均有不同。用涤热逐饮之法,可谓恰对病机。凭舌论治,仲景十分审慎。如指出舌黄需在未下的情况下才可议下,就是明显的例子。此外仲景也常提出某病见某种舌象不宜用某法治疗的告诫,并且还告诉我们用药不当可导致舌的变化。这是仲景凭舌论治的另一方面。例如《伤寒·太阳病》(130条)云:“脏结无阳症,不往来寒热,……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伤寒·厥阴病》(335条)云:“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脏结为阳气衰微不振,治疗上救阳尚恐不及,若误投攻下,必致“承气入胃,阴盛则亡”,故仲景特别提出不可攻下之禁忌。厥证有寒厥与热厥之分,寒厥不可下,热厥而有腑实证者则应下。前热后厥,是为热厥之明证,反发其汗则伤津化燥,里热益甚,因致口舌糜烂色赤。这种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临床上注意。 4. 判断预后依据舌象以判断预后的吉凶,及疾病的转归变化,是仲景舌诊的另一特色。如《伤寒论·太阳病》(129条)云:“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这是仲景凭舌以判断预后之例。又如《伤寒·辨脉法》云:“脉阴阳俱紧者,口中气出,唇口干燥,踡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勿妄治也。到七日以来,其人微发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或到八日以上,反大发热者,此为难治。设使恶寒者,必欲呕也;腹内痛者,必欲利也。” 脉阴阳俱紧为表里客寒,证见口中气出,唇口干燥,则是阳盛见证;鼻中涕出,踡卧足冷则是阴盛见证。正邪相争,抟聚而见滑苔,滑苔为阳被阴遏之象,故综合病机属阴邪偏胜,正阳不足,所以不能妄施攻伐(“勿妄治也”,当指不要滥用汗下之剂)。 到七日以来,其人微发热则是阴邪渐消,阳气来复之兆,病退之机也。但如果接着变为大热,则为阴极变热,病邪深入,邪盛正衰的表现,所以说难治。恶寒是上焦寒气胜,故预测其必欲作呕;腹痛是阴凝于下焦,脏寒不能运化,水谷势必偏渗大肠,故推断他可能要出现下利证候。本条是根据舌象结合脉证以判断预后和疾病转归变化的范例。这说明临床察舌,不仅能推断病势的进退,病人的生死存亡,而且也可以测知邪正消长和证候的变化情况,做到“见病知源”,“视别死生”。 推荐相关书籍: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更多独家的中医秘术,扫描保存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中医内治课程:《至简经方网络班》一对一,从辨证到用经方倾囊传授!!!(点击进入) 中医外治课程:《徒手中医》零基础也能徒手治病!!!(一对一传授)(点击进入) 中医学习导图系列: 《植入六经辩证----将六经辩证植入你的大脑》电子版思维导图(点击进入) 自学中医自己治病”自助集成导图套装(点击进入) 阴阳一元治病大法(让复杂的中医回归至一元之道)(点击进入) 圆运动辩证大全(全身上下,微观阴阳升降、脏腑定位)导图版(点击进入)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扫码打赏,随缘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