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高级按摩师证培训学习 / 正文

手法治疗颈椎病60例分析

手法治疗颈椎病60例分析

由颈椎骨性病变与软组织病变所引起的头、颈、肩、背、臂、手放射性疼痛,麻木,功能受限综合征称为颈椎病。这院运用正骨推拿按摩等手法,收到良好效果,有效率已达100%,尽管痊愈率51%,后期复发率高达48.5%,再经手法治疗,仍可取得显著效果,可以参加工作和劳动。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5—73岁。病程6个月—25年,平均4.8年。神经根型35例(58.33%),颈型6例(10%),椎动脉型5例(8.3%),交感型7例(11.6%),混合型7例(11.6%)。60例正侧及双斜位片,少数功能位片,其中49例有不同程度的X线变化占81.6%,钩椎关节退变病例占85%,其他依次为椎体后缘和小关节突退变,椎间隙狭窄,生理曲度反张,项韧带钙化,椎体旋转与假性滑脱。病变以颈4-7为多见,以颈5为高发部位。
二、临床表现

有不同程度的晕眩、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双重影、视力下降、耳鸣、听力减退、心慌、心悸、心前区疼痛、心紧束感、呼吸不畅、腹胀、颈活动受限、背沉重感,沿颈肩向上肢、手放射性疼痛、麻木、冷凉。情绪不稳,失眠,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减退等。
三、手法治疗

1、压痛点强刺激:①棘突、横突(已形成条索消失)、椎间隙和椎旁。②肌肉起止部的骨附着处,项部肌群,提肩胛肌,冈上冈下肌,头夹肌,斜方肌,大小圆肌,胸锁乳突肌,前斜角肌等。

2、取穴:①手三阳经:支正,小海,肩外俞,合谷,曲池,手三里,外关等。②手三阴经:云门,中府,尺泽,列缺,内关,神门,极泉等。③督脉:百会,后顶,风府,大椎,灵台等。

3、拔伸旋转正骨:左旋右旋,后伸,拔伸,牵引,以右旋为例,患者坐位,嘱自然放松,术者立痛后,左拇指顶椎偏歪棘突,右肘屈曲,环抱下颌,在逐渐用力拔伸、牵引的同时,将头颈由中立位缓慢左旋90,再回中立位。

4、功能活动:指导做颈椎左右侧屈,旋转后伸,舒展双臂提肩扩胸活动。以颈右侧屈为例,头颈中立位,向右侧屈至最大限度,固定不动,待自我感觉疲劳后,头部再复原中立位休息,依次进行上述各方向活动。

5、顺骨捋筋:抖动上肢和叩打头部(两颞侧空心掌从前向后,由轻至重),肩臂部、背腰部(背部以神道穴和华佗夹脊穴、腰部以命门既肾区空心掌轻叩),骶尾部(下鹊桥,调节全身阴阳),以散瘀活血,强骨壮筋。
6、理发匠吹风器鼓热风10—15分钟,搓热双手捂项颈部。
7、静坐:气功按摩发放外气,高度调动心能冲击病壮。
四、疗效与标准

痊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31例(51.6%)。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显效)25例(41.6%)。有效:症状大部分消失,体征明显改善3例(5%)。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
五、讨论

颈椎病与腰腿痛在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方面有很多共性。临床资料和实践证明:大多数非手术疗法,确实收到了理想怕治疗效果,而非手术疗法,一般情况绝对不可能软化和消除椎管内外增生和骨赘及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除外加气功按摩①搓热双手(按摩气功师)的高电位、高热量、高磁位与患者低电位,低热量,低磁位的病灶能量交换趋于平衡,实现健康目的。②患者静坐,意守病灶,意到气到加气功按摩师发放外气冲击病灶,来实现软化和消除椎管内外增生的骨赘及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本组7例(10.16%)无X线变化,其中3例(42.85%)作CT检查,颈4-7层厚5毫米,连续扫描椎体与附近骨质未见异常,椎间孔无狭窄。但临床上确有典型的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对痊愈者中病程较长17年6个月,最短1年5个月平均4年零3个月21例复查,及50岁以上11例对气功按摩比较第三的X线片。(a)原有钙化的韧带椎体骨赘的阴影基本消失。(b)在体检病例中发现有巨大钩状骨赘,也有在椎体前上下缘体前上下缘骨桥形成。询问病史,否认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我们认为颈椎骨关节退变的程度如何,并非与临床症状相一致,非手术疗法有效者,实际上是椎管外的软组织病变,气功按摩可治疗骨性病变。

急性损伤后遗症或慢性劳损,使筋膜、肌纤维、肌腱、韧带、关节滑膜囊等松驰或疤痕挛缩,造成结构失稳,椎管内外平衡失调,从而出现椎体滑动旋转、侧弯后反张。解剖学和生物学的变化,久之导致骨与关节和软组织劳损并存,肌腿、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皱折,后关节、钩椎关节和椎体病变。早期无菌性炎症反应性充血、水肿、肌痉挛及后期的纤维粘连,疤痕挛缩,刺激压迫支配和供养这些组织的神经和血管,造成血运不畅,组织缺氧,颈神经根分布范围内放射性疼痛、麻木、冷凉,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因年龄、性别、职业病程和受累部位的差异,以致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治疗后,又常因受风寒、外伤等侵袭而复发。

祖国医学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以松治痛,传统正骨推拿按摩机理是调整失衡的骨与关节结构,恢复椎管内外的平衡。推拿手法则有松解粘连痉挛的组织,疏通经络,扩张病变部位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局部营养,减轻无菌性炎症对颈神经根的化学性刺激,而消炎消肿止痛。手法先轻慢后重快,再转轻慢。指掌大小鱼际紧贴软组织,不要只在皮肤上来回滑动。用力持久渗透,揉捏,弹拨粘连和痉挛的肌腱、韧带、筋膜后,再沿肌纤维走向推拿按挤压,理顺复平,每日一次,每次30—4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