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是东方医学的瑰宝,向来是针灸并重而称为针灸疗法,但是由于古代灸法的痛苦较大,为人所畏惧,因而长期以来,使人只知有针,而不知有灸,事实上灸的效果,是远远超过于针。本品是由安徽省名中医周楣声主任医师在古代内府雷火针,观音救苦针,阴症败毒针,以及阳燧锭等法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药笔成分,是选用舒筋通络,活血行瘀,祛风解毒,镇痛消炎等二十余味名贵中药与浸膏压缩成型而成,保持干燥,不能受潮。药纸作用,为了增强药效与保护皮肤,特制成专用药纸,与药笔配套使用,使点灸处皮肤不变色,不起泡,有的病人,口中还能呼出药物的气味。使用方法:1)用酒精灯或打火机将药笔点燃,将药纸平铺在穴位上(药面朝下),不能与皮肤存有间隙。2)将药笔隔纸对穴位进行点灼,有虫咬样轻微疼痛,避免将药纸烧穿,造成烫伤。3)手法宜轻重适中,手法过轻达不到治疗要求,太重可出现水泡(但无碍,而且可增强疗效)4)点灸后可少搽一点薄荷油,以防止起泡,而且也可防止灸后1-2日所出现之褐色斑痕(这种瘢痕虽不加处理,亦很快自行脱落,不留痕迹。)5)点灸完毕,将药卷插入所附之玻璃管中灭火。取穴要求:灵活多变,常用者有以下数法:1)穴灸对准孔穴中心及周围快速点灸5-7下,不宜重叠,可呈梅花形。2)片灸是针对某一患病之局部进行片状点灸,范围以患处大小而定。3)围灸是在患处周围进行点灸,如同在患处周围加贴围药,使患部渐渐缩小。4)条灸根据经络分部与走向,进行条状点灸,以达到疏通经络的要求。以上各法可以交叉或同时进行。以就近或局部取穴,配合循经或远道取穴更为合适。特以双耳尖这一经外奇穴,对多种疾病均可有效,是应用本法的常规穴。十大特点:1)先进简便,在目前的各种灸法中,均无类似的方法与报道,是属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使用时,一次操作大多在1-2分钟内完成,故称此种方法为“快速点灸法”。凡是具有针灸临床经验者均可应用。2)收效快速,一般均在1分钟左右生效,特以痛症更是如此。有效率可高达95%以上。对于节约时间来说,有着无比的优越性。这是目前其他各种针灸方法所不能比拟的。3)安全稳妥,目前在针灸临床上,多以针刺为主,为了防止感染,对于针具和皮肤的消毒要求均很高。尽管如此,交叉感染还是时有发生。而在应用“万应点灸笔”快速点灸时,既不破皮,更不入肉。每支药笔所附药纸每人可以更换一次,更无互相感染机会。可以说是绝对安全,绝对稳妥,不回招致任何事故的发生。4)基本无痛,不论是直接灸,隔物灸或何种针法,疼痛都是难免的,而快速点灸,则仅有虫咬样轻微痛感,对于老弱妇孺格外相宜。5)选穴灵活,根据当时收效的快慢以及有效或无效,可以随时增加或改变穴组,而少者可以2-3穴,多者可达数十穴,灵活多变,直至收效为止。6)微烟芬芳,由艾灸烟尘所造成的室内污染,这是目前推广灸法的一大障碍,在应用万应点灸笔时,烟雾极其稀薄,而且气味芬芳对室内空气也有一定的消毒作用。7)作用积累,绝大多数病例经过点灸治疗均是在1-2分钟内可以立即使症状缓解和消失,有效时间可以维持6-3小时或更长,也有一次而愈不再复发者,但多数症状可以回升,故必须连续按时施治,不能间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回升情况亦逐步减轻,疗效亦趋于巩固。待以病情愈急,则效果愈佳。疗程愈短。对老年慢性病则疗程较长,效果较之急性病亦略逊。在首次治疗时,必须将这一情况向病人说明,以免对这一疗法产生怀疑。8)用途广泛,既为城乡各个大小医疗单位所必需,也是家庭与个人,居家与旅行的良友。9)携带方便,全部工具仅需药笔数支,打火机一只而已。10)用量节省,每支药笔可以应用10人次以上。如与目前药品价格昂贵的情况相比,更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适应范围凡属针灸的适应症也属本法的适应症,对全身各个系统与多种病症均皆相宜。特别是对各种痛症与炎症收效更为迅速奇特。取穴原则,一般均是单穴单用,双穴用双。以一日二次为最好。依次分述如下:1)各种痛症例如1全头痛或前头痛就近取穴以百会,耳尖,风池,太阳,头维等穴为主,远道取穴以至阳,涌泉,合谷,太冲等穴为主,偏头痛近取以耳尖,风池,太阳等穴为主,远取以窍阴,丘墟,关冲等穴为主。2胃脘痛近取以上脘,中脘,梁门,胃腧等穴为主;远去以耳尖合谷,手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为主。3肠绞痛近取以天枢,水分,阴交,命门,肾腧等穴为主,远取耳尖,合谷,太冲,手足三里等穴为主。4肾绞痛近取以京门,天枢,肾腧,命门等穴为主,远取以耳尖,涌泉,复溜,阴谷,列缺等穴为主。5腰痛近取以局部片灸与腰椎夹脊为主,远取以耳尖,阴交,后溪,申脉等穴为主。6肋间神经痛近取以沿肋间神经条灸为主,远取以耳尖,支沟,丘墟等穴为主。2)多种急性化脓性与非化脓性炎症,如急性结合膜炎,腮腺炎,扁桃体炎,各种疖肿,以及蜂窝组织炎等,其效果确可超出各种抗菌素之上,对头面部各种炎症,远道取穴以耳尖,合谷,少商,等穴为主,局部以患处周围及直取患处为主。躯干及四肢炎症远道取穴仍以耳尖为主,局部则以片灸或围灸为主。3)各种软组织损伤如扭挫与撞击伤等所致之局部肿胀,皮下青紫与运动受限等,远道以双耳尖为主,局部用片灸,当时生效,每日1-2次。轻者1-2次可愈,重者亦不超过3-5次。4)发热及热性传染病退热以取大椎穴为最好。其余可按症取穴,本法曾用于治疗流行性出血热200余例,有效率达97.5%5)心血管疾病对高血压效果最好,取穴以风池,耳尖,阳陵,三里(均双),每可立使收缩压下降20-30,舒张压下降10-15mmHg.且较稳定。对低血压之虚脱,休克,以及心律不齐等,取用耳尖,心腧,巨阙,涌泉等穴,亦可立即收效。6)胃肠病特以急性吐泻,小儿腹泻与菌痢等最为有效,取穴以耳尖,水分,阴交,左右天枢,命门与肾腧等穴为主。有效率达98%7)肝病对急慢性肝病及肝区疼痛均可有效,不仅可使肝痛当即缓解,而且经过十多次治疗后,肝功能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正常。常用穴组以腹背相应诸穴如日月,期门,章门,肝腧,胆腧等,手足十指尖可参伍应用。8)呼吸系统疾病如上感咳嗽发热,急性气管炎等,取穴以大椎,风门,肺腧,膏肓等穴为好。对老年慢性咳喘,如能坚持治疗,效果亦佳。9)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睾丸炎,尿道炎,痛经,尿潴留等,取穴:列缺,手足中指尖,下腹中行诸穴,以及命门,肾腧与八寥等,均可立收显效。10)其他如带状疱疹,与肋间神经同治甲状腺肿大与颈淋巴结核以肩井及局部围灸为主,外伤感染与疖肿同治,其他适应症尚多,可以类推,不能逐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