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高血压浅谈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所谓的高血压——也就是动脉血压高于正常的范围。特别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血管形成疾病,血压有个体差异,随年龄和性别及身体状况有所不同,男性比女性稍高一些。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压逐渐上升,一般40岁以上每增长10岁收缩压增高不超过10毫米汞柱均为正常。女性更年期后,血压有较明显升高,此外在清晨血压较低,午后较高,进食、运动、情绪激动的时候也会升高,但都以收缩压的改变为主,正常成人的收缩压在90—140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60—90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持续超过90毫米汞柱不论收缩压如何均列为高血压。凡收缩压持续低于90毫米汞柱以上,则为低血压。
一、病因与机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和心、肝、肾三脏的机能关系密切,其中以肝、肾两脏的阴阳失调为主,思虑烦恼、忧思恼怒、房事不节等因素均可影响到肝肾,由于肾精亏损,不能滋养肝木,使肝阳上亢积成本病。
症状分类:本病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两类,以源发性为多,根据病情的急缓,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为多见。
按病程及其表现可发三期。第一期常见头晕、头胀、眩晕、心烦、失眠、易怒、面赤、耳鸣等症状。此期的特点:血压不稳定、时高时低;第二期心、脑、肾和血管等器官系统的症状表现明显,如血压持续升高,手指和脚趾发麻发胀,全身乏力、心悸、食欲不振、精神不集中、夜间尿多等;第三期心、脑、肾等器官的机能明显衰退,有症状明显加重,如头痛加重,下肢浮肿,恶心呕吐,血压持续升高,精神不安或恍惚,以至昏迷。
诊断依据:①血压持续超过相应年龄正常值标准者。②眼底血管出现异常征象。②眼底血管出现异常征常。③脉搏有力而快。④有高血压病史和主症。
治疗方法:治,则调阴阳补脾肾、泻肝火。
手法:推、摩、揉、按等。
以推摩为主。取穴:心俞;肝俞;肾俞;合谷;章门、巨阙、阳陵泉、中脘、足三里、印堂、太阳、百会、风池、大椎、肩井。
一般操作程序:⑴患者俯卧位,手掌重叠统体推法,在背部沿膀胱径自上而下推对足底,反复十数次。⑵拇指平推法,在督脉脊柱旁膀胱经1—2线上用拇指自上分段推至腰肾部。⑶掌揉腰部、使腰部有热感为度。⑷拇指揉按心俞、肝俞、肾俞等穴位。⑸侧卧位,掌推法从大包穴沿体外侧面用掌推至外踝十数次。⑹拇指揉按章门、阳陵泉、绝骨。⑺手掌顺推手三阳经拿合谷穴。⑻手掌摩腹数次。⑼掌揉腹数次。⑽拇指按巨阙、中脘、足三里、行间等穴。⑾前额至后枕用掌推法。⑿双掌分推前额至颞部。⒀拇指揉按印堂、坎公、太阳、角孙、风池、大椎、肩井等穴。
高血压病是肝肾亏损,气血不足的表现,是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的结果,可以说高血压是一个“本虚、症实”,“下虚上实”之症。因而,笔者认为,治疗高血压症,应从补中益气和通阳降逆两方面入手,方能收效。
1、补中益气,中医认为脾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升降之枢纽。依据上述理论和“治病当治其本”的原则,笔者注重在腹部施行手法和取穴,其原因是,腹为脏腑之功能,十四汇聚之场所,又由“腹为万病之积”,所以在腹部用摩揉法,以温经通脉,按脏汇章门,腹汇中脘,和胃足三里穴以提高胃肠系统的收纳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功能,从而起到降脾强身之效。又因脾阳赖肾阳温虚,方能发挥其润化之作用,所以要掌揉腰部,揉按肾俞与肝俞两穴,以补肾壮阳。
2、通阳降逆,中医认为阴开阳降,周而复始,方能维持人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高血压病相对说来,是一种阳应降反而上逆,应当升而且不能升的异常现象。因而,在督脉、膀胱经、胆经、手三阳经上实施平推法,以疏通阳经至气血。特别是在阳经之海、督脉上,选用手足三阳至穴——大椎和百会掐(阴经与督脉之汇)两穴,以增强疏通动脉之力,只有动脉通,主筋方通,主盘通畅,方能恢复其阴升阳降循环往复的生理状态。揉按肝俞、阳陵泉、风池、太冲等穴,以降肝胆之逆气,引肝胆之火下行,拿合谷穴可泻阳明之火似降逆、降压、止头痛。笔者曾用本法治高血压病多例,均获满意疗效,现介绍一例:
蓝某,女,50岁,广西马山县人,1991年5月7日来诊。主诉:经常头痛已有三年,最近半年来头痛加重,四肢发麻,脸上好似发烧。检查:血压170/100毫米汞柱,合谷脉有力而缩。印象诊断为高血压病。用上述方法治疗,并服用罗布麻,共治疗50次,头痛发麻、失眠等症状消失。血压持续在130/90毫米汞柱,停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