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是艾灸的另外一种形式。雷火灸采用纯中药配方,雷火灸以古代雷火神灸实按灸为基础,通过悬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从而实现活血利窍、疏经活络的作用。【首先我们要留意一下雷火灸的8大禁忌】1、对体质虚弱、神经衰弱的患者,治疗时火力宜小,精神紧张的患者应先消除其思想顾虑,饥饿的患者应先进食或喝写糖水。2、进行雷火灸时,治疗人员可戴一次性手套进行操作。治疗过程种注意对患者其他暴露部位保暖。3、使用温灸盒,要左右随时移动,温灸盒移动的距离是一个火头的距离,上下左右移动均可。因为温灸的时间较长,以防烫伤。4、治疗时,应保持红火,随时注意患者表情,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以避免灼伤。5、治疗后,请勿即可洗涤,否则影响效果。6、青光眼、眼底出血、孕妇、心脏病、呼吸衰竭、哮喘及高血压并发症期间等病症禁灸。7、施灸时,火头应与皮肤保持用灸距离,切忌火头接触皮肤,以免烫伤。8、点穴时,若配合按摩手法,疗效更佳。大家在选择雷火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上述禁忌,另外,做雷火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通风,雷火灸的次数也不宜太多。【再来了解一下:雷火灸的主要手法】一、主要手法1.雀啄法:雷火灸火头对准应对灸处,采用像鸡啄米、雀啄食似的上下移动的方法。多用于泄邪气时,在患部和腧穴上使用。2.小回旋法:火头对准应灸的部位或穴位,作固定的小回旋转,此种方法可采用顺时针方向旋转,多用于泻法;若采用反时针方法,多用于补法。3.螺旋形灸法:火头对准应灸部位中心点,逐渐由小而大,可旋至碗口大,反复使用由小而大的操作方法,按顺时针螺旋形方法旋转,多用于泻法;若按反时针方向进行螺旋形反复旋转,多用于补法。4.横行灸法:超越病灶部位,灸时移动方向,左右摆动,距离皮肤1-50px,多用于泻法;距离皮肤3-125px,多用于补法5.纵行灸法:超越病灶部位,灸时上下移动火头,距离皮肤1-50px,多用于泻法;距离皮肤3-125px,多用于补法。6.斜向灸法:超越病灶部位,灸条火头斜形移动,距离皮肤1-50px,多用于泻法;距离皮肤3-125px,多用于补法。在治疗鼻炎多种疾病时常用。例如:印堂穴移至鼻翼的两侧迎香穴,必须采用斜向灸法。7.拉辣式灸法:医者用左手三指平压躯干软组织,向中心线外侧移动,雷火灸距离皮肤50px,保持红火,随着医者的手在患者皮肤上熏烤。在躯干部医者平压肢体软组织向远端移动,雷火灸距离皮肤50px,保持红火,随着医者的手在患者皮肤上熏烤。每个方位每次拉动距离不少于250px,拉动次数为3-5遍为佳。是雷火灸自创新的手法。8.泻法:以上的补法超过了半小时,药量增大,渗透加深,就会起到泻法的作用,尤其是超过1小时的温灸法就会变成泻法。9.摆阵法:用温灸斗:一孔式、两孔式等,根据病情可以摆横阵、竖阵、斜阵、平行阵、丁字阵等。【雷火灸的得气、补法与泻法】雷火灸的得气、补泻手法的操作与灸感程度、施灸时间、用药量与距离体表的程度、肌体呈现的红晕来区分。1.得气:分补法的得气与泻法的得气。(1)补法得气:距离皮肤3-125px,施灸时间在5-10分钟,皮肤慢慢地呈现淡红色红晕或肌肉软组织呈现柔软,皮肤温度增加,此为补法得气。(2)泻法得气:距离皮肤1-50px,悬灸时间在0.5-1分钟,皮肤再现红晕皮温急剧增加,患者有刺痛感呈现,此为泻法得气。得气后为一壮,必须用手触摸被灸处皮肤,降低皮温后再从新反复施灸。2.补法:距离皮肤3-125px,施灸时间在20分钟左右,皮肤始终感觉能承受的温热度,热度又渐向学问组织渗透,缓吹灰,自然地燃烧,为补法。3.泻法:(1)距离皮肤25px:A.用雀啄法:固定小旋转法施灸(顺时针),速吹灰,保持火头火红;有雀啄法5、7、9、11次为一壮(分年龄与患者承受能力决定用几次数业壮),速吹灰,保持火头红火。B.固定小旋转灸法:用旋转7、9、11次为一壮(分年龄与承受力决定用几次为一壮,以降低皮肤的温度,便于再次施灸,反复各灸5、7、9、壮),灸至皮肤发红,学问组织发热为度。(2)距离皮肤50px,速吹灰,保持火头鲜红,在患部及其周围灸10-20次,前后、上下连续熏灸20-30分钟,其中间每移动20次医者用手掌按压被灸皮肤一次,灸至皮肤鲜红。(3)“十指冲”泻法:有手指十指冲、足趾十指冲,部位是指趾末端前侧面,用这种十指冲法,主要为泻法,尤其是泻脏腑邪热、止痛、灸法后产生的燥热均有显著的效果。在减肥的灸疗中,配合十指冲治疗,作用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