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高级按摩师证培训学习 / 正文

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关键词:按摩手法`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致腰部疼痛,大腿前外侧疼痛,是腰或腰腿部常见的疾病。是推拿治疗效果欠佳的一个病症。笔者近一年来,运用脊神经后支定位,手法复位治疗第三腰椎突出综合征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以腰部一侧或两侧慢性疼痛,晨起或弯腰时疼痛加重,弯腰直起时困难,活动后疼痛减轻,疼痛多呈持续性,部分病例疼痛可向臀部或大腿前外侧至膝部放射。在第三腰椎横突部位有明显压痛点,可触及一纤维性软组织硬结,按压痛部位上数三个棘突,在此平面的棘突左右偏歪,小关节突高低不平,棘突、小关节和横突有压痛,深压时可向主诉痛点放射。X线正侧位片示:①正位片:上位腰椎两侧椎弓根大小,形态不对称不对称;两侧小关节不对称(大小不一,小关节间隙不等宽,关节突高低不平);棘突与两侧椎弓根的距离不等宽。②侧位片:椎体双边影,小关节间隙增宽或关节面增生,硬化。同时排除类似本病的疾病。

2、一般资料:40例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17岁;病程最长14年,最短2天;有显示扭伤史28例。

3、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位,①术者首先由肩背部至腰臀部推抹三遍,然后重点在胸腰交界处至腰骶部用揉按、弹拨手法,使局部肌肉充分放松。②以L1棘痛偏右,左侧病变为例,患者先右侧卧斜搬(先做健侧),再左侧卧斜搬,(复位定点都在L1、L2棘突)。③触诊L1棘突及后关节处是否仍有隆起反应物。如有,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健侧位,左手置于患肢大腿根部之下,往上并斜向脊柱30度角搬起的同时右手掌根按压患椎,要反复振颤数次。同法做健侧,注意搬健侧时要与脊柱纵轴保持一致,切勿斜搬。④由肩背—腰—腰腿部弹拨、按、揉、滚
、推抹3—5分钟。⑤用拇指或肘尖点肾俞、大肠俞、气海俞、腰眼、环跳、风市、委中等穴结束治疗。
4、疗程:以上治疗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5、治疗效果:痊愈为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完全消失,随访3个月无复发,31例占77.5%;显效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阳性体征部分消失,7例占17.5%;好转为临床症状有所减轻,2例占5%;无效为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100%,痊愈显效率95%。
二、典型病例

张某,男,28岁,于1998年3月17日来诊。自诉腰部疼痛,晨起时加重伴向左大腿外侧放射3个月。体检:腰部活动尚可,腰部曲度存在;L3横突处压痛明显,可触及软组织硬结,棘突触诊L1棘突偏左,L2棘突偏左,L1、L2后关节左侧深压痛并向下放射致L3横突。X线片示:正位L1椎弓根左右不对称,侧位L1椎体双边征。诊断: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经上述手法治疗二次,症次明显减轻;经10次治疗,症状体征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
三、讨论

1、引起腰痛不适,伴下肢外侧放射痛的原因多而复杂,其中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病因。临床上常把伴下肢症状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诊断为L4/5或L5/S1椎间盘突出症来治疗,疗效欠佳。在诊断过程中应排除其他疾病,必须注意对患者L3横突及以上腰椎棘突、关节及横突仔细触诊,寻找阳性反应点。本组40例均能在T12、L1、L2、L3棘突、后关节及横突处找到原发痛点;L3横突处找到主诉痛点,经手法整复治疗效果很满意。

2、由于第三腰椎位于腰椎生理前凸顶点,腰椎活动以第三椎为中心,成为前屈后伸,左右旋转的活动枢纽,其两侧横突所受的牵拉最大;又因腰三横突最长,所受杠杆作用最大,更易于损伤。引起肌腱挛缩,瘢痕粘连等病理改变,使穿过肌筋膜的神经血管受到炎性刺激或机械性挤压而产生症状。

3、脊神经后支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研究,显示无论正常或椎间关节损伤后,L2脊神经后支在腰椎活动时所受牵拉力最大。特别是椎间关节损伤后,腰段脊椎间盘、两个小关节的三点稳定结构破坏,也使损伤节段运动度加大而致此节后支所受拉力显著增加。因此上位腰椎不稳节段是最易产生脊神经后支性腰3横突疼痛。

4、应用推、抹、揉、按、弹拨、点穴等手法在局部进行治疗可以使局部肌肉获得镇痛,解痉改善血循环的结果。应用斜搬法、按腰搬腿法可以使腰椎小关节错位得到纠正,消除改善刺激因素。使第三腰椎横突的症状、体征改善既快又撒彻底。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