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灸季节古今对施灸季节多有不同的认识,如《针灸资生经》提出:“灸后贴膏药,春用柳絮,夏用竹膜,秋用新棉,冬用兔腹下白细毛或猫腹毛。”由此说明,一年四季均可施灸。根据文献记载和我们的多年临床实践证明,一年四季均可应用瘢痕灸,疗效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夏季天热,血脉流畅,患者多裸胸臂或穿单衣,施灸较为方便,故对慢性病,夏季施灸为宜。施灸顺序《千金方》指出:“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皆以日正午已后,乃可下火灸之,时谓阴气未至,灸无不著,午前平旦谷气虚,令人癫眩不可针灸也,慎之。其大法如此。卒急着不可用此例。”也就是说,灸时要注意穴位选择与施灸的顺序。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认为,灸疗的先后顺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非常显著,因此指出“凡灸法,须先发于上,后发于下;先发于阳,后发于阴”。我们临床操作方法是,一般先灸上部、背部,后灸下部、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但在特殊情况下,可灵活运用,不必拘泥。另外,古人有“阴雪雷雨天禁灸”之说。可能是阴雪雷雨天施灸,灸火易熄灭及燃烧慢而施灸不方便,故对慢性病尽量不在阴雪雷雨天施灸。急性病症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