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消化性溃疡指胃肠道粘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液所消化而造成的溃疡,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分别称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少数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空肠及具有异位胃粘膜的Meckel憩室内,临床上以慢性周期性发作并有节律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常兼有暧气泛酸、恶心呕吐、上腹闷胀、腹泻或便秘等症。本病属属于中医学“胃痛”、“胃脘痛”、“心下痛”等症的范畴。主要与饮食失调,情志因素及素体脾胃虚亏有关。二、诊断要点1. 具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及上腹部局限性压痛,可做出初步诊断。2. 上述症状伴有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病史,基本可确诊。3. 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三、穴位热敏化分布以腹部、背部及小腿外侧为高发区,多出现在中脘、肝俞、脾俞、阳陵泉、足三里等区域。四、灸疗操作根据上述穴位出现热敏化的不同,按下述步骤分别依序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1.中脘穴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感到热感透至腹腔内且扩散至整个腹部,灸至感觉消失为止;2.肝俞、脾俞穴同时双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整个背部,灸至感传完全消失;3.阳陵泉、足三里穴双点温和灸,部分患者的感传可直接到达腹部,如感传仍不能上至腹部,再取一支点燃的艾条放置感传所达部位的近心端点,进行温和灸,依次接力使感传到达腹部,最后将两支艾条分别固定于阳陵泉和腹部进行温和灸,灸至感传完全消失为止。五、感传活动1.感传性质:以温热感为主,亦可见酸胀、疼痛(非施灸局部)、灼热(非施灸局部)、麻木等,少数患者可出现凉感。2.感传形式和路径:感传形式为扩散、深透、循一定路线传导(有蚁行、流水等形式)等。如灸中脘穴热感深透腹部并向四周扩散,灸肝俞、脾俞穴热感深透并向四周扩散,灸阳陵泉、足三里热感传至腹部。(图12.4.1~图12.4.3)六、典型病例病例1:梅某某,男,55岁,于2005年3月11日就诊。主诉:上腹痛4年余,加重3天。诉4年因工作原因经常在外不规则就餐,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逐渐消失,直至下次进餐后重复上述症状,伴嗳气、反酸、恶心等症,到附近医院检查诊断为“胃溃疡”。采用西药(具体药物不详)后症状缓解,但仍经常发作,3天前上述症状加重现求治于我科。经查:舌质淡苔黄,脉弦细。上腹部剑突下偏左压痛明显,肝脾胁下未及,肠鸣音正常,胃镜检查示胃溃疡,大便检查示潜血阳性。诊断:胃溃疡。经查,中脘穴、左阳陵泉穴探及腧穴热敏化,立于中脘穴处施热敏化温和灸,数分钟后热流缓缓渗透至上腹部深处,热流在胃里团团涌动,20分钟后热流呈线状沿任脉上传至胸口,恶心感顿消,15分钟后热流沿传导路线渐回缩至中脘穴,并感皮肤灼热,遂停灸,换灸左阳陵泉穴,顿感膝部麻热感,灸感于数分钟后沿左腿外侧下传至脚背外侧,甚至传至足小趾,感所传之处皮肤酸麻胀热,该灸感持续约10分钟后渐回缩至左阳陵泉穴,该穴仍有透热现象,继灸5分钟后热流沿大腿外侧上传,经施“接力”温和灸,热流上传至左腹部,于左天枢穴施“接力”温和灸,深达腹腔深部,10分钟后,热流呈线形向上涌动直达上腹部,自觉热流在上腹部涌动,并向深部扩散,该灸感持续5分钟,热流渐回缩至左天枢穴,并感皮肤灼热,乃停灸,15分钟后热流沿传导路线继续回缩至左阳陵泉穴,并感皮肤灼热,遂停灸,完成一次治疗。次日复诊,诉疼痛感减轻。继按上述方法治疗二十五次,二十五次治疗后,诉上腹部无疼痛,无嗳气、反酸、恶心等症。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病例2:张某某,男,43岁,于2005年5月28日就诊。主诉:上腹部疼痛2年余,加重2天。诉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钝痛,疼痛多在餐后2-3小时出现,持续至下次进餐,进食后完全缓解,腹痛一般在午餐或晚餐前出现,伴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到附近医院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采用中、西药(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后症状缓解,但仍经常发作。2天前因不规则进餐而复出现上述症状,现求治于我科。查:舌质红苔薄,脉弦沉细,右上腹压痛。经查,双脾俞穴可探及腧穴热敏化,立于上述两穴同时施热敏化穴温和灸,数分钟后两处热流汇合成片,10分钟后热流渗透至上腹部深处,感腹内温度明显高于施灸点处皮温,该灸感持续约20分钟后透热现象消失,但仍有扩热现象,续灸5分钟后热流渐回缩至上述两穴,并感皮肤灼热,遂停灸,完成一次治疗。次日复诊,诉嗳气、反酸减轻,经查,左肝俞穴可探及腧穴热敏化,立于左肝俞穴施热敏化穴温和灸,3分钟后热流向背部深处渗透,深达三寸(同身寸),且有明显扩热,该灸感持续约30分钟后渐回缩至左肝俞穴,并感皮肤灼热,乃停灸,完成一次治疗。继按上述方法治疗二十次,治疗结束后上腹部疼痛消失,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症状未出现。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病例3:刘某某,女,66岁,于2005年12月18日就诊。主诉:上腹部疼痛1年,加重10天。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进食后可缓解,并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数天后自行缓解,但经常发作。到附近医院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10天前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腹痛一般在午餐、晚餐前或夜间出现。症见:精神差,面色萎黄,体形偏瘦,上腹胀闷、恶心、喛气,食欲不振,大便每日一次,黄软成形。查:舌质淡胖苔白,脉弦滑。上腹部剑突下正中有压痛,肝脾胁下未及,肠鸣音正常,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溃疡,血常规示中度贫血,大便检查示潜血阳性。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经查,于双脾俞、中脘穴探及腧穴热敏化,即予双脾俞温和灸,数分钟后感热流扩散并汇合在一起,15分钟后热流由腰背部渐深透至上腹部,整个上腹部温热、舒适,灸感持续约30分钟后热流渐回缩至双脾俞穴,右脾俞穴感皮肤灼热,乃停灸,继灸左脾俞穴10分钟后感皮肤灼热,乃停灸,改灸中脘穴,5分钟后感热流呈线状透至腹腔深部,并向左上腹涌动,整个左上腹部感到滚烫,灸感持续约40分钟后左上腹热感回缩至中脘穴并感皮肤灼热,遂停灸,完成一次治疗。次日复诊,患者诉上腹胀闷、恶心、喛气感减轻,按上述方法治疗三十次,上述症状消失。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