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脱根治三步曲初探
腰脱原称为腰椎间盘纤维环裂髓核突出症,因文字太多阅读麻烦后习惯性改为腰间盘突出症,直至如今简称腰脱。本病初期易于治疗,陈旧难医,反复发作,难以根除。多年来长期困扰着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因此社会上在“医生莫治腰,治腰就摔跤”和“腰脱是不死人的癌症”之说。那么腰脱是否真的可以根治呢?笔者经多年的临床探索研究,在现代医学与祖国传统医学的指导下,利用伤科外治法进行综合治疗,探索出出解除压迫,修复伤点,强化腰肌的三步治疗法则,在临床实践中屡用屡效,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今将此法介绍给广大读者与同行,望共同探讨研究,共同进步。
腰椎间盘位于脊柱之上,相邻两椎体之间,它的结构有上下两块软骨面,周围是纤维环,纤维环按照同心圆交叉排列形成网状结构分布在上下软骨板周围,里面是髓核,髓核为灰白色胶状物质,它的作用为承受脊椎的压力,缓冲震荡。
临床研究中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因素还是退行性变。近年来据专家研究发现腰间盘的退变从20多岁起就开始。30岁时间盘的退变已到了很明显的程度。此时在组织学方面可见软骨板柱状排列生长层消失,其关节逐渐钙化,并伴有骨形成和血管侵入髓核,由婴儿时期的胶冻状逐渐脱水纤维化,脊索细胞退化坏死,成人时逐渐变成纤维软骨组织,为了适应增加体重和外力作用,间盘的纤维退变表现为胶原纤维增粗,出现细小裂隙,随退变进程逐增宽。若在代应力和旋转应力的反复叠压下,可造成纤维环撕裂,发生髓核突出。髓核突出以后,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压迫与它相对应的神经根,压力越大神经传导痛越强,就会向下肢发出放射性疼痛。例如:L3-L4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时,L4神经根将直接受累,会引起骶髋部,臀部大腿前部与前外侧、小腿前侧与足疼痛。以及小腿前内侧部的麻木和股四头肌与缝匠肌的肌力改变。另外膝反射减弱或消失。
当L4-L5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时,L5神经根受到压迫,引起骶髋部大腿后面和小腿后外侧部位疼痛,引起小退外侧疼痛、足背内侧及足拇趾疼痛与麻木,足拇趾背伸力减弱。当L5-S1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S1神经根时,引起臀部及大、小退后侧和足跟外侧的疼痛,及小腿和足外侧包括外侧3个足趾的麻木。
少数患者可表现为中跖屈及屈拇无力等肌力的改变反射减弱或消失。另外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位于L4-L5或L5-S1节段,当髓核突出压迫马尾神经时,腰背及双侧大小腿后侧的疼痛和双侧大小腿及足跟后侧、会阴部的麻木,还会引起肛门括约肌无力的肌力改变,踝反射或肛门反射消失。
具体的治疗步骤:
第一步解除压迫
腰椎间盘脱出症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腰腿痛,疼痛向下肢放射,轻者走路跛行,腰部侧弯或上身前屈,严重者瘫痪在床,不能转侧和翻身,严重妨碍了病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笔者临床中采用的第一步是拉开椎间隙,促使髓核还纳或移位,解除髓核对神经的压迫。
治疗方案:
1、患者俯卧位,在背腰部由上至下沿脊椎两侧(膀胱经)用轻揉和缓推揉的手法进行施术反复操作5分钟。
2、患者俯卧位,在脊柱两侧距督脉旁开0.5寸处,华佗夹脊穴上,由上至下进行双侧同时点压,医者的食、中二指屈曲呈钩状,用食、中二指的中节背侧面,贴于华佗夹脊穴上,进行点压施术,此刻食、中二指是骑跨在脊椎之上进行点压施术,由上至下,由轻到重,反复施术数遍,此法称为骑脊滑按法。
3、点穴,上推八燎穴,点按巨燎、环跳、殷门、委中、承山、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和涌泉。
4、患者俯卧位两手抓住床头,第一助手护住患者腋下两肋,向头部方向用力,固定住患者上半身。第二、三助手分别握住患者两踝部,为牵引作好准备。此时医生喊123的3时,患者要深吸气,用力大声咳嗽,目的是让患者腹内压增高。施术步骤:让二、三助手同时牵引下肢,力量由七成、八成、九成逐渐加大,用力两侧要均衡,当患者腰部充分牵开以后,医者喊一、二、三,一、二是作其准备,喊到三时时也就是患者大声咳嗽时)医者用单掌或叠掌,将患者腰间盘突出点处的腰椎用力压向腹侧。此种方法医者和患者共同反复配合三次即可,这种整复方法,有三种力合在一起,一是使腰椎间隙拉大的牵引力,二是患者腹内压增高向体外的顶力,三是医者向突出的髓核处实施整复手法时的压力。三力合一,促使髓核还纳或移位,解除了受压神经的压迫。体会:以上所述前三种是解除疼痛,缓解肌肉痉挛,让肌肉充分放松。为第四步髓核还纳或移位作好前期准备。在临床中,解除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的方法很多,例如,手法整复中有腰部斜扳法、屈髋滑按法、旋转复位法。器械牵引床的牵引法中有轻牵法、平牵法、重牵法、速牵法等,以及微创手术法和小针刀剥离法,和髓核化学溶解等等。
第二步修复伤点
腰脱髓核复位或移位法施术成功以后,患者自觉向腿部的放散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但有的患者腰臀部疼痛仍不缓解,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种原因所致。
1、外伤所致的腰脱急性重症期,因外力损伤腰部毛细血管随之损伤,毛细血管断裂后,血液溢出血管外,伤处瘀血凝聚,出现肿胀疼痛不能转侧,髓核虽回位,腰伤点处仍有刺痛或胀痛存在。
2、由于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动脉血管,随之静脉血引起毛细血管逆流,使神经根发生水肿,可持续一段时间,这是在解除压迫后的腰臀部疼痛不减的主要因素。
3、由于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释放出如乳酸、氢离子及神经根周围局部炎性反应所释放,缓激肽组织按前列腺素等有害物质的刺激,即使解除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也可引起腰臀部的疼痛。
为了使淤血消散,水肿吸收,无菌性炎症解除,可采取中药外治疗法,效果理想。方1:急消膏(外敷)处方:儿茶50g,三七50g、五灵脂20g、蒲黄20g、栀子15g、生石膏50g、黄柏15g、冰片5g、八股牛20g、五倍子25g以上各药研细粉过80目筛,装瓶内密闭,避光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用米醋调成糊状敷于腰部肿胀处疼痛处即可。
方二,青木香15g、红花15g、赤芍15g、当归10g、母丁10g、山奈20g、透骨草10g、肉桂10g、陈皮10g、石沧蒲30g、羌活15g、独活15g、秦艽15g、樟脑5g、乳香15g、没药15g
制用法:上药共为粗末过筛装内封口袋为20X20cm棉线布袋,用时将药末装袋内拍匀,用酒喷在药袋的单侧面上,将药袋放在腰部的痛点处,药袋的上面用热水袋或电暖宝加热,此方法是通过白酒的辛散走窜,中药的芳香开窍,电暖宝的热量传导,将皮肤的汗毛孔开放,使药力渗透导入,达到活血化瘀、开窍止痛的作用。此方适用于损伤的中后期。
方法3中药薰蒸法处方:青风藤15g、海风藤15g、羌活15g、独活15g、川乌15g、草乌15g、透骨草20g、伸筋草20g、红花15g、川芎15g、石昌蒲20g、当归15g、母丁香15g、川断15g、麻黄15g
制用方法:将上药粉粗颗粒装棉布袋内放入中药薰蒸床内,加水浸过药袋即可,患者上床后将患部,对准锅口进行薰蒸,本方适用于腰脱的中后期之风寒湿痹型、气血瘀闭型、经络不通型、陈旧型等。
(禁忌):腰脱急性有水肿,血肿者不宜用。
坐息体态疗法;在临床中许多患难者因工作繁忙而不重视休息治疗,以影响疗效,因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后,负重及关节运动,可以加重髓核的突出。加重神经根的炎症和水肿。严格而科学的卧床休息,首先祛除了使腰椎病变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给疾病的恢复创造了必要良好的条件,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腰椎活动及负重。并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肌肉痉挛,对突出椎间盘趋于还纳,水肿逐渐吸收,促进血液循环,排出有害物质,明显减轻疼痛,恢复功能。
1、卧床休息:患者卧床的床面,要禁用柔软的席梦思、厚海绵垫,钢丝床等,应采用硬板床为佳,要注意保暖,防止寒冷刺激。患者仰卧时,膝关节应半屈膝位,掴窝下可垫高枕,以利于肌肉和神经的放松,减轻患者疼痛,患者侧卧位时应采取屈髋膝位为佳。
2、上下床姿势:①患者上床时,不要坐在床面上,应该顺床边俯卧位趴在床边上,然后翻身仰卧。②患者下床时,首先要俯卧位,一条腿先着地,踏在地面上,然后两臂将上半身支起,再将另一条腿下床着地,患者的腰部不要弯曲,以直为佳。
3、禁忌动作:蹦跳、弯腰、下蹲、久坐。
第三步强化腰肌
本文在开篇时谈到了腰脱新得的好治,陈旧的难医,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问题。腰脱治愈以后,为什么还会出现反复发作的问题呢?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到,其主要原因是内外平衡失调的问题。什么是腰部的内平衡与外平衡呢?内平衡就是骨平衡骨,平衡是由一对腰椎小关节和腰间盘三个点作为支点,构成三角形稳定性。
外平衡就是软平衡也就是肌平衡,肌肉发达强健有力,腰椎间隙紧密,腰部的稳定性就良好。许多患者日常不注意腰腹面的锻炼,不会保养只顾工作,经常保持一个姿势长时间不动,使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日积月累就造成了肌肉的疲劳性损伤;另外在日常生活与生产当中,又避免不了一些磕磕碰碰,扭闪、跌扑等劳动损伤,久治不愈,或久病不医,肌肉将出现无菌性炎症,肌张力减弱,功能失调,一侧肌肉张力减弱,脊柱侧弯两侧肌肉劳损,肌张力减弱,脊柱不稳,一旦受到外力的冲击,椎间盘就会再次突出,形成反复发作,为此我提出了强化腰肌、加强锻炼,外平衡保持了,内平衡必然就稳定。就不会再次造成腰椎间盘突出,因此在临床中强化腰肌是防止腰间盘突出症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根本方法所在。
1、按摩疗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站在其侧,用双掌从上背部开始向腰臀部下推,在臀部两手分开,沿两臀部分推到大小腿后侧到足跟,反复施术三至五遍,然后在背腰臀部两则用掌、掌根、前臂揉,交替施术15分钟,背腰部如有僵硬粘连,可用弹筋、拨筋手法来调节两侧骶棘肌,以及周围挛缩僵化的肌肉。也可采用推、拿、按、摩、擦、滚等手法治疗,患者臀腿采用常规施术进行按摩,在已经萎缩或肌肉松驰萎软处,进行重点按摩,以擦法为主,在既不损伤患者以能忍受的情况下,尽可能用强刺激手法院,促使已萎缩的肌肉早日强健。然后点按穴位,风门、脾俞、肾俞、命门、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承山、足三里。然后指侧敲法,敲击背腰部,用空掌或摇钱法扣击骶部,以兴奋神经。拍击患下肢以推法结束。
2、床上练功法:①屈髋膝屈头法
患者仰卧位,一条腿伸直另一条腿髋膝,两手十指交叉,抱在膝关节下方,用力将大腿向腹部靠拢,同时屈头,尽力使头向膝关节靠拢,持续几称钟,放松再抱腿屈头反复施术,然后松开,将腿伸直,再换另一条腿重复上述动作。②点挺腰法:患者仰卧,两腿稍屈膝,两足跟放在床面上作支点,两臂放其侧,两肘作支点,头后枕部作支点,5点于床面作支点将腰向空中挺起,离开床面,在空中停留几秒中将腰放下,反复施术。③交替后抬腿:患者俯卧,两手把住床头,两腿伸直放在床面上,先将一条腿向后上方空中抬起,停留几秒钟后放下,再后抬另一条腿,交替进行,抬腿时,膝关节不能弯曲。④同时后抬腿:患者俯卧,两手抓住床头,两腿伸直,膝关节不弯曲,两足跟并拢,用力将两腿向上,上方抬起、放下,再抬起,反复进行。⑤上身后翘
患者俯卧,两手放在腰骶部下身不动,两腿伸直,腹部作支点,将上半身向后方挺起,放下再抬起,反复进行。⑥头足对头翘壁患者俯卧位,两手放在腰骶部,两腿伸直,足跟并一拢,膝关节不要弯曲,两腿向后上方空中抬起与此同时,上半身也向空中抬起,放下再抬起反复进行。
注:一法锻炼的是腹直肌,腹横肌,腹内外斜肌,腰大肌等肌肉。二至六法锻炼的是:背腰臀部肌肉和大小腿后侧肌群。
以上六种方法每天坚持一次,共练15分钟即可。
4、跑步锻炼法:①逆行,倒退跑步法,腰脱患者治愈后,可跑步练习,本法在确定后方无障碍的情况下进行,提起足跟,刁、碎步向后慢跑,作用:提肾气,促进气血运行,锻炼肌肉。②正常跑步:患者向前方奔跑,跑步时也要上提足跟速度由慢到快,路程由近至远。每天保持跑半小时,身体过胖者也可增加到一小时唯亦,跑至身体微见汗即可。
体会:在临床中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必需充分掌握,分型辨证,对症治疗,如有髓核压迫神经根,必需解除压迫;如有血肿、水肿和无菌性炎症间接压迫刺激神经根,可用中药外治法,化癖血、消水肿、除去炎症;如有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炎,腹肌萎软无力或有腰椎不稳定,可用按摩和自我练功法,使其恢复。髓核压迫不解除,腰部肌肉不强健,有劳损和肌纤维炎,外平衡不稳定,腰脱就而反复发作,绝大多数患者都不是单一病情,而是二种或三种都有同时存在,也就是有髓核突出压迫神经的同时,又伴有水肿,血肿,无菌性炎症的存在或伴有腰肌劳损和腰椎不症的存在。本文虽然提出腰脱治疗分三步走,实践中这三步可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如腰脱急性期可采用第一步解除压迫和第二步的中药外敷配合体位休息,可暂不作按摩。再如,髓核压迫已解除的患者,水肿也基本消失,此时可采用推拿按摩,中药热敷或中药熏蒸,配合体位休息即可,临床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要辩症施治,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病历一
朱某,女,现年61岁。2005年4月前来就诊,初诊病人已经不能行走,从车上爬下。一直爬进诊室近20米远,别人帮忙时疼痛剧烈,无法接近。膝关节以下至足尖五趾皆感麻木,临床检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腰部检查时,患者腰部生理弧线消失,已形成板腰状,并伴有腰形反弓,L4-5、L5-S1两节腰椎间隙有明显压痛,L4-5腰椎旁有明显水肿和压痛,此时患者已经不能俯卧,每天只能侧卧休息。
治疗:
一,患者俯卧位,在患者背腰部督脉线和膀胱线上进行轻柔的手法治疗,可采用推、揉、按、摩、擦法等。然后在华佗夹脊线上进行点、压、案、双指骑压法等。在点揉环跳、居廖、委中、腰俞、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上进行施术,以解除疼痛引起的肌肉痉挛。
二,患者采取侧卧位。用斜搬法进行施术,以调整腰椎小关节和软组织的状态和错位,并解除神经根的压迫。
三,中药熏蒸法,患者腰背部裸露,仰卧在熏蒸床上,进行中药熏蒸治疗,每次熏蒸时间40分钟为宜。
经过10天治疗后,可加牵引法进行治疗,共牵引了10天即可痊愈。
痊愈标准,腰臀腿足部的疼痛与麻木全部消失,行走坐卧和生活起居皆恢复正常,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和腰部叩击试验都呈阴性。腰部疼痛及水肿也都消失,随访至今并未复发。
病历二
张某,女,35岁,2000年11月前来就诊,患腰脱已二年余,经多家大医院十几次牵引,包括三V牵引治疗三次,病情没有好转,反而腰痛加重,腿部酸痛沉重无力,腰形前屈,不能转侧,双手扶膝行走。临床检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跪椅试拾物验阳性,腰部有大面积肌肉痉挛并伴有压痛和粘连,这足以说明该患者不但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且还有软组织损伤,二病同时存在。跪椅拾物试验的操作如下,靠背椅放在地中央,患者双腿跪在椅面上,单手轻抚椅背上方,令患者向前弯腰,用另一只手去拿放在地上的物品。在患者向前下方弯腰时,如果患者感到腰部疼痛就说明腰部软组织有损伤,属椎管外有病变。在患者向前下方弯腰时,如果患者没有感到腰部疼痛,而且很轻松得将物品
拿起来,就说明是腰椎管内有病变。是否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还得用其的检测方法来辅助检查,加以验证。
治疗
1.先用坐式旋转复位法,来解除腰部软组织的粘连,然后用人工牵引复位法,来撸顺腰部软组织的位置。
2.患者俯卧位,医者在患者背腰部进行施术,可采用推、揉、按、摩法等常规手法来治疗。然后点穴治疗,可取腰俞、命门、环跳、居廖、承扶、殷门、委中、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涌泉等穴。
3.中药外敷法
选用三七30克、栀子30克、儿茶50克、生石膏60克、透骨草15克、红花10克、冰片5克共研细粉,过100目萝装瓶密闭。避光保存备用,需要时可取药粉适量,用黄酒调成稠糊装敷患处即可。3天换药一次,敷药期间如果药干了,可加黄酒重新调和即可。经过80天的治疗患者痊愈。痊愈标准:腰部生理弧度恢复正常,腰臀腿足各部疼痛消失,行走坐卧一切正常。痊愈后嘱患者加强腰肌锻炼,以增强腰肌的强度,随访至今未复发。
参考资料:《解剖学》、《伤科学》、《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外治杂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