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按摩与气功综合治疗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亦称原发性高血压。一般认为在安静休息情况下,收缩压超过140mmHg,舒张压超过90mmHg,并多伴有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胸闷、心悸、肢麻、乏力等,后期常导致脑、心、肾动脉硬化且出现相应的症状。笔者近年来共收治120例,疗效满意,现小结于后。
一、临床资料
120例患者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40岁以下6例,40—49岁17例,50岁—59岁37例,60—69岁44例,69岁以上16例,最小37岁,最大76岁,平均57岁,病史7—26年。
二、治疗
1、按摩法:推压头颈法,患者取正坐位,全身放松。大开天门,医者立其前方,以两拇指腹自印堂交替上推至前发际,反复十余遍,再自印堂分推,沿坎宫至太阳部,稍停后推至耳上角,改为大鱼际,经耳后,绕耳前,再重返耳后,走颈部两侧推至颈根部,均以舒适感为度,反复操作5—7遍。压俞穴:医者立其侧旁,以拇指尖由轻渐重压百会、风池,以颅内有热胀感为佳,以能忍受为限,各持续一分钟。推桥孔:医者立其背侧,左手中间三指相并,以指腹着力于左乳突下,沿胸锁乳突肌前缘推至颈根部,以舒适感为度,反复操作50遍,继续用右手按照上法推右桥宫50遍。
推背脊法:患者右正坐或俯卧,背腰部充分暴露,施术区敷洒滑石粉,医者立其侧旁,以右手小鱼际着力,自上而下缓推第一胸椎至第三腰椎段督脉和膀胱经第一侧线,以较重的压强使挤压感透达深部或皮肤红润为佳,反复操作5—7分钟。
叩腹法:患者屈膝屈胯仰卧,腹肌放松,自然呼吸,医者立其侧旁;两手相并虚掌同时着力叩击腹段任脉,以着力大小,振动感大,起落有节(每分钟80次左右)为好,持续操作5—7分钟。
2、气功法:静坐运气调压功:患者坐一高凳,两足分开同肩距,足尖向内或“八”字形,两膝屈曲不超过足尖,两手自然分放于两膝上,收腹提肛,含胸拔背,虚腋松肘,口目微闭,舌顶上腭,自然延长呼吸,意守丹田,随之进入体松神静境界,进行静坐运气,待小腹有热流或流动感时改为意守百会,领气入督脉行至脑,再改意守两涌泉,领气入任脉行至小腹,在此分为两支入两下肢阴经行至两足,如此反复7—10遍,约25分钟,缓慢收功。
三、疗程与疗效
按摩治疗一日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气功治疗,三个月为一疗程。疗程之间均停治一周,以观察疗效。
痊愈81例,按摩治疗1至3疗程,平均2疗程,在此期间每日晨起做气功约25分钟,血压均降至130—84毫米汞柱左右,伴随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好转31例,经按摩3疗程,气功治疗一疗程,血压降至150—94毫米汞柱左右,伴随症状减轻或明显好转。无效8例,经按摩一疗程,每日晨起作气功约25分钟,一切均无变化或变化甚微,总有效率为93%。
停止按摩治疗一年后,随访20例痊愈患者。其中18例能认真坚持作气功,远期疗效巩固。另外随访10例好转患者,都能认真坚持练气功,其中4例获痊愈,6例远期疗效巩固。
四、体会
笔者多年来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推压头颈,轻推法具有兴奋性,重压法具有抑制性;二者巧妙结合用于头颈部,直接刺激神经末稍,通过神经的反射活动,改善大脑皮层对皮层下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功能,消除血管中枢形成的固定兴奋灶,使兴奋性增设的交感神经功能恢复,并能有效的解除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肢麻、心悸等伴随症。
推背脊:慢而长时间的重推,具有压力深透,内摩擦感强、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等特点。第一胸节至第三腰节的督脉和膀胱经第一侧线与该段脊髓关系密切,因此段脊髓侧角有支配内脏、血管和向高级中枢传递冲动的交感神经低级中枢。故推之可使交感神经抑制,解除全身细、小动脉痉挛,降低外周阻力,血流便可畅通。
叩腹:两手虚掌有节律的叩腹,具有着力轻、振动感强、使腹压增减交替等特点。腹主动脉于下腔静脉均行于腹中线,和任脉关系密切。腹主动脉在行程中有很多分支,分别通向各相应的器官。叩击时腹壁可随两手节律的起落而起伏,使腹压增减交替,这不仅能增加动脉血管的弹性,而且使腹腔与胸腔及受其影响的动、静脉压力差增减交替连续出现,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清除血管壁内膜上所沉积的脂类,更有利于改善血管的舒缩功能及各器官、各组织对血液的供求关系,特别是增加肾脏的供血,减少肾素的分泌,进一步缓解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对维护正常血压是十分有利的。
经临床实践证明,静坐运气调压功,对维持血压动态平衡效果十分奇特。由于督脉行经背脊,属脑络肾,与诸阳经交会于大椎,为阳脉之海;任脉行经腹胸正中,与足阴经交会于关元,为阴脉之海。二者同出下元,上会于面,统帅全身大经小络,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患者通过运气归经,能动的激发机体内反馈自稳调节系统的功能活动,使经络通畅,气血周流,脏腑调和,功能改善,从而彻底摧毁病理稳态,而建立起正常的生理稳态,以达疗疾之目的。
五、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60岁,干部,1992年3月2日初诊。
自诉:自1970年因长期焦虑致头痛、失眠、多梦、乏力、记忆力减退、心悸等,服药无显效。1977年经医院检查,首次发现血压为150—90毫米汞柱,后又经多家医院复查,收缩压为140—170毫米汞柱,舒张压力90—104毫米汞柱,其他无特殊发现,均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服降压药可使血压降至接近正常,其他症状减轻,但不巩固,近年来病情日渐严重,常出现短时舌麻、舌僵、语言不清、右侧上下肢麻、动作不灵、视物不清、胸闷、胸骨后阵痛、多尿、夜尿、下肢浮肿等。
经查,血压为196—114毫米汞柱,左心室肥厚,眼底、脑、心、肾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硬化,尿中发现少量蛋白、管形和红细胞。
治疗:采用本法治疗期间停止服降压药,每日按摩一次,晨起练静坐运气调压功约25分钟,两月后血压降到134—84毫米汞柱,其他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继续用上法治疗一月,血压一直维持在130—82毫米汞柱左右,其他症状也有进一步好转或消失,停止按摩后,患者继续认真坚持练功一年余,血压始终稳定在正常范围,其他症状也随之消失。随访至今,远期疗效巩固。