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最为经穴名(Kóngzuì LU6)[1]。出《针灸甲乙经》。代号LU6[2]。属手太阴肺经[1][2]。手太阴肺经的郄穴[1][2]。孔即孔隙,最意指旺盛,此穴位局部孔隙深陷,脉气旺盛,故名孔最[1]。主治咳嗽,气喘,肺结核,咯血,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衄,头痛,咽喉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热病汗不出,失瘖,肘臂挛痛,手关节痛,痔疾下血等。本穴为咯血、衄血、哮喘、咽喉肿痛等的常用穴[3]。 出《针灸甲乙经》:孔最,手太阴之郄,去腕七寸。 孔即孔隙,最意指旺盛,此穴位局部孔隙深陷,脉气旺盛,故名孔最[1]。 《淮南子·精神》“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广韵》:”最,极也。”本穴为手太阴肺经的郗穴,乃经气最旺之处。杨上善谓:“孔者,空穴也。手太阴脉,诸脉中胜此之空,穴居此脉之郄,故曰孔最也。”[4] 手太阴肺经的郄穴[5]。 前臂[6] 标准定位:孔最穴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5][7]。 孔最穴位于前臂掌侧,太渊穴与尺泽穴的连线上,当太渊穴上7寸处[2]。 孔最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LU5)与太渊(LU9)连线上[1]。 孔最在手太阴肺经中的位置 孔最的位置 上肢内侧部经穴——孔最的位置 孔最的位置(手太阴肺经) 孔最的位置(肌肉) 孔最的位置(神经、血管) 伸臂仰掌,于尺泽与太渊的连线上,距太渊穴7寸处取穴。 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LU5)与太渊(LU9)连线上,伸臂仰掌取穴[1]。 伸臂仰掌,于尺泽与太渊连线的中点向上1寸,当桡骨内缘处取穴[3]。 快速取穴:手臂向前,仰掌向上,另手握住手臂中段处,拇指指甲垂直下压即是[8]。 孔最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指浅屈肌、拇长屈肌。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布着前臂外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浅支。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在皮下,针经头静脉内侧,穿前臂筋膜,入肱桡肌。在桡动、静脉及其伴行的桡神经浅支的内侧,经上列各肌,逐肌深达拇长屈肌。以上诸肌,除肱桡肌由桡神经深支支配外,其他诸肌均由正中神经支配。 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桡侧腕屈肌→指浅层肌与旋前圆肌之间→拇长屈肌[1]。 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拇长屈肌[7]。 浅层有头静脉经过和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分布;深层有桡神经浅支和桡动脉经过,并有正中神经肌支、桡动脉深支和桡侧返动脉分布[7]。 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和头静脉,桡动、静脉[2]。 孔最穴有清热止血,润肺理气的作用。 孔最穴有清热解表,润肺利咽作用[1]。 肺主表,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咽喉为肺系[3]。手太阴之气,出于中府,化云行天(云门、天府)降为雨露(尺泽)[4]。 孔最穴是手太阴肺经的郄穴,功善止血、止痛,故有宣通肺气,开泄腠理,理气止血之功,可治疗外邪袭肺,肺脉壅遏所致诸证及出血症[3]。 孔最为治孔窍病最得用之穴位[4]。其所治证多为身热病,汗不出,头痛,吐血,失音,咽痛,均属有关于窍而取于通者,二字连用,即通窍之极也[4]。针之可以宣通肺气、凉血止血、开泄腠理,犹然通中发汗之功[4]。《外台秘要》有:“主热病汗不出。” 孔最穴主治咳嗽,气喘,肺结核,咯血,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衄,头痛,咽喉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热病汗不出,失瘖,肘臂挛痛,手关节痛,痔疾下血等。 孔最穴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痔疾[7]。 孔最穴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痛,肘臂痛等[2]。 孔最穴主要治疗胸肺疾患等:如咳嗽、气喘、咳血、肺炎、支气管炎、头痛、热病汗不出、失瘖、扁桃体炎及肘臂挛痛[1]。 肺病:咳嗽,气喘,咯血[3]。 五官病:鼻衄,咽喉肿痛,失音[3]。 经脉病:肘臂挛痛[3]。 其他病:热病无汗,痔疮下血[3]。 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咯血,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运动系统疾病:肘臂痛,手关节痛。 直刺0.5~1.2寸[7]。 直刺0.5~1寸[2]。 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1]。 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沉重感,有针感向前臂放散[3]。 注意:针刺时应避开桡动、静脉,以防刺破血管,引起出血。 可灸[1][7][3]。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2]。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孔最配大椎、肺俞治肺炎[1]。 孔最配大椎、肺俞、风门,治哮喘[3]。 孔最配列缺治支气管炎[1]。 孔最配少商,有清热利咽,止痛的作用。治咽喉肿痛[1]。 孔最配肺俞、后溪、鱼际,治咯血[3]。 孔最配肺俞、风门,有宣肺止咳定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3]。 孔最配曲池、少商,治喉痹[3]。 孔最配承山、鱼际、长强、二白,治痔疮下血[3]。 孔最配合谷、大椎,有疏风解表,泻热止痛的作用,主治热病无汗,头痛。 用拇指指腹按压孔最1~3分钟,可防止咳血[8]。 《备急千金要方》:孔最,主臂厥热痛汗不出,皆灸刺之,此穴可以出汗。 《针灸甲乙经》:热病汗不出,上髎及孔最主之。厥头痛,孔最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热病汗不出,此穴可灸三壮即汗出;咳逆,臂厥痛,针三分,灸五壮。 《针灸大成》:主热病汗不出,咳逆,肘臂厥痛屈伸难,手不及头,指不握,吐血,失音,咽肿,头痛。 咯血:据报道,将鱼腥草注射液于孔最穴注射,每穴2ml,一日1次,治疗支气管炎及肺癌所致的咯血,效果较好。一般咯血停止后,继续治疗7~10天,以巩固疗效。另有将垂体后叶素2~5u于孔最穴注射,每日1次,治疗咯血(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有较好效果。 哮喘:电针孔最、鱼际穴,治疗哮喘发作期患者,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60分钟,取得较好疗效。针刺孔最对过敏性哮喘有较好的平喘作用,获效时间约0.5~15分钟。 止血作用:对家兔行腹部手术,应用立体显微镜直接观察家兔腹腔动脉口径变化,电针家兔“孔最”,结果电针后血管口径明显缩小,色泽变浅。但若停针过早,常使血管口径复原。因此,用孔最止血时,刺激时间宜长些,以防再出血。[3] 对肺血流图的影响:针刺孔最能及时改善健康吸烟人肺部血流状况,使肺组织得到足够的血、氧供应,起到良性调节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